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经典古诗文篇《七年级》
中华经典古诗文篇
七年级
1. , ,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2. ,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3. 谨庠序之教, ,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未之有也。
4. , ; , ,天下可运于掌。 5. 权, ; ,然后知长短; , 。 6. ,则不如无《书》。
7.“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 , ,孰乐?”曰:“不若与众。”
8.乐民之乐者, ;忧民之忧者,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人不可以无耻, , 。
10.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跃如也。 11.孔子 ,登泰山而小天下。
12. , ,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 ,民皆仰之。 13.由是观之, ,非人也; ,非人也; ,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14. ,仁也; ,义也; ,礼也; ,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5.孟子曰:“天时 , ”。
16. ,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7.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难),一乐也; , ,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8.上有好者,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 19.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达则兼善天下。 20.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 。 21.孟子曰:志士不忘在沟壑(不怕死后被填在沟壑), 。 2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
道。 , , :此之谓大丈夫。
23. ,不成方圆。
24.孟子曰:有不虞之誉, 。
2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6.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 ,家之本在身。”
27.孟子曰:“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 ;沧浪之水浊兮, 。’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28. ,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29.孝子之至, ,尊亲之至, 。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30.孟子曰: ,俭者不夺人。
31.孟子曰:人之患(毛病)在 。 32.孟子曰:人有不为也, 。
33.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 ;敬人者, 。 34.禹、稷当平世, ,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 , , ;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 35.
孟
子
曰
:
故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是
人
也, , , , ,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6.大学之道, , ,在止于至善。
37.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 , , . 38.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 。 39.富润屋,德润身, 。故君子必诚其意。 40.君子慎独, 。
41.凡事 , 。
42.博学之, , , , 。 43.玉不琢不成器, 。
44.虽有佳肴, ;虽有至道, 。 45.是故学 ,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
46.安其学而亲其师, 。
47.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 。
48.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 , ,使
老
有
所
终
,
壮
有
所
用
,
幼
有
所
长, , 。 49.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50.天行健, ;地势坤, 。 51. , ,通则久。 52. ,在下位而不忧。
53.二人同心, 。同心之言, 。 54.积善之家, ;积不善之家, 。 55. ,歌永言, ,律和声。 56.满招损, 。57.非知之艰, 。 58.为山九仞, 。59. ,今日水犹寒。
60.画栋朝飞南浦云, 。 62. ,胜做一书生。 63. ,海上明月共潮生。 64. ,何处春江无月明?
65.江畔何人初见月? ? ,江月年年只相似。
66.海上生明月, 。
67. ,波撼岳阳城。 68. ,端居耻圣明。 69. ,徒有羡鱼情。 70.野旷天低树, 。
71. ,雪尽马蹄轻。 72.三山半落青天外, 。
73. ,随风直到夜西! 74. ,云生结海楼。 75. ,万里送行舟。 76.三顾频烦天下计, 。
77.出师未捷身先死, 。 78. , 铜雀春深锁二乔。
79.商女不知亡国恨,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