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6年辽宁省特岗教师考试西方音乐史之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音乐(二)
最全汇总>>>辽宁教师招聘历年真题
2016年辽宁省特岗教师考试西方音乐史之19世纪与20世纪
之交的音乐(二)
2016年辽宁教招大部分考试科目为教育基础知识,具体考试内容需要看考试公告,查看最新辽宁教师招聘考试资讯。辽宁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辽宁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大部分特岗教师招考省份都会考到学科知识,下面是中公教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学科“西方音乐史”的相关知识点,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更多特岗教师招聘笔试资料尽在中公特岗教师网-笔试资料里。
【德奥的音乐】
一、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
艺术家创作的中心母体,往往来自艺术家生活中最直接和最强烈的个人体验。 (一)生平 (二)创作
作品:9部交响曲(第10交响曲没完成),一部声乐交响套曲《大地之歌》,以及40多首用管弦乐队伴奏的歌曲。
马勒把他所有的体验和感受都一一写入他的音乐之中,他用音乐汇成一幅人生百态图。 他的作品常常从哲学、宗教角度对人生问题进行探索。 马勒的非凡之处,在于他的音乐中深刻的人文意义。 1.交响曲
是典型的后期浪漫派的风格,在感情容量和表现幅度上都远超前人。共9部。 代表作:《第八交响曲》 (“千人交响曲”)、声乐交响套曲《大地之歌》
《第一交响曲》“巨人”分四个乐章,马勒给每个乐章冠以小标题:1、《青春时代的回忆》;2、一帆风顺;3、葬礼进行曲;4、从地狱到天堂。
《第二交响曲》“复活”分五个乐章,从第四乐章起加入了人声,表现了马勒由英雄的葬礼以及对英雄一生的回顾而引发的对人生问题的哲理性思考。
辽宁中公教师考试网祝您备考成功!点击查看辽宁教师考试资讯
最全汇总>>>辽宁教师招聘历年真题
《第三交响曲》分六个乐章,合唱的规模更大,马勒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和理解来充分肯定人生的意义。
《第四交响曲》笔调较为轻松、明朗,表达了作曲家对生活的热爱。 第五——七交响曲马勒没再加入合唱和标题,是纯器乐的交响曲。 《第五交响曲》体现了极其复杂的人生旅途体验; 《第六交响曲》则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交响曲;
《第七交响曲》情绪复杂多变,配器风格乖戾,用纯音乐揭示人类心理情感深层世界中瞬息万变的神秘魔幻。
《第八交响曲》是马勒的交响曲创作中、也是整个西方交响曲历史上规模空前巨大的交响巨作。构思宏伟,乐队规模巨大,号称“千人交响曲”。马勒的创作思想非常明确,要达到一种由宇宙发出般的音响,歌颂伟大的快乐和荣耀。
“这不再是人间之声,而是行星和太阳运转的天体之音。”
声乐交响套曲《大地之歌》:马勒以中国唐诗(李白、王维、孟浩然等人)为歌词,表现了深邃的哲学构思、对生活和理想的期望、与大自然的融合、以及最后告别俗世的热情与烦恼等,是一部充满世纪末的悲愁情调但又极具深邃隽永气质的交响杰作。
全曲分六个乐章
笫一乐章:咏世人悲愁的饮酒歌/第二乐章:寒秋孤影/第三乐章:咏少年/第四乐章:咏美女/第五乐章:春日的醉翁/第六乐章:告别(全曲的核心段落)
2.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流浪少年之歌》,讲述自己的痛苦与欢乐和对大自然的感受,有一定的自传性和叙事性。乐曲重视了民歌风格。
艺术歌曲《孩子们的神奇号角》,歌词取自民谣诗歌集,突出了军乐因素和梦幻性格。 另两套歌曲集以吕刻特的诗歌为歌词,即《亡儿之歌》和《吕刻特诗5首》。 马勒的创作特征:(《于》P329)
辽宁中公教师考试网祝您备考成功!点击查看辽宁教师考试资讯
最全汇总>>>辽宁教师招聘历年真题
1.交响曲的结构在数量及快慢乐章的顺序上有很大变动,有时乐章之间的规模不成比例。
2.追求庞大的乐队编制,极力扩展交响乐的表现力,充分发挥每一件乐器的表现性能,从而配器效果色彩绚丽。
3.总谱声部异常复杂,贯穿了对位复调和支声复调。
4.旋律保持了歌曲的特性,采用自然音调式,朴素单纯、平易近人。 5.和声语言在后期的作品中相当复杂,有大量不协和和弦。
6.运用了大量的民间音乐的因素,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听到波西米亚民间音乐的音调和奥地利民间舞蹈的节奏。
二、德国作曲家、指挥家理查·施特劳斯(R·Strauss 1864—1949) (一)生平 (二)创作 1.管弦乐作品
交响诗代表作:《唐·璜》、《死与净化》、《梯尔的恶作剧》、《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唐·吉诃德》、《英雄生涯》。
两部交响曲:《家庭交响曲》、《阿尔卑斯山交响曲》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96):是理查·施特劳斯最为著名的交响诗,这部作品根据德国哲学家尼采(1844—1900)的同名哲学著作而写成。
理查·施特劳斯自己对这首交响诗却有如下说明——“我并不是有意要写哲学化的音乐,也不是想用音乐来描写尼采的伟大著作,我只是想以音乐为手段,来表达人类的发展这一思想,从其起源以及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宗教的和科学的,乃至尼采的超人观念等全部传达出来。尼采的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说明尼采伟大天才的最好例证。我的这首交响诗就是为歌颂尼采的天才而写的”。他在总谱的标题下,写了一句“自由的追从尼采”,他将尼采的超人观念予以音乐化了。 在这部作品首演的节目单上,理查·施特劳斯自己撰写的说明是:“日出,人类感觉到上帝的威力。但人类仍然在渴望,他陷入
辽宁中公教师考试网祝您备考成功!点击查看辽宁教师考试资讯
最全汇总>>>辽宁教师招聘历年真题
激情,心神不宁。他转向科学,试图用一首赋格来解答人生的问题,然而徒劳无益。接着响起了悦耳的舞曲曲调,他变成了个别的人,他的灵魂直上云霄,而世界在他之下深深下沉。”
理查·施特劳斯在他的总谱上用了不少文字来确切他要表达的内容。全曲加上引子共有九段组成:引子——日出,1.来世之人,2.渴望,3.快乐与激情,4.挽歌,5.科学,6.康复,7.舞曲,8.梦游者之歌。
《家庭交响曲》(1903):以家庭成员丈夫、妻子、孩子为题材,同《英雄生涯》一样,表现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等。
理查·施特劳斯是一个天资过人的音乐家,他的写作技巧非常高超,非常精通德奥音乐的传统,熟练掌握交响曲、歌剧这些较高级的艺术形式的写作技巧。
2.歌剧
三部歌剧代表作:《莎乐美》、《埃勒克特拉》、《玫瑰骑士》 歌剧《玫瑰骑士》标志着理查·施特劳斯事业的顶峰! 理查·施特劳斯的创作特点:
(1)音乐的描绘性很强,情节描写生动逼真。听众可以跟随着总谱上的标题、文字、细致的表情符号去联想,体会人物的性格和情趣。
(2)具体手法上:
a、旋律自然流畅,音域宽广,突破对称的结构,富于活力和激情。
b、和声大胆使用不协和音,显出多调性趋势,有时可以在三个调上同时进行。 c、发展了李斯特的主题变形手法,并用精心的对位技术把不同的主题交织在一起。 d、配器新颖精巧、音响丰满,逼真地模仿自然音响,提高了乐器的表现力。 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花了40年时间,收集了9万多名学生所写的信,内容是关于他们心目中最喜欢的老师。据此,保罗韦地博士概括出作为一个好教师的人格魅力的12个方面:
一、友善的态度
辽宁中公教师考试网祝您备考成功!点击查看辽宁教师考试资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