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 图文
状的物体分别装进里面,怎样才能装得更多呢?学生交流装盒子的方式,程内容的连续性。 教师规定统一用“平铺一层”的方式进行。 (课件演示:“平铺一层”) 二、探究将物体平铺在盒内的方式 1.演示平铺的方法,记录数据。 怎样平铺一层乒乓球呢?请一位学生来演示平铺的方法,并且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课件演示平铺的方法及如何填写表格) 2.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将四种物体分别平铺在盒内,并且将数据记录下来。比一比,哪组最快,哪组装得最多。 3.分组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各小组的数据填写在班级记录表单中。 三、研讨:“形状”对物体占据空间的影响 1.观察班级记录单: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小组乒乓球和木块数量都一样,而螺母和橡皮的数量就不一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2.交流展示“摆放”的方式: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物体都是怎么摆放的吧。 (1)各小组将摆放的方式展示出来,并标清数量。 共同体验:螺母和橡皮以特定的方式摆放,真的能够都摆进盒子吗?师生共同确认上述问题后,将数据写在对应的摆放方式旁边。 (2)乒乓球和木块只有一种摆放方式。螺母、橡皮有多种摆放方式,而且摆放方式不同,装的数量也不一样。 3.分析研讨:为什么会这样呢? (1)同一种物体不同的平铺方式占据空间状况不同。 引导学生分析:乒乓球和木块每个侧面都是一样的,所以怎么摆都一样,摆的方式只有一种,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会有变化,螺母“躺”着摆和“立”着摆是不一样的,用来平铺的“面”形状不一样,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一样,橡皮“躺”“立”“侧”,装的数量都不一样。 (2)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平铺时占据空间的状况不同。 9
通过演示,指导学生理解平铺的方法,并学会操作及记录数据。 用“比一比”的形式开展一个发散式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摆放方法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摆放的方式及对应的数据汇总在一起,方便学生观察、比较。对于螺母的不同摆放方式,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做一遍,亲身体验一下. 学生大胆表述他们的想法。因为通过活动,学生已经意识到平铺的
思考:为什么乒乓球能摆进盒子的数量比大小差不多的木块少这么面不同,会影响到多?分析:由于形状的原因,乒乓球没有将盒子铺满,中间有空隙,所摆放的数量. 以装得少。 (如果学生认为是因为“乒乓球”比“木块”大而造成上述结果,对于“乒乓球与木教师可以进行演示实验:与木块同样大小的空心塑料块和乒乓球可以装块的分析比较”放同样多的沙子,说明乒乓球与木块大小一样,也可以将两个相同的烧杯在研讨的第二个层装同样多的水,将乒乓球和木块轻轻按入水中后,看两个烧杯中水面的次,是顺应学生认高度是否一致。) 四、拓展、延伸 以螺母“躺着”平铺一层和“立着”平铺一层为例,引导学生思考: 盒子真的被填满了吗?说说你的看法。 知的需要。 认识物体的形状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0
[返回目录]
第四课 给物体分类
上课时间 科学概念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第一周 课时目标 科学态度目标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课时 重难点 教学准备 重点 难点 教学内容和过程 修改意见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返回目录]
第五课 观察一瓶水
上课时间 科学概念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第一周 课时目标 科学态度目标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课时 重难点 教学准备 重点 难点 教学内容和过程 修改意见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1
[返回目录]
第六课 他们去哪里了
上课时间 科学概念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第一周 课时目标 科学态度目标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课时 重难点 教学准备 重点 难点 教学内容和过程 修改意见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返回目录]
第七课 认识一袋空气
上课时间 科学概念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第一周 课时目标 科学态度目标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课时 重难点 教学准备 重点 难点 教学内容和过程 修改意见 板书设计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