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结构计算书5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
一、 设计资料
某三层民用房屋楼盖,其平面图如课程设计任务书上所示,环境类别为一类,拟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要进行第二层楼面梁柱布置以确定梁、板、柱的截面尺寸,计算梁板配筋,并绘制结构施工图。其中板、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主梁按弹性理论设计。
1.设计资料
2
⑴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qk=7kN/m。
⑵ 楼面面层用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γ=20kN/m),板底及梁底用15mm厚石灰砂浆抹底(γ=17kN/m2)。
⑶ 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C20、C25或C30;钢筋采用HRB335或HRB400;
⑷ 板伸入墙内120mm,次梁伸入墙内240mm,主梁伸入墙内370mm;柱的截面尺寸b×h=550mm×550mm。
2.楼盖的截面结构平面布置
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主梁跨度6.9m,次梁的跨度为6.0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3m,l02/l01=6.0/2.3=2.6,因此选择按单向板设计。
按跨高比条件,要求板厚h≥2300/40=57.5mm,对于民用建筑的楼盖板,要求h≥60mm,取板厚h=60mm。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l0/18~l0/12=6000/18~6000/12=333~500mm。考虑到楼面的可变荷载较大,取h=450。截面宽度取为b=200mm。
主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l0/15~l0/10=6900/15~6900/10=460~690mm,取h=650.截面宽度取为b=300mm。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见图纸1-1。
2
3.板的设计
轴线①~②、⑥~⑦的板属于端区格单向板;轴线②~⑥属于中间区格单向板。
⑴ 荷载
板的永久荷载标准值
20mm水泥砂浆 0.02×20=0.4kN/m2
2
60mm钢筋混凝土板 0.06×25=1.5kN/m 15mm石灰砂浆 0.015×17=0.255kN/m2 -------------------------------------------------------------------------------
小计 2.155kN/m2 板的可变荷载标准值 7kN/m2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大于4.0kN/m2,所以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3。于是板的
永久荷载设计值 g=2.155×1.2=2.586kN/m2
2
可变荷载设计值 q=7×1.3=9.1kN/m
荷载总设计值 g+q=11.686kN/m2,近似取为g+q=11.7kN/m2 ⑵ 计算简图
次梁的截面为200mm×450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00mm,取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
边跨 l0=ln+h/2=2300-120-100+60/2=2110mm<1.025ln=2132mm,取
ln=2110mm
中间跨 l0=2300-200=2100mm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取1m宽板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
g+q=12kN/m2
△A 1 △B 2 △C 3 △C 2 △B 1 △A 2110 2100 2100 2100 2110
板的计算简图
⑶ 弯矩设计值
查表得,板的弯矩系数αm 分别为:端支座,0;边跨中,1/11;离端第二支座,-1/11;中跨中,1/16;中间支座,-1/14。故
MA=0
M1=(g+q)l201/ 11=11.7×2.112/11=4.74kN·m
22
MB=-(g+q)l01/ 11=11.7×2.11/11=-4.74kN·m M2=(g+q)l201/ 16=11.7×2.12/16=3.22kN·m MC=-(g+q)l201/ 14=-11.7×2.12/14=-3.68kN·m 这是对于端区格单向板而言的,对于中间区格单向板,其MC和M2应乘以0.8,分别为
MC=0.8×-3.68=-2.94kN·m;M2=0.8×3.22=2.58kN·m
⑷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环境类别一级,C30混凝土,板的最小保护层厚度c=15mm。板厚60mm,h0=60-20=40mm;板宽b=1000mm。C30混凝土,α1=1.0,fc=14.3N/mm2;HRB400钢筋,fy=360N/mm2 。板配筋计算的过程列于表1-1。
板的配筋计算
表1-1 截面 1 B 2 C 弯矩设计值(kN·m) 4.74 -4.74 3.22 -3.68 αS=M/(α1fcbh02) 0.207 0.207 0.141 0.164 δ=1-√1-2αS 0.234 0.234 0.153 0.180 轴线 计算配筋(mm2) ①~② AS=δbh0α1fc/fy 371.8 378.8 244.7 286.0 ⑥~⑦ 实际配筋(mm2) φ8@130 8@130 φ6/8@140 φ6/8@140 AS=387.0 AS=387.0 AS=281.0 AS=281.0 轴线 计算配筋(mm2) 0.8×0.8×②~⑥ AS=δbh0α1fc/f 371.8 371.8 249.5=196287.6=231.0 .0 2实际配筋(mm) φ6/8@100 φ6/8@100 φ6/8@150 φ6/8@150 AS=393.0 AS=393.0 AS=262.0 AS=262.0 计算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δ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原则; AS/(bh)=226/(1000×60)=0.38%,此值大于0.45ft/fy=0.45×1.43/360=0.18%,同时大于0.2%,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4.次梁设计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 ⑴ 荷载设计值
永久荷载设计值
板传来的永久荷载 2.586×2.3=5.95kN/m 次梁自重 0.2×(0.5-0.06)×25×1.2=2.64kN/m 次梁粉刷 0.02×(0.5-0.06)×2×17×1.2=0.36kN/m -------------------------------------------------------------------------------
小计 g=8.95kN/m
可变荷载设计值 q=9.1×2.3=20.93kN/m 荷载总设计值 g+q=29.88kN/m
⑵ 计算简图
次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为240mm、主梁截面为300mm×650mm。计算跨度: 边跨 l0=ln+a/2=6000-120-300/2+240/2=5850mm<1.025ln=5873mm,取ln=5850mm
中间跨 l0=6000-300=5700mm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次梁的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
g+q=29.88kN/m2
△A 1 △B 2 △C 3 △C 2 △B 1 △A
5850 5700 5700 5700 5850
次梁计算简图
⑶ 内力计算
查表得,次梁的弯矩系数αm 分别为:端支座,0;边跨中,1/11;离端第二支座,-1/11;中跨中,1/16;中间支座,-1/14。次梁的剪力系数αV分别为:A支座内侧,0.45;离端第二支座B外侧,0.60;离端第二支座B外内侧,0.55;中间支座外侧及内侧,0.55。故
弯矩设计值: MA=0
M1=(g+q)l20/ 11=29.88×5.852/11=92.96kN·m
MB=-(g+q)l20/ 11=-29.88×5.852/11=-92.96kN·m M2=(g+q)l20/ 16=29.88×5.702/16=60.67kN·m MC=-(g+q)l20/ 14=-29.88×5.702/14=-69.34kN·m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