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7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

2017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现代文阅读专题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9 8:00:00

【链接材料】

①近日,上海某白领打车,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司机找到该白领所在单位,单位因此将其开除。36元给了白领一个警示,也给大家拉响了“警钟”。

(摘自《中国剪报》2016年第55期)

②成都一家卤味店采用自助售卖形式,购买者自行选购,自觉付费。营业两天,顾客的自助付款额还不足商品总价值的百分之三十。人们没有意识到“信”的重要性,而把占便宜当成了自然的事。

(摘自《作文素材》2016年第1期)

【考点】议论文阅读综合;论证方法.

【分析】本文首先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引入“信”的含义,采用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论证了“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信”的重要性,最后指出在“信”丧失的时代如何召唤“信”的回归。

【解答】

5.本题考查字词的含义。文章标题中的“信”是诚信之意。 A.“信口开河”中的“信”是“随便,随意”之意; B.“愿陛下亲之信之”中的“信”是“信任”之意; C.“通风报信”中的“信”是“消息”之意;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中的“信”是“真诚,诚信”之意。句子的意思是:与朋友交往我是不是真诚的?

6.本题考查文章中事例的作用。考虑文章是议论文,因此举例子一般是用来论证某一观点。承接②段结尾可以看出所论证的观点。

7.本题考查文章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第⑤段的第一句话表明,该段主要讲“信”的重要性。第⑥段主要讲“信”的丧失以及应对措施,从因果关系角度来看,因为重要,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怎样,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8.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社会风气的形成既要靠个人的努力,也要靠国家的宣传和机制。个人角度,多反思,遵循道德标准;国家角度,多宣传教育,建立社会诚信机制等。

答案: 5.D

6.作者列举这些“信”的经典事例,用来论证“‘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或“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

7.不能。理由:第⑤段阐明“信”的重要性,第⑥段论述怎样做到人言可信不可畏,先讲原因后讲做法,逐层深入,符合认知规律。

8.①多进行“自心”的检点,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信”的标准; ②要加强“信”的宣传教育,让人们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③社会要对不诚信的行为予以谴责并作出相应惩罚。

【点评】这篇议论文的主旨理解较容易,考查试题也是常规题型,对于最后一问的开放型试题要注意能从个人和国家两个角度给出观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3题。(15分)

【2016浙江金华】西塘的水上清洁工

小河丁丁

①那年八月下旬,我和六妹来到西塘,一个小小的江南古镇。

②黄昏,我们沿着临河的长街漫行。一条小船在彼岸酒家楼下微微浮动,船夫坐在船头悠闲地抽着香烟。此人三十出头,身瘦衣宽,脸长长的,胡须头发有些零乱。游客朝他拍照,闪光灯咔嚓咔嚓,他毫无反应,只把一条腿歪搭在船舷上,半低着头,默默享受那支短短的香烟。那条腿也瘦,裤管显得有些空荡,薄长的脚板蹬着千层底的黑布鞋。开始我以为他在候客,后来看到船上放着长柄捞网和垃圾篓,才明白他是清洁工。

③他扔掉烟蒂,用桨顶一下岸石,小船就离了岸,慢慢地顺水漂移。除非是给游船让道,他都懒得摇橹。摇橹也用一只手,有心无心,不愿意绷紧肌肉。世上哪有这么悠闲的清洁工!这边游人熙熙攘攘,对岸酒家正在呼喝划拳,而他充耳不闻。我注视着他,人世间的喧哗躁动就变得轻了,淡了,全都成为他的背景。

④上了石桥,我坐在石墩上,看着他和小船缓缓漂进桥孔。我又坐到另一边的石墩上,目送他和小船渐渐远去。水面漂过梧桐叶,他漫不经心伸出捞网,连屁股都不挪一下。河边泊着一座“水上餐厅”,船楼的霓虹灯在水中投射出大片光影,奇异,诡艳。他把小船摇到滟滟的灯影里,那一刻真是如梦似幻。 ⑤我痴痴地望着他和小船消失在夜色里,不愿离去。过了许久,他和小船从暗影中再度出现,往这边漂过来。这边桥下有个小小埠头,到了这儿,他终于站起来了,小船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推着向埠头靠近。他一个跨步上了岸,动作飘逸,恍若仙人。我担心小船因为他的蹬力离岸,小船却继续往前,轻轻触到石阶,好像能按主人心意行事。他拴好小船,上岸去了,我兀自望着小船出神,那把长橹在水中半浮半浸。 ⑥“你又在想什么……”六妹似问非问。我没有回答。

⑦吃过晚饭回旅店休息一会儿,我们出来欣赏河街夜景,发现水上清洁工换了一个。这人身如铁塔,头大颈粗,登台唱戏李逵张飞非他莫属。那条小船载着他摇摇晃晃,好生吃力,似乎随时都会覆没。他叉开柱子般的双腿站在船上,膝盖绷得直直的,一只大手将长长的捞网牢牢夹在腋下,另一只大手掌着橹把将小船摇得飞快。

⑧正是放河灯的时候,好几家铺子在卖河灯,有莲花灯、船灯和心灯,还有一种是长方形,都用各色彩纸做成,十分精致。这些河灯点燃了,烛光从里面映着彩纸,漂在水中又映着波光,在黑暗中多么动人啊。可是游客们刚刚把河灯放下去,壮汉就匆匆赶到,“波”的一声用捞网将河灯扑灭,捞起来用力倒进垃圾篓。他那么粗鲁,对寄载各种心愿的小灯不带丝毫怜悯,简直就是“河灯杀手”。 ⑨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灯还燃着你就这样……”“你回头再捞也不迟!”“至少等河灯熄了才能捞。”“不要捞了,河灯多漂亮呀!”

⑩壮汉却振振有词,声音像打雷一样:“我是打工的!我不干活人家不给我钱!”

?一个小姑娘含着眼泪向一位卖河灯的老太太投诉,老太太操着吴侬软语无奈地说:“跟他说也没有用,他呢……等他过去了就好了……”

?六妹很想放河灯,又不甘让自己的河灯遭遇灭顶之灾,就在那儿磨磨蹭蹭。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壮汉驱驭着小船离去。六妹买了一盏小小的莲花灯,下到濒水的台阶,在牵挂与侥幸的目光里,很小心地将莲花灯放到水面。莲花灯畏畏葸葸躲在河堤下,没有漂向河心,这儿有台阶挡着,不到近处发现不了,它是害怕那个壮汉杀回马枪吧。

?夜渐渐深了,街市渐渐冷清、寂静。我们走过幽暗的长巷回到旅店。我在露台上坐了很久,半分睡意也没有。

(选自《文汇报》2016年5月2日,略有删改)

【2016浙江金华】9.文章主要写了两位清洁工,处处形成对比。根据文章内容,把下列表格填写完整。(3分)

人物 第一位清洁工 第二位清洁工 内容 外貌 身瘦衣宽,脸长长的 ① 身如铁塔,头大颈粗 摇橹 不愿意绷紧肌肉 ② 大手掌着橹把 捞垃圾 ③ 漫不经心 匆匆赶到 捞起来用力倒 【2016浙江金华】10.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①上了石桥,我坐在石凳上,看着他和小船缓缓漂进桥孔。 . ②等了好久,终于等到壮汉驱驭着小船离去。 ..

【2016浙江金华】11.第③段写清洁工,为何又要写“这边游人熙熙攘攘,对岸酒家正在呼喝划拳”?请简要分析。(2分)

【2016浙江金华】12.第⑥段写道:“你又在想什么??”六妹似问非问。我没有回答。”请你结合语境,用第一人称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40字以内。

【2016浙江金华】13.文章结尾:我在楼台上坐了很久,半分睡意也没有。读完全文,你一定也有很多思考,请写下你的阅读感悟。(4分)

【考点】记叙文阅读综合;文章内容主旨;文章句段分析.

【分析】本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去西塘游玩时看到两位工作状态截然不同的清洁工引发的感想,表达了享受工作的主题。

【解答】

9.本题考查文章人物特点关键词提取能力。可以根据提示信息直接摘出文章的词语进行解答。

10.本题考查关键字词表达效果分析。首先可以指出加点词的字面意思,根据字面意思结合作者想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文章作者想表达的主题是:享受工作,能享受工作才能感受到工作的乐趣,工作会很轻松,若对工作敷衍的心态疲于应对,那么任何一件小事做起来都会很吃力。①中的“漂”字字面意思可知写出了“轻盈”之意,同时也写出了人的轻松悠闲;②中“驱驭”有“驱使,驱赶”之意,明显写出人的费劲和不轻松。

11.本题考查文章段落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在这里明显是用来衬托突出人物性格,环境的喧嚣反衬人物的内心平静,无欲无求。

1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描述。可以假设自己就是作者,对于眼前看到的一幕内心有何感想,但重要的是结合主题,不能偏离主题。根据文章可知当时的作者应该是对第一位清洁工的羡慕之情,羡慕他工作时的悠闲自得。

13.本题同样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描述.文章结尾的心理活动主要是作者对两位清洁工不同工作状态产生的感悟,需要理解深刻,能延伸到人生态度角度。

答案:

9.①身如铁塔,头大颈粗;②大手掌着橹把;③漫不经心。

10.①“漂”写出了小船顺水而行的缓慢轻盈的情态和清洁工的悠闲自在。 ②“驱驭”即“驱赶”,写出清洁工驾船之用力。 11.写出了外界的喧嚣,反衬清洁工内心的宁静。

12.符合语境即可。示例:要是我能成为这条小船的主人,飘然来去,逍遥自在,那该多好啊! 13.第一层:只关注莲花灯的命运等文章表层内容,理解肤浅或有偏差。 示例:那些莲花灯,被扑灭捞走,真是可惜。

第二层:只关注其中一位清洁工的工作方式,理解欠深刻,表达清楚。 示例一:第一位清洁工工作轻松,悠闲自在。 示例二:第二位清洁工工作方式粗鲁,不近人情。

第三层:能关注文章整体内容,综合分析两位清洁工的行为,具有较鲜明的感情倾向,理解较深刻,表达清楚。

示例:文章的两位清洁工从事同样的工作,但工作方式却截然不同,第一位自在从容,第二位急躁粗鲁,对比鲜明。

第四层:从文章写作意图和表现主题角度阐发,能上升到两种不同人生态度的对比,理解深刻,阐述全面,表达简明。

示例:文中两位清洁工的两种工作方式,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一种享受工作,感受生活的乐趣,悠然自得、逍遥洒脱;另一种功利死板、疲于应对,感受不到生活的诗意。

【点评】这篇文章在主旨理解上难度不大,主要能根据作者对两位清洁工的工作状态对比抓住作者想表达的主题。

【2016浙江衢州】简·爱(节选)

【英】夏洛蒂·勃朗特

桌上点着两支蜡烛,壁炉上还有两支。沐浴着熊熊炉火的光与热,卧着派洛特——阿黛勒跪在它旁边。半躺在睡榻上的是罗切斯特先生,一只脚在靠垫上垫着。他正注视着阿黛勒与狗。火光照亮了他的脸庞。我认识这位赶路人,两道浓浓的粗眉,方方的额头,给横梳的黑发一衬,更方了。认识他那坚毅的鼻子,与其说漂亮,不如说更显示个性;他的大鼻孔,我认为,表明他易怒;他严厉的嘴唇、下巴与下颚——对,这三者都很严厉,一点儿不错。他的身材,此刻已脱去斗篷,我发现,与他方方正正的相貌很相称,大概算得上体育术语中所说的好身材吧——胸宽腰细,虽然既不高大也不优美。

罗切斯特先生准已明白费尔法克斯太太和我进了门,不过他好像并不想理睬我们,因为我们走近时,他连头都没抬。

“先生,爱小姐来了。”费尔法克斯太太平静地说。他点点头,仍旧瞧着那狗,那小孩。 “让爱小姐坐下吧。”他说。勉强生硬地点头,不耐烦却不失礼的腔调似乎在进一步表示“爱小姐来没来与我何干?这会儿我可不想跟她打招呼”。

我坐下来,不再窘迫。全套礼仪的接待反而令人慌乱,因为我无法报之以温文尔雅。但粗鲁任性使人不必拘礼。相反,合乎礼仪的沉默,古怪的举止,倒于我十分有利。再说,这种违反常情的做法也够刺激的,且看他如何进行下去。

他仍旧像尊雕像,既不开口也不动弹。费尔法克斯太太大概觉得该有人表示一下友好,就开始讲话。照常和和气气,照例老一套——对他忙了一天表示慰问,说他脚扭了一定疼得厉害,心里烦躁,又夸他忍受这一切的耐力与毅力。 “太太,我想喝点儿茶。”这是她得到的唯一的回答。她忙起身打铃,托盘送来之后,又动手摆好杯子、茶匙等等,殷勤又利索。我和阿黛勒走到桌前,但主人却并不离他的睡榻。 “请你把罗切斯特先生的茶送过去好吗”费尔法克斯太太对我道,“阿黛勒没准儿会弄洒的。” 我照办,他从我手中接过茶杯。阿黛勒觉得这是为我提出要求的好时机,叫道: “先生,你小箱子里不是有件礼物要送给爱小姐吗?”

“谁说起礼物来着?”他硬邦邦地说,“你期盼礼物么,爱小姐?喜欢礼物么?”他细细打量我的脸,目光阴沉、恼怒、刺人。

“说不上来,先生,对礼物我没什么经验。人们一般认为礼物令人愉快。” “一般认为?那你怎么想?”

“请给我点儿时间,先生,才能给您一个满意的回答。一件礼物有许多方面,对不对?人得全盘考虑之后才能对礼物的性质提出看法。”

“爱小姐,你不如阿黛勒坦率,她一见我就大叫大嚷地要礼物,而你却拐弯抹角。”

“因为配不配得到礼物,我不如阿黛勒有自信。她可以做为老熟人提出要求,也可以照老习惯这么做,她说你早就习惯送礼物给她。但非要我就此事发表看法,真不知该怎么说才好。我是陌生人,又没做过什么值得感谢的事。”

“哦,别用过分谦虚来帮忙!我考过阿黛勒,发现你在她身上下了不少功夫。她不机灵,也没天分,但时间不长,却进步不小。”

“先生,您已给了我一份‘礼物’,我感谢不尽。自己的学生受到夸奖,正是做老师最向往的东西。” “哼!”罗切斯特先生哼一声,默默喝茶。

(选自《简·爱》第十三章,黄淑仁译)

【注释】费尔法克斯:也有的译本为“费尔费克斯”。

【2016浙江衢州】5.第一段描写了简·爱对罗切斯特的观察,用意何在?(2分) 【2016浙江衢州】6.费尔法克斯太太是怎样一次又一次试图改变沉闷气氛的?(2分) 【2016浙江衢州】7.结合语境,品读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1)“让爱小姐坐下吧。”他说。(将加点处改为“爱小姐,坐下吧”是否合适?简述理由。)(2分) .......(2)“先生,你小箱子里不是有件礼物要送给爱小姐吗?”(阿黛勒的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2016浙江衢州】8.对于简·爱与罗切斯特两人的对话,作者的设计妙在何处?写出你的发现。(5分)

【考点】小说阅读综合;文章句段分析;文章写作手法.

【分析】本段节选自《简?爱》的十三章,写出了罗伯斯特先生在腿摔伤后第一次与简爱面对面交流的过程.《简?爱》是夏洛蒂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它通过一个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现状、不甘受辱、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敢于抗争、敢于追求的女性形象,它反映了一个平凡心灵坦诚的倾诉、呼号和责难,一个小写的人对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的渴望、追求和憧憬.

【解答】(5)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情节,注意本段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第一段主要描写了罗切斯特腿受伤后躺在睡榻上的样子和他外貌形象.这样从简爱的眼中,向读者介绍了罗切斯特这一人物形象,既与上文中中罗切斯特摔伤情节相互照应,使小说情节更加完整,也刻画了罗切斯特这一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展现了简爱内心的想法,为下文二人的深度交往做好了铺垫. 综合上述分析,可总结得出答案.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链接材料】 ①近日,上海某白领打车,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司机找到该白领所在单位,单位因此将其开除。36元给了白领一个警示,也给大家拉响了“警钟”。 (摘自《中国剪报》2016年第55期) ②成都一家卤味店采用自助售卖形式,购买者自行选购,自觉付费。营业两天,顾客的自助付款额还不足商品总价值的百分之三十。人们没有意识到“信”的重要性,而把占便宜当成了自然的事。 (摘自《作文素材》2016年第1期) 【考点】议论文阅读综合;论证方法. 【分析】本文首先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引入“信”的含义,采用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论证了“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信”的重要性,最后指出在“信”丧失的时代如何召唤“信”的回归。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