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参考答案】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论语》。
2.【参考答案】D马克思认为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参考答案】C 小学生好心办坏事主要是因为具备道德情感,但道德认识不足造成的。 4.【参考答案】B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1986年,第二次修订是在2006年。
5.【参考答案】B 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影响具有滞后的效果。因此优秀运动员成功时往往能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
6.【参考答案】B 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影响具有滞后的效果。因此优秀运动员成功时往往能追溯到启蒙教练的培养。
7. 【参考答案】B煤气中毒主要是指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因此,首先应采取的急救措施是:及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迅速将病人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8.【参考答案】D不同颜色粉笔写出来的字,可以引发学生的感觉同时对比,那些彩色粉笔写的字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
9.【参考答案】B写作业和教师惩罚都是学生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产生的是双避冲突。
10.【参考答案】B下位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者新命题的意义。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的下为概念,先学习四边形,再学习平行四边形属于下位学习。
11.【参考答案】B 皮亚杰通过对偶故事法,研究得出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他律到自律的过程;科尔伯格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得出儿童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12.【参考答案】D冥想放松方法属于自我暗示的方法之一,它属于精神分析疗法。 13.【参考答案】A 美国著名课程专家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分五个层次:一是理想的课程,二是正式的课程,三是领悟的课程,四是运作的课程,五是经验的课程。
14.【参考答案】B陶行知的比喻用在教学中,是指要根握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体现的是因材施教原则。
15.【参考答案】D体会时间的珍贵,并懂得珍惜时间属于情感性目标。
16.【参考答案】B纵向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等先后顺序组织编排课程内容。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知识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阶段,以学生发展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均成一个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题。
17.【参考答案】A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题干所描述的教学资源属于教材。
18.【参考答案】C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练习法有利于技能、技巧性教学目标的实现。
19.【参考答案】D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以自身作为参照标准,对不同时期的进步程度进行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
20.【参考答案】C 课程表本身是一种“隐蔽的课程”,它向学生传递着一些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念。
二、简答题
21.【参考答案】知觉的一般特性包括:
(1)选择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即知觉的选择性。
(2)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在知觉过程中,人们并不是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感知为统一的整体。
(3)理解性
人在知觉某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知觉对象的特征。 (4)恒常性
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从不同的角度、距离知觉某一熟知的物体时,虽然该知觉对象的物理属性(大小、形状、明度、颜色等)受环境情况的影响而有所改变,但是对它的知觉却保持相对稳定性,知觉的这种特征即恒常性。
22.【参考答案】
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脑力脑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小学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创造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23.【参考答案】
1.学生为本:小学生具有发展性、主动性等特点,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则、尊重关注和爱护学生、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小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2.师德为先。师德是作为教师的第一要素。因材要注重为人师表。重视榜样的作用
3.能力为重。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教育理念专业知识的载体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4.终身学习。终生学习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师要不断反思学习完善和充实自己。
三、材料分析题 24. 【参考答案】
(1)这种现象说明了大家对学校教育的认识是片面的,没有真正理解学校教育的本质,
在大家心中,认为考试大学才是唯一出来,才会有好的工作和生活。其实,好好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考上大学,而是为了提升自我能力和自身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而不是靠大学。
(2)首先,应当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我国现在提倡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不能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
其次,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应注重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长和优势,不一定上大学才有出息。
总之小学教育应当在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多方面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5.【答案要点】
(1)孙老师的做法很好地创设了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心里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将数学问题与一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涵,并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知识不是单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构建的。总之,孙老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里特点,创造一个环境使学生感兴趣,进入探究学习的情境中,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使学生动起来,使教学活起来。
(2)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