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3:15:30

5、定义:克隆载体、质粒

克隆载体:以扩增外源DNA为目的的载体。

质粒:染色体外DNA,通常由环形双链DNA构成,其分子大小约1—200kb.

第十一章 微生物生态p288-313

1、 举例说明微生物与动物的互惠共生关系?

答:1)微生物和昆虫共生:微生物具有昆虫不具有的代谢能力,昆虫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得以存活于营养贫乏或营养不均衡的食料环境中;不形成共生体的昆虫生长缓慢,繁殖少而不产生幼体。

2)瘤胃共生:瘤胃内的微生物能够产生消化纤维素、蛋白质等物质的酶帮助动物消化此类食物;而动物则为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3)发光细菌和海洋鱼类共生:发光细菌的光有助于鱼类配偶的识别,在黑暗的地方看清物体,光线还可以成为一种聚集的信号或诱惑其他生物便于捕食。 2、以根际、菌根和根瘤说明微生物与植物根的互惠关系。

答:根际:根附近的土壤养分、水分、pH、氧化还原电位和通气状况明显不同于根际以外的土壤,成为微生物生长的特殊微生态环境;根际微生物可以去除H2S降低对根的毒性,增加矿质营养的溶解性,合成维生素、氨基酸、生长素和能刺激植物生长的赤霉素,产生的抗生素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菌根:菌根共生体可以促进磷、氮和其他矿物的吸收,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根为真菌的生长提供能源菌根为植物提供矿物质和水,产生抑制物质使生长植物对其他植物存在偏害关系、消弱外来竞争。

共生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是共生关系。根瘤菌靠豆科植物的养分生活,同时,豆科植物利用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得到含氮化合物

3、从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说明人类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方法。

第十二章 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p314-343

1、 生物三域分类法将生物分为哪三类,各类之间的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答:真细菌、古细菌和真核生物。

2、生物可分为哪六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病毒界),我们学习的各类微生物分别属于哪个界?

原核生物界:真细菌、古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原生生物界:藻类、原生动物;真菌界:真菌;病毒界:病毒、类病毒。 3、微生物主要包括哪几个大类?

答:细菌、螺原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真菌、藻类、原生动物、病毒、类病毒。 4、简述古细菌和真细菌的主要区别。

答 1)形态学上,古细菌有扁平直角几何形状的细胞,而在真细菌中从未见过。 2)中间代谢上,古细菌有独特的辅酶。 3)有无内含子上,许多古细菌有内含子。

4)膜结构和成分上,古细菌膜含醚而不是酯,其中甘油以醚键连接长链碳氢

化合物异戊二烯,而不是以酯键同脂肪酸相连。

5)呼吸类型上,严格厌氧是古细菌的主要呼吸类型。

6)代谢多样性上,古细菌单纯,不似真细菌那样多样性。 7)在分子可塑性上,古细菌比真细菌有较多的变化。

8)在进化速率上,古细菌比真细菌缓慢,保留了较原始的特性

9)最主要的是古细菌的16SrRNA与真细菌不同。 5、细胞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是什么?如何表述学名?

答:种。属名(斜体且开头字母大写)+种加词(斜体)+命名人(正体) 6、以细菌和真菌为例简述微生物形态学的主要特征。

答:1)菌落特征:菌落大小、颜色、隆起、表面状况、质地、光泽、水溶性、

色素等。

2)细胞形态:形状有球形、杆状、弧形、螺旋形、丝状、分支及特殊形状;

大小最重要的是宽度和直径;排列有单个、成对、成链等。 3)鞭毛有无、着生位臵及数量。

4)芽孢有无、形状、着生位臵、孢囊是否膨大。 5)孢子有无、着生位臵及数量。

6)革兰氏染色、抗酸性染色。

7)超微结构,细胞壁、细胞内膜系统。

第十三章 微生物种的多样性p344-375

1、 说明衣原体、菌原体、螺原体、放线菌、链霉菌、酵母菌、丝状真菌对人类的贡献和危害。 答:

2、说明以下各类微生物属于三域中的哪个域: 蓝细菌、衣原体、螺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放线菌、链霉菌、藻类、青霉菌、曲霉菌、酵母菌、粘菌、原生动物、鞭毛菌、真菌、霉菌、烟草花叶病毒、HIV、朊病毒

真细菌:蓝细菌、衣原体、螺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放线菌

真核生物:链霉菌、藻类、青霉菌、曲霉菌、酵母菌、粘菌、原生动物鞭毛菌、真菌、霉菌

3、名词解释: 菌丝、菌落、子实体、孢子、芽胞 答:菌丝:真菌的丝状营养结构,单根丝状体。

菌落:细菌的群体形态,真菌或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逐渐向周围扩展的密集群体或菌丝体及产生的繁殖体。

子实体:真菌的任何一种含有或产生孢子的复杂结构。

孢子:真菌的繁殖体,是真菌分类的主要根据,功能相当于高等植物的种子或无性生殖器官。

芽孢:是细菌细胞中一部分原生质失水浓缩而成的休眠体,是细菌发育中的特殊形态。

4、细菌域微生物可分为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和放线菌三类

5、真菌可分为结合菌门、担子菌门、子囊菌门、壶菌门和有丝分裂分孢子真菌。各自的产孢结构和(有性)孢子是什么?

接合菌门—配子囊—接合孢子 子囊菌门—子囊—子囊孢子 担子菌门—担子果—担孢子 壶菌门—雄器和藏卵器—卵孢子 有丝分裂分孢子真菌—

第十四章 感染与免疫p376-410

1、抗原:是能诱导机体产生体液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并能与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

2、抗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所形成的一类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血清活性成分称为抗体。

3、血清学技术:抗原抗体可与体外特异性结合,出现凝集、沉淀等可观察现象,反

应迅速简便易行。即可用已知抗原检出抗体,又可用已知抗体检出抗原,即可定量又可定性亦可定位。因早期实验采用血清抗体,习惯称为血清学技术。

第十五章 微生物生物技术p411-453

1、 简述农业或草业生产中微生物的贡献和危害性 答:一、有益作用:

1) 提高土壤肥力:土壤中有机质分解,矿物质转化,腐质质形成,都是微生物作用。因此微生物是构成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

2) 扩大肥源、能源:沼气是甲烷细菌分解有机物的生物气,沼气渣也是良好的肥源,地壳中深处蕴藏着大量的天然气,天然气形成过程中就有微生物作用。同时,微生物促使有机肥料的分解,(有机肥料的堆积利不开微生物变作用)

3)促使作物生长:微生物除了对土壤肥力和肥料质量有影响外,还有直接营养植物的作用,如根际微生物分解根周围土壤中复杂的有机质,使之成为植物营养的有效成分,供给植物必需的养料。到目前止,已发现有2000多种植物菌根、菌根菌也能分解有机质供给植物可以吸收的养料。

4)防除病虫杂草:微生物农药可以抑制,杀死病原微生物,有些微生物能寄生于杂草上致杂草死亡。

5)改善饲料品质:如青贮饲料,糖化饲料,微生物将其中的粗饲料转化成可吸收的养料,改善适口性,或者提高营养价值,微生物本身合成的蛋白质 、维生素、胡萝卜素等可直接作为家畜的精料。

6)保护环境:一些微生物可改变某些化学药品及因工厂产品污染的生活环境和耕作土壤。苯环物质是人类有毒物,如大于0、1%对微生物有毒,但当含量低于0、05%则是一些微生物的养料,把工业污水稀释到微生物能够水解利用的浓度,可使毒物质作为微生物的养料而分解掉。氰化物(氢氰酸、氰化钾氰化钠等)高浓度有毒,低浓度作微生物养料分解进入碳素循环而降解。 7) 有机肥料堆积:使有机物腐熟。

二、有害作用:微生物引起动植物病虫害造成极大损失,估计我国每年由于微生物引起的病害损失总产量在30%左右,有些有毒微生物则产生有毒物质而抑制作物生长,有些微生物寄生于家畜体内,引起流行病,有些微生物产生毒素污染食物及引起人畜中毒等。

2、 简述食品工业中微生物的贡献和危害性

答; 生产食醋、发酵乳制品、氨基酸发酵、面包、酿酒、生产用霉菌菌种、酱类 3、简述医学中微生物的贡献和危害性

搜索更多关于: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5、定义:克隆载体、质粒 克隆载体:以扩增外源DNA为目的的载体。 质粒:染色体外DNA,通常由环形双链DNA构成,其分子大小约1—200kb. 第十一章 微生物生态p288-313 1、 举例说明微生物与动物的互惠共生关系? 答:1)微生物和昆虫共生:微生物具有昆虫不具有的代谢能力,昆虫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得以存活于营养贫乏或营养不均衡的食料环境中;不形成共生体的昆虫生长缓慢,繁殖少而不产生幼体。 2)瘤胃共生:瘤胃内的微生物能够产生消化纤维素、蛋白质等物质的酶帮助动物消化此类食物;而动物则为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3)发光细菌和海洋鱼类共生:发光细菌的光有助于鱼类配偶的识别,在黑暗的地方看清物体,光线还可以成为一种聚集的信号或诱惑其他生物便于捕食。 2、以根际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