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高考辅导班第四讲资料:地球上的水 - 图文
(三)地下水
表3—5
潜水 (重力水) 承压水 (自流水) 位置 地表以下第一个隔水层以上 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 流向 从高处流向低处 从压力大处流向压力小处 补给 雨水和地表水 潜水 分布 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 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 深度和水质 埋藏浅,易开采,易污染 埋藏深,水质好,流量稳定 3.地下水利用 利用不当:土地盐碱化;地下水漏斗区;地面下沉;地面建筑物倒塌;海水入侵。 三、水循环和水资源 (一)水循环
掌握各种类型水循环的环节。
9
3.我国水资源
我国江河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的1/4。
我国降水东多西少,这与径流量的分布是一致的。东部地区由于雨带的移动,南方雨季长,降水多,北方雨季短,降水少,故径流量也是南多北少。但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不是西北,而是华北,这与资源的配置有关。
①跨流域调水工程
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万家寨引水工程等。
东线、中线比较:
东线:利──有现成运河为引水渠道,工程量小,少占农田。
弊──扬州至黄河段南低北高,需建抽水机站,耗费电力;淮河水质较差;河口地区大量抽水可能影响生态环境;入海流量减小可能影响河口水质。
中线:利──可以自流,水质较好。
弊──需挖河道,占用农田,工程量大。
②兴修水利工程
★长江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防洪 发电 航运 生态环境 供水和养殖
10
[近年水循环和水资源例题分析] 例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 图中A地的水循环为___________,B地的水循环为__________.
(2) a、b两条河流中水量较稳定的是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乙两城市中,水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___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 水循环得以顺利完成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外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为一综合性较强的练习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题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类型;(2)题让学生了解潜水和承压水的区别以及河流的不同影响;(3)题让学生了解距离海洋远近直接影响水循环,进而影响水资源的多少;(4)题让学生用辨证的观点去分析水循环的成因。
[答案]:(1)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2)a 该河与承压水相通,承压水水量稳定
(3)乙 该城市离海洋近,水循环活跃,海洋带来丰沛的降水 (4)水的三态变化 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的作用
例2.图2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图2
(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解析]:该题以某城市建设前后的水量平衡示意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陆地水循环的主要
11
环节和植被在地面径流、蒸发和地下径流间的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并突出考查了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仔细阅读和对比图中数据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是解答问题的关键。从数据上看,城市建成后地下径流和蒸发量大大减少,而地面径流则大大增加。城市建设导致地面植被减少,水泥路面增多,使得汛期洪峰流量加大,降水的下渗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导致蒸发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且汇集速度加快。 [答案]:(1)D (2)C
例3.图3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3回答1-2题。 1.该河流位于( )
A.亚热带季内区 B.亚热带大陆西岸 C.温带季风区 D.高寒地带
2.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 ) 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 B.有一个汛期 C.冬季断流 D.年径流总量大
[解析]:该题组以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特点、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和流域内气候类型等知识间的关系,由图中可获取的信息有:(1)该河一年有两次汛期4月份左右的春汛和7、8月份的夏汛,且7、8月份径流量大。(2)冬季河流径流量为零即断流,然后结合河流补给的相关知识回答。 [答案]:C C
例4.读“我国某平原地区地下水水位年内变化示意图”和“不同年代气温、降水与地下水位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该地区是____________平原 (2)分析气温、降水与地下水水位关系示意图,该地区地下水水位变化和降水、气温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地区地下水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会带来的问题:
(4)解决该地区用水紧张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华北 (2)20世纪60至90年代,该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3)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入侵,土地盐碱化;影响水循环,加剧
水资源紧张,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等。
(4)跨流域调水;加强污水净化;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植树种草,保护水源;加强法制管理。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