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简案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简案
第一单元《那一串记忆的珍珠》教学设计
动人的北平
一、预习提示。
1.朗读全文,熟悉文章内容。
2.在文章中画出能够体现北平动人之处的关键词语。
二、感知文章内容,理清结构层次。通过讨论以下问题,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脉络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1.文章的第一段写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第一段写了北平老成、豪爽、宽大、包容、守旧融新的特点。这一段是全文的总起段,概括介绍了北平的特点,具有总领全文内容的作用。
2.第二、三段写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又是如何写的?
这两段写北平“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与着木屐的东北老妪并肩而行”,“新式汽车与洋车、驴车媲美”,“在高耸的北京饭店后面,一条小路上的人过着一千年来未变的生活”,“离协和医院一箭之地,有些旧式的古玩铺,古玩商人抽着水烟袋,仍然沿用旧法去营业”等,表现了北平新与旧、雅与俗共存的特点。作者采用对比的方法,呈现了北平特有的各色共存的城市景象,由此体现北平包容新旧、宽怀大量的特点。
3.在第四段结尾,作者为什么说“一个北平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 第四段将北平比喻成“一株古木老树”,它“根脉深入地中”,树干枝叶“藉之得畅茂”。把生活在此地的人比喻为“在它的树荫下与枝躯上寄生的”“数百万的昆虫”。昆虫之于枝繁叶茂的大树,实在是难以看得全,认得清的。同样,一个生活在古老而深厚的北平的居民,是很难将北平形容得全面而恰当的。作者这样说,是在突出北平历史古老、内涵丰富的特点。
三、试着概括“北平成为理想的居住城市”的几个原因。
“北平成为理想的居住城市”是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内容,虽然作者说“可列举下列三点来加以说明”,但这部分内容实际上比较“散”,没有鲜明的结构特征或高度概括的语句,要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学会归纳概括。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道路极其宽阔;第二,生活“舒适可爱”;第三,老百姓善良、淳朴。 四、文章对北平的动人之处做了许多细致入微的描写刻画,能否找出几处,细细品味一下,这些看似琐屑的细节,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此题不做统一答案,重在引导学生品味内容,言之成理即可。例如: 1.第七段有这样一段话:“北平像是一个饮食专家的乐园。它有数百年的饭馆,招牌被烟熏得破旧不堪,还有肩上搭上毛巾的光头堂倌,他们的招待是十足和蔼的,因为他们在满清政府服侍过高官大吏,曾受了传统的特别训练。”
这段文字着眼于饮食内容,落笔于饭馆的历史、招牌、堂倌等细节。由这些细节可以看出饭馆里的氛围很是浓郁,堂倌的形象、声音、动作等都生动有趣,仿佛呼之欲出,北平饭馆那种特有的让人亲切、热情的感觉跃然纸上,作者对它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2.第八段有这样的话:“北平是清静的,它是一个住家的城市,每家都有一个院落,每院都有一个金鱼缸和一株梧桐或石榴树;那里的果蔬新鲜;桃就是桃,柿就是柿。”
这段话写了居民院落的细节,由院落写到院内的陈设,院内栽培的树木;又由树木写到院里种植的果木蔬菜。不仅写出了居民院落的清静明亮,而且表现了它的丰富闲适,突出北平宜居的种种好处。总之,处处流露出对北平的喜爱欣赏。
3.第十三段细说了北平建筑布局。以紫禁城为中心,写了城壕、墙垣、亭台、中轴路、鼓楼等,内容具体而繁多,如数家珍,似有不嫌啰唆之意,其实是作者自豪、赞美之情的真实表露。
五、品味语言,感受作者情怀。
作者对北平的感情显而易见,但通篇几乎没有直白的评价,而读者的感受又很鲜明。这与语言表达的高妙有直接关系。
比如写北平的包容宽大。“穿衣尽可随便,吃饭任择餐馆,随意乐其所好,畅情欣赏美善──谁来理你?”前四句都是六个字,结构还一致,节奏鲜明,琅琅上口。“尽”和“任”两个词,尽显随意、惬意、满意,最后一个反问句,更是透着无比的欢愉之情。
此外写北平院落里的果蔬新鲜。作者不具体写是怎么新鲜的,而是说“桃就是桃,柿就是柿”。两个“就是”,让读者在尽想这种水果的独特形、色、味的同时,也为作者的强烈情绪所感染。
汉 家 寨
一、课前预习。认真阅读全文,理清全文内容层次。 这是一篇游记,记述了作者在新疆吐鲁番盆地戈壁荒漠一次难忘的旅行,着重写在汉家寨的所见所感。文章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吐鲁番盆地戈壁荒漠的苍凉雄大,突出其地理环境的恶劣;第二部分写在汉家寨遇到的一老一少,重在体现他们无言的坚守;第三部分写离开汉家寨,那一老一少给作者心中带来的振荡。
二、教师制作有关新疆沙漠戈壁的幻灯片或图片,向学生展示,以此增强学生对文中所写地形地貌的认识。
三、为把握作者赋予汉家寨的内涵,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文章第一部分突出表现了吐鲁番盆地戈壁荒漠的什么特点?这些内容与写汉家寨有何关系?
这一部分极写了吐鲁番盆地戈壁荒漠的辽阔、苍凉、沉寂,为下文写那一老一少作铺垫,同时也反衬汉家寨人坚忍顽强的精神。
2.对汉家寨的一老一少两个人物,文章正面描写很少,如何认识这两个人物在文章中的意义?
文章并非着意刻画两个人物形象,而是要通过这年龄悬殊的两个人来表现汉民族的一种默默坚守精神,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无言地继续前人的事业,以一种执著与环境抗衡,固守着先人的土地而决不放弃,并且代代相传。这种精神是作者着意讴歌的。
3.作者说“我强忍住心中的激荡”,根据文意想一想,是什么使作者“心中激荡”?
在这块残酷的绝地里,汉家寨的人自从祖先迁移到这里,就这样世世代代地固守了下来,他们以坚守对抗着恐怖的大自然,对抗着被抛弃的寂寞,这坚定的信念和品格使作者心中激荡不已。
四、如有条件,将碧野的散文《天山景物记》介绍给学生,试着讨论一下,都是写新疆风光的文章,为什么两文在内容及风格上有较大的不同?
这是一道发散思维的考查题。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写作目的不同,写作背景不同,写作风格不同,导致内容的着眼点不同,情感也不同。
特利尔的幽灵
一、预习提示。
1.仔细阅读文章,把握文章的内容层次。 2.画出文中解释“幽灵”一词的有关语句。
3.结合相关知识,谈谈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发展的伟大意义。 二、结合课文,讨论问题。
此题不必统一答案,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提取文本信息,学会归纳概括。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历无穷磨难的原因是什么?(第六段) 长期的封建统治,使中国人习惯于崇拜神威,按照权威的意旨行事而不会思考。有些人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如此,简单套用革命理论而不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必然带来悲剧。
2.毛泽东、邓小平摒弃了“洋本本”,使“幽灵”在中国“显灵”。“显灵”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第六段)
指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3.结合文意,谈谈如何理解第八段中“凡先驱者的思想,总是要留给我们一段长时间的理解和等待”这句话。
任何一种先进的理论,都有一个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较为漫长的过程,都存在一个理解再理解的过程。如果只是简单照搬,期望立竿见影,是错误的认识。
4.结尾段作者说:“思想家只管想,具体该怎么做,是我们这些后人的事。”讨论一下,如何理解这句话?
我们不能将理论当做教条来用,更不能将革命理论奉做神灵,一定要学会将革命理论与革命实践相结合。
三、品味精彩语言。
师生合作,找出一些耐人寻味的语句来品味体会。例如:
1.第五段写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欧洲的巨大影响时说:“他们就像一位输在对方剑下的武士,恭手垂剑,平心静气地讨教技艺。”以比喻的形式,形象化的语言,反映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巨大生命力。在论述这样一个严肃的话题之后,以这样生动的描述性语言作结,抒情性很强,说服力更强。
2.“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邓小平的“名言”脍炙人口,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句,生动地说明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不管什么理论,只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才有意义。邓小平以革命家的魄力破解了萦绕中国人民心头多年的问题,深入浅出,将一个神圣而抽象的问题一语点破。
第二单元《心灵的独白》教学设计
新纪元
一、预习要求。
阅读文章,把握文章思路。了解1919年前后的时代背景。查看李大钊《狱中自述》。
二、把握文章脉络(形),感知思想内涵(神)。 1.文章以“新纪元来”的反复开篇,有何效果?
两层意味:客观讲“新纪元”已到来;主观讲希望“新纪元”到来。反复手法,加强了语势,开篇高调;强调了内容,开宗明义。
2.为什么需要“新纪元”到来?什么是“新纪元”? (1)“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活。”
(2)新纪元:1919年元旦;现在的时代。(结合全文内容理解,后一层内涵还可以具体细化)
3.结合文章第4段回答:什么样的新纪元才有祝贺的价值?
不是毫无意义、陈陈相因的生活,而是时刻尽最大努力,为实现最高理想而别开一新局面。
4.文章的主体段落在第6段,那么第5段有何作用?
过渡。将“新纪元”具体到1914到1919这个年代。引人关注身处的时代。 5.处理文章第6段,要学会抓关键词:“从前”“从今以后”。这样便可理清作者思路:破旧立新。也可梳理概括出具体思想。
比如,从前,天演论讲优胜劣败;从今以后,生物的进化靠着互助。 6.要特别注意第6段后半部分中的指示性内容:“这些消息”。 准确理解指示性内容是思维严密的一个表现。
7.“我们在这黑暗的中国??照见新人生的道路”这段描述性的文字,有什么效果?
形象,易懂,感情深挚,激励。 三、知人论世,品评价值。
结合1919年前后的时代特点,说说这篇文章的价值。 四、拓展、研究、讨论。
李大钊曾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语句,写《新纪元》时,正是三十而立、意气风发的年纪。收集李大钊的有关资料,以“走近李大钊”为主题,安排学生写一些探究的作文,可以是赏析的,也可以是历史评价的。
捉不住的鼬鼠
一、预习要求。
初读文章,查找朱自清的《匆匆》、高尔基的《时钟》。 二、把握文章脉络(形),感知思想内涵(神)。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