当前位置:首页 > 创建农业专家大院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创建农业专家大院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如何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满足农业经营主体个性化、多样化的技术服务需求。2008年,鹤峰县农业局借“616”工程机遇,在省农科院支持下,率先在全州创建“鹤峰县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简称鹤峰专家大院)农业综合性服务平台。七年以来通过院县共建,省农科院帮扶鹤峰专家大院资金300万元,完成了40多项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三农”取得了实效。
一、创建专家大院主要做法:
鹤峰县创新建立以农业专家大院为平台的农业服务新模式,对于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山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创建现代农业综合性服务平台。鹤峰围绕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布局,与省农科院科技合作在全恩施州率先建立集科研孵化、项目合作、专家服务、转化推广功能为一体的农业专家大院。重点抓好“两个衔接”,即专家队伍与农业生产的多渠道衔接、课题组专家与农业项目全方位衔接;做到“两个覆盖”,即覆盖茶叶、粮油、蔬菜等主导产业领域农业技术,覆盖全县9个乡镇204个村。同时以受聘专家重大研究成果和农业高新技术为支撑,以高效特色的农业项目建
设为抓手,建立“专家智力资源要素+多元化资金要素”投融资机制,吸引多渠道、多层次社会资金投入,借助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合作,推进鹤峰县现代农业科技的创新型发展。
二是建立专家管理服务机制。在人才选择上,鹤峰县既引进重量级的省农科院专家,还因地制宜请来本地有影响力的“土专家”和“田秀才”,促进多种人才的综合利用,充分发挥叠加的示范指导效果。为促使“流动”专家“留下来”,首批聘用省农科院农业技术权威专家10人、县级农业技术专家12人,采取双向选择、动态管理柔性聘用机制;推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首席专家对接课题专家,课题专家对接基地的经营主体,确保农业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在专家增减去留上,由首席专家提出、鹤峰县和省农科院协商确定;在专家考评上,采取日常抽查、不定期考查、半年检查及年终评比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方式,奖优汰劣。
三是建立“农技110”热线服务机制。“农技110”值班室由省、县专家24小时值班,农民朋友若有什么问题,可直接到专家大院进行咨询,也可随时拨打专家大院农技110(5263110)电话,对能电话解决的我们会及时给予答复,对不能解决需要现场指导的,专家大院及时派专家到田间地头现场办公,解决农民所提的各种问题。对所来咨询电话,
专家是有求必应,不管什么时间,都会一一耐心答复。2014年,专家大院的专家们通过“农技110”现场每月解答农民疑难30多次,内容涉及农作物栽培、植保、土壤肥料、市场供求信息、农机、园艺、畜牧等。为更好服务农民,同时还设立农业专家大院“110”问题处理薄和农业专家大院跟踪反馈薄。现在农民坐在家中,只要拨打农技110电话,就能获得各种信息和技术服务。农业专家通过“农技110”热线服务机制得到相应农业信息后及时跟进服务,定时请农业经营主体反馈信息,然后再跟踪,最终解决服务机构与服务对象信息不对称、传递不及时、利用不充分等问题。
四是建立入社抱团创富增收机制。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原则,鼓励种植能手、专业协会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农业从“龙头企业+农户”向“龙头企业+农业专家大院+三农热线+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主+农户)”转变,依靠不同梯次形成的强大合力抱团入市,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加工增值难等问题,农民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共同富裕。截至目前,全县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05家,家庭农场55家。
二、创建专家大院主要成效
一是实现了农业产业项目化运作。充分利用农业专家大院专家才智,对主导产业发展进行策划,聚集要素、集成技
术整体推进,实施了一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农业产业项目。先后在走马镇创建万亩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在中营镇创建万亩高山蔬菜高效示范区、在走马镇建设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在五里乡建设万亩玉米丰产工程示范片、在中营镇、燕子镇创建高山蔬菜新品种引进种植示范区、在走马镇、中营镇实施茶叶生物防控等项目,获得了极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茶叶生物防控示范”项目,专家组依托走马镇木耳山万亩茶叶基地建立生物农药新品种试验示范综合展示区,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展示,规范有机茶叶栽培,亩平增产21公斤,平均产量达76公斤/亩,亩净增产值1100元,增产效果极其显著,帮助企业实现产值3500万元。
二是促进了农民素质提升。围绕绿色食品茶叶、高山蔬菜、优质粮油三大主导产业,采取“专家+基地”、“专家+项目”、“专家+资金”定向捆绑培养模式,结合“阳光工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中央现代农业、省级农业竞争性项目以及农业专家大院项目,每年投入500多万元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惠及农民6.3万余人。实行“土专家”储备、推荐制度,通过全县遴选、评审,将取得资格证书的农村实用性人才及每年定期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