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阳启顺的毕业论文(初稿) - 图文
光照对拟南芥灰霉菌毒素抗性的影响
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
近年来,灰霉菌对植物的致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植物病原真菌是怎样侵染植物的呢?有研究表明:往往通过分泌或产生某些毒性产物来危害寄主植株,达到对植株侵染的目的
[15]
。在观察灰霉菌孢子定殖时发现,灰霉菌孢子未从气
[7]
孔等自然开口通过表皮进入叶肉组织,可能通过产生细胞壁降解酶辅助侵染;朱宝成等指出灰霉菌在生长过程中向培养基中释放了毒素;2004年,有报道称,灰霉菌在与百合互作过程中释放出毒素,导致植物表皮细胞死亡
[16]
;周毓君等
用灰霉菌孢子悬液、培养滤液对草莓果实进行田间接种,结果也表明灰霉菌对果实的致病力由所产毒素引起
[17]
。
因此,灰霉菌分泌的毒素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研究。
目前,据国内外有关对灰霉菌及其代谢产物研究报道看,对灰霉菌毒素中有机小分子物质的提取与其致病性的研究较多
[18,19]
,但关于灰霉菌分泌到胞外的发现灰霉菌分泌的胞外大分
大分子毒素的研究报道较为鲜见。夏绍嫘的研究
[20]
子毒素对番茄、大豆、白菜、甘蓝、拟南芥、小麦和水稻均产生致病性。而胡海林将大分子毒素进一步分离、提纯,发现分子量为为97.82KDa、89.84 KDa、76.6 KDa的毒素对拟南芥有侵染能力,采用希夫试剂进行糖蛋白性质鉴定,三种有效的蛋白是糖蛋白。
关于光照对拟南芥灰霉菌大分子毒素抗性是否有影响的报道也极为鲜见。本研究通过设置光照、黑暗为条件,并以同等浓度的牛血清蛋白、无菌蒸馏水为对照实验,观察拟南芥叶片的形态学变化来探究光照对其是否有影响。结果发现,在光照、黑暗条件下,大分子毒素均侵染了拟南芥,并出现了病斑。至于影响的程度的估量,还需进一步探究。
23
光照对拟南芥灰霉菌毒素抗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The Arabidopsis Genome Initiative. Analysis of the genome sequence of the flowering plant Arabidopsis thaliana. Nature. 2000, 408: 796–815. doi:10.1038/35048692. PMID 11130711. [2]张振桢,许煜泉,黄海.拟南芥一把打开植物生命奥秘大门的钥匙[J].生命科学,2006,18(5):442-446.
[3]M.F. Yanofsky, H. Ma, J.L. Bowman, G.N. Drews, K.A. Feldmann & E.M. Meyerowitz. The protein encoded by the Arabidopsis homeotic gene agamous resembles transcription factors. Nature. 1990, 346: 35–39. doi:10.1038/346035a0. PMID 1973265. [4]曹仪植.拟南芥[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许玲,张晟瑜,王奕文,李喜宏. 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采后致病性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2006,01:74-79.
[6]陈绍红.植物病原菌毒素在作物抗病育种中研究进展[J].作物杂志,1995,(3):6-7. [7]杨红玉,李湘,张一凡,李然. 灰霉菌培养及其对拟南芥的侵染[J]. 西南农业学报,2005,04:431-434.
[8] 赵继红,李建中.灰霉菌菌丝体提取物诱导番茄抗病性的初步研究[J].2003,10:55-56. [9] 朱宝成,梁伯璠,周毓君等.草莓灰霉病菌的培养、毒素提取及生物测定[J].植物病理学报,1994,(3):239-243.
[10]Milling R.J., Richardson C.J. Mode of action of the anilino-pyrimidine fungicide pyrimethanilⅡ: Effects on enzyme secretion in Botrytis cinerea[J]. Pesticide Science,1995,45(1): 43-48.
[11] 陈绍红.植物病原菌毒素在作物抗病育种中研究进展[J].作物杂志,1995,(3):6-7. [12] 周毓君,朱宝成,黄冬丽等.草毒灰霉菌毒素的分离及硅胶薄层层析[J].植物病理学 [13] 周毓君,郭明申,朱宝成,梁伯潘.草莓灰霉菌毒素的稳定性及致病力的研究[J].河北大学
[14] 夏绍嫘,灰霉菌致病大分子的提取、分离及其特性鉴定[D]. 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15]Llotz M. G. The action of ten toxin on membrane processes in plants[J]. Physiol plant,1988,7(4): 575-581.
[16]Hoffland E., Hakulinen J., Plet J.A. Comparison of systemic resistance induced by a avirulent and nonpathogenic Pseudomonas species[J]. Phytopathology,1996,86(7):757-762.
24
光照对拟南芥灰霉菌毒素抗性的影响 [17] 周毓君,郭明,申朱等.草莓灰霉菌毒素的稳定性及致病力的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5(3):40-43.
[18] 郑晓莲,董金皋,齐秋锁等.灰葡萄孢毒素的组分分析和生物测定[J].植物病理学报,1998.28(3):
[19] 杨红玉,李湘,杨家曙. 拟南芥在植物抗病性分子机制研究中的作用
[20]夏绍嫘,杨红玉,吴嘉. 灰霉菌与其分泌毒素对拟南芥致病性比较[J]. 安徽农业科学,2011,26:16008+16155.
25
光照对拟南芥灰霉菌毒素抗性的影响
谢辞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四年的大学时光稍纵即逝。回顾这一段刻骨铭心的历程,无论是在学习生活上还是实践中,身边的人给我的诸多帮助,都将使我终生难忘,受益匪浅。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教师杨红玉教授。杨老师学识渊博,资历深厚。她那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宽厚待人的优良品质时刻激励着我。从论文的开题到为论文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杨老师谆谆教导、孜孜不倦、 不厌其烦。每当我遇到困惑,杨老师都会为我指点迷津,耐心讲解。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实验中诲人不倦。杨老师为我所做的一切深深地感动了我。在此,我要向杨老师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并致予最崇高的敬意。
其次,我要感谢仝向荣老师、苏源老师、张国斌师兄、陈倩师姐、张照利师姐、张喜贤师姐、王云师弟,他们在我做论文期间给予我莫大的帮助。仝老师、苏老师在我做实验过程中,耐心为我们讲解仪器的使用,并鼓励着我。我和师兄、师姐、师弟在一起做实验,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特别是在我有困难的时候,他们都会伸出援助的双手,帮我解决困难。在此,我由衷地感谢你们。
再次,我还要感谢和我一起做实验顾思媛、张圈圈、肖阿王、张瑞仙、王明仙同学,感谢你们陪伴着我,谢谢!
毕业之际,我要感谢在我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给予我关心、支持和鼓励的所有老师、同学、舍友、家人、朋友,感谢你们的一路陪伴,谢谢你们!
阳启顺 2014年5月
2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