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五》教案 - 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书法欣赏
1.图片导入。 课件出示:
师:这是谁的作品?你还知道哪些有名的书法家?
学生:这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还知道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米芾、黄庭坚等书法家。
师: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是指唐代欧阳询(欧体)、唐代颜真卿(颜体)、唐代柳公权(柳体)、元代赵孟(赵体)。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元代书法家赵孟的书法作品。
2.书法欣赏。
(1)指导欣赏的方法。
可以从运笔特点、结构特点、整体感觉等方面欣赏书法作品。 (2)欣赏元代书法家赵孟的楷书作品《三门记》。 ①课件出示作品: 课件出示:
②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提示: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整体上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
③师:欣赏完《三门记》,你对今后的写字有什么想法?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由“楷书四大家”引入,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文化常识,还对书法家赵孟的成就心生敬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提高学生的书法鉴赏能力?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而本环节突出了方法指导。最后,引导学生从书法欣赏中受到启发,指导自己的写字实践。
板块二 积累古语名言
1.读一读,了解大意。
(1)考考大家:比喻学生的成就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可以用哪一句古语名言来形容?(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读一读下面的古语名言。 课件出示:
?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周易》 ——《礼记》 ——《荀子》
?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淮南子》 自由朗读,教师教读,练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试着说一说每句话的大致意思。 ①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发生变化,只有发生变化,事物的发展才不受阻碍,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 说明在面临不断发展的局面时,必须要改变现状,进行变革。
②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持之以恒,不停地革新。这句话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要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创新不已。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靛青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常用以比喻学生的成就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④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如果对人民有好处, 就不必效法古人的制度; 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的规矩。 (4)这四句话的共同意思是什么呢?(改革创新,发展超越) 2.背一背,畅谈体会。 (1)引导背诵。
(2)拓展说话:学习了以上四句古语名言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对于这四句名言,重点是让学生读读背背,了解大意。这四句名言都是文言古语,有些拗口。老师要教读几遍,让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读熟了,“其义自见”。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大概意思,老师只适当点拨指导。最后,力争让绝大部分同学把这四句古语名言背下来。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语文的核心素养。本次语文园地教学,注意到了以下三个方面:
1.巧妙导入。
成功的课堂导入,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更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次“语文园地”设计了设问导入、谈话导入、图片导入等,效果不错。
2.方法指导。
千金在手不如掌握“点金之术”。例如,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而是以此为例教给学生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即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理解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并解释成语。后面的“书法欣赏”也是从鉴赏方法的角度设计教学环节的。
3.培养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侧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比如,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培养学生在习作中运用名人名言的能力,培养学生书法鉴赏和书写的能力。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