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是在学习了《浮力》,知道浮力的产生及其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体浮沉的条件,知道物体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是如何改变浮力或重力,来实现浮沉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就在我身边,初步学会用浮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系统的力学基础知识,又刚学过浮力产生的原因及阿基米德原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但由于浮力毕竟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1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取授导型,辅助以学生自主探究,以科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兴趣、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在课程设计、教材中鼓励他们亲手操作,激发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知识的探究,真正做到发现学生正常思维的潜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教学的策略设计是:从观察、分析、比较物体的浮沉情况→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受力条件和密度条件)→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理解浮力的应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选种诸方面的应用)。
五、教学手段:依靠实验器材实验为主,投影仪多媒体为辅。 六、教学重点: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并在探究中使学生掌握一种方法比学会几个知识点更有意义。 七、教学难点: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即物
2
体的浮沉条件。
八、教学仪器:烧杯、水、体积相同的蜡块和铁块、两个铁罐子、沙子、潜水艇模型、热气球模型、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演示]:1.出示铁块和蜡块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体积相等。 2.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蜡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 [现象]:铁块沉入杯底而蜡块上浮最终浮在水面。 [提问]:1.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蜡块(松手后)各受到什么力?
(浮力、重力)
2.铁块和蜡块受到的浮力相等吗?
(相等。因为V排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相等。) 3.既然铁块和蜡块受到的F浮相同,为什么松手后铁块沉底而蜡块上浮?
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
3
[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分析蜡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蜡块所受到的F浮>G蜡,所以蜡块上浮。当蜡块逐渐露出水面,V排减小,浮力减小,当F浮= G
物
时,蜡块最终漂浮在水面。即:F浮>G物上浮,最终漂浮。
分析铁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到的F浮<G铁,铁块下沉。到达容器底部后,铁块受到F浮、G铁和F支,三力平衡,静止在容器底,我们说铁块沉底。即:F浮<G物下沉,最终沉底。 若一个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后F浮=G物,受力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我们说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即:F浮=G物,最终悬浮。 总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F浮与G物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 1.讨论:
(1)木材能漂浮在水面,其原因是什么?
(2)把一根木头挖成空心,做成独木舟后,其重力怎么变化?它可载货物的多少怎么变化?重力变小,可以装载的货物变多。 [指出]:从浮力的角度看,把物体做成空心的办法,增大了可利用的浮力,而且这种古老的“空心”办法,可以增大漂浮物体可利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