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操作系统(1-8章的课后习题答案)doc资料
1.1: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集中顺序过程控制(1)过程性:模拟人们手工操作
(2)集中控制:由CPU集中管理 (3)顺序性:程序计数器
1.2:a:批处理系统的特点:早期批处理有个监督程序,作业自动过渡直到全部处理完,而脱机批处理的特点:主机与卫星机并行操作。
b:分时系统的特点:(1):并行性。共享一台计算机的众多联机用户可以在各自的终端上同时处理自己的程序。
(2):独占性。分时操作系统采用时间片轮转的方法使一台计算机同时为许多终端上同时为许多终端用户服务,每个用户的感觉是自己独占计算机。操作系统通过分时技术将一台计算机改造为多台虚拟计算机。
(3):交互性。用户与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交互会话”,用户从终端输入命令,系统 通过屏幕(或打印机)将信息反馈给用户,用户与系统这样一问一答,直到全部工作完成。
c:分时系统的响应比较快的原因: 因为批量操作系统的作业周转时间较长,而分时操作系统一般采用时间片轮转的方法,一台计算机与许多终端设备连接,使一台计算机同时为多个终端用户服务,该系统对每个用户都能保证足够快的响应时间,并提供交互会话功能。
1.3: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和分时系统的本质区别:实时操作系统要追求的目标是:对
外部请求在严格时间范围内做出反应,有高可靠性和完整性。其主要特点是资源的分配和调度首先要考虑实时性然后才是效率。此外,实时操作系统应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分时操作系统的工作方式是:一台主机连接了若干个终端,每个终端有一个用户在使用。用户交互式地向系统提出命令请求,系统接受每个用户的命令,采用时间片轮转方式处理服务请求,并通过交互方式在终端上向用户显示结果。用户根据上步结果发出下道命。分时操作系统将CPU的时间划分成若干个片段,称为时间片。操作系统以时间片为单位,轮流为每个终端用户服务。每个用户轮流使用一个时间片而使每个用户并不感到有别的用户存在。分时系统具有多路性、交互性、“独占”性和及时性的特征。
1-4:(1):嵌入式系统是指计算机作为某个专用系统中的一个部件而存在,嵌入到更大的,专用的系统中的计算机系统,是一种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课裁剪,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2):嵌入式操作系统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系统软件,过去它主要用于工业控制和国防系统领域。
1.5: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在计算机主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他们在操作系统控制之下,相互穿插地运行。当某道程序因某种原因不能继续运行下去时(如等待外部设备传输)操作系统便将另一道程序投入运行,这样可以是CPU和各外部设备尽可能地并行操作,从而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 (2)多道程序运行的特征:a:多道:计算机主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 b:宏观上并行:同时进入系统的几道程序都处于运行过程中,即它们都开始运行,但都未运行完毕。
c:微观上串行:从微观上看,主存中的多道程序轮流或分时的占有处理机,交替执行。
1.6:分时技术是把处理机时间划分成很短的时间片(如几百毫秒)轮地分配给各个应用程序使用,如果某个程序在分配的时间片用完之前计算还未完成,该程序就暂停执行,等待下一轮继续计算。此时处理机让给另一个用户程序使用。 1.7:a: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所有软件与硬件想连接的第一层软件,它在裸机上运行。同时是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运行的基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管理所有硬件和软件的软件。
操作系统是一个大型的程序系统,它负责计算机系统软,硬件资源的分配;控制和协调并发活动;提供用户接口,使用户获得良好的工作环境。
b:操作系统的特性是(1):并发 能处理多个同时性活动的能力。在单机上,可以在CPU和I/O设备上同时操作。
(2):共享 多个计算机任务对系统资源的共同享用。
(3):不确定性 操作系统能处理大量的,随机的事件序列,使各用户的计算任务正确地完成。
1.8: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功能包括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输入/输出管理和文件系统管理这四大功能。
其中处理机管理 和输入输出管理这两个功能与计算机系统的硬部件有关 。
1-10:Windows系统是嵌入式操作系统。
1-11:UNIX系统是一个多用户分时操作系统,Linux是类似于UNIX操作系统的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
1-12:操作系统应该解决的基本问题有:a:资源分配的策略和方法 b:协调并发活动的关系 c: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d:实现数据的存取控制
1-13:操作系统的类型主要有:批量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这几种。
1-14:在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中,所采用的关键技术有并行处理技术和虚拟技术。 第二章
2-1:操作系统虚拟机是就是一个操作系统上,通过虚拟机软件的方式,虚拟出另外一
台机器出来,操作系统虚拟机提供了协助用户解决问题的环境,其功能是通过它提供的命令来体现的,用户也是通过这一组命令和操作系统虚拟机打交道。
2-2:在设计操作系统时,可以考虑的结构组织有模块结构,接口和运行时的组织结构三个方面。
2-3:处理机的态又称为处理机的特权级,就是处理机当前处于何种状态,正在执行哪类程序。要区分处理机的态是因为操作系统的管理程序和用户程序在处理机上执行
时,二者的职责不同,权限也不同,为此,根据对资源和机器指令的使用权限,将处理执行时的工作状态区分为不同的态。
2-4:管态又称为系统态,是操作系统的管理程序执行时机器所处的状态。用户态又称为目态,是用户 程序执行时机器所处的状态,在此状态下禁止使用特权指令。
这两者的区别是管态可以在它对应的状态下中央处理机可以使用全部的指令,包括一组特权指令,而用户态在它对应的状态下禁止使用特权指令,管态可以使
用所有的资源,允许访问整个存储区,用户态却不能直接取用资源与改变机器状态,并且只允许用户程序访问自己的存储区域。
2-5:中断是是指某个事件(例如电源掉电,定点加法溢出或I/O传输结束等)发生时,系统中止现行程序的运行,引出处理该事件的程序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后返回断点,继续执行。
在计算机系统中要引进中断的原因是为了实现并发活动,为了实现计算机系统的自动化工作,系统必须具备处理中断的能力。
2-6:按中断的功能来分,中断的类型有输入输出中断,外中断,机器故障中断,程序性中断,访管中断。
2-7:强迫性中断,这类中断事件不是正在运行的程序所期待的,而是由某种事故或外部请求信号所引起的。
自愿中断是运行程序所期待的事件,这种事件是由于运行程序请求操作系统服务而引起的。
例如在按功能所分的五大类中断中,输入输出中断,外中断,机器故障中断,程序性中断属于强迫性中断,访管中断属于自愿中断类型。
2-8:中断与俘获的不同在于:中断由处理机外部事件引起的中断,在x86中称之为异步中断,它是随着CPU的时钟随机产生的,可能发生在一条指令执行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在一条指令执行后,包括I/O中断,外中断。
俘获由处理机内部事件引起的中断,在x86中称为异常,也称为同步中断,包括访管中断,程序性中断,机器故障中断。同步中断指的是由CPU控制单元产生,是在一条指令执行完毕后才会发出中断,如执行了一条INT指令。 2-9:中断响应是当中央处理机发现已有中断请求时,中止现行程序执行,并自动引出中断处理程序的过程。,其实质是交换用户程序和处理该中断事件的中断处理程序的指令执行地址和处理器状态,以达到如下目的:(1)保留程序断点及有关信息 (2)自动转入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执行。
2-12:当中断发生时,由中断源自己引导处理机进入中断服务程序的中断过程称为向量中断。
提高中断的处理速度,在向量中断中,对于每一个中断类型都设置一个中断向量,中断向量就是该类型中断的中断服务例行程序的入口地址和处理器状态字。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