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永州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卷 有答案
湖南省永州市2014年中考
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2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考生必须把所选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1.(2分)(2014?永州)关于中学生的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身高大约为160m B. 质量大约为500kg 体温大约为27℃C. D.密 度大约为1.0×103kg/m3 考点: 质量的估测;长度的估测.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有数据、数量级的认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解答: 解: A、中学生的身高大约为160cm,所以A不符合实际情况; B、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50kg,所以B不符合实际情况; C、人的体温大约为37℃左右,所以C不符合实际情况; 33D、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大约为1.0×10kg/m,所以D符合实际情况. 故选D. 点评: 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 2.(2分)(2014?永州)端午节我市多地举行了龙舟赛,比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比赛中有关声现象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500m/s B. 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C. D.岸上观众是通过响度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 考点: 声音的产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解答: 解:A、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该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该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运动员敲鼓的力量越大,鼓面振动的振幅越大,鼓面的响度越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观众能够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是声学中的基础知识,相对比较简单. 3.(2分)(2014?永州)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B. 冰壶表面打磨得光滑 C. 轮胎上做成凹凸不平的花纹 D. 行驶的磁悬浮列车不接触导轨 给自行车的后轴上机油 考点: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 应用题;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1)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在此题中,只需要将这四个实例与以上方法对比即可. 解答: 解:A、冰壶表面打磨光滑,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是减小摩擦的一种方法.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磁悬浮列车是通过使得接触面彼此分离的方法减小摩擦力,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给自行车的后轴上机油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减小摩擦力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如何增大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有多种方法,如何将其与理论联系在一起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生活中摩擦力有些是对我们有利的,这些我们要增大,有害的我们就要减小. 4.(2分)(2014?永州)炎热的夏天,树荫下比太阳下要凉快得多,人们总喜欢在树荫下乘凉.树荫的形成是由于( ) A.光的折射 B. 光的折射 C. 光的直线传播 D. 光的色散 考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 解:太阳光被树叶遮挡后,在下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形成阴凉实际上就是大树的影子,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C. 点评: 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大多都可以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是光学最基本知识的考查. 5.(2分)(2014?永州)关于物态变化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早春,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B. 初夏,清晨空中的雾是汽化现象 暮秋,草木上的霜是凝固现象 C.D. 严冬,冰冻的衣服变干是熔化现象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 解:A、早春,冰雪消融.有固态变为液体,属于熔化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 B、露和雾都是由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的是露,附着在灰尘上形成的是雾,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霜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严冬,冰冻的衣服变干,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点评: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6.(2分)(2014?永州)下列机械不是利用内能做功的是( ) A.电动机 B. 柴油机 C. 蒸汽机 D. 汽油机 考点: 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内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利用内能来做功就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 解:柴油机、蒸汽机、汽油机都是利用热机工作的,都是利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来做功的.而电动机是利用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的.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能的利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7.(2分)(2014?永州)一个物体在一对平衡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这对平衡力突然消失,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物体将( ) A.物体立即停止运动 B.运动速度越来越快 [来源学科网] 运动速度越来越小 C.D. 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考点: 力与运动的关系.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所受的外力突然消失,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不管物体是不受力还是受平衡力,这种状态只有两种可能,一是静止,二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 解:A、立即停止,说明运动状态改变了,那一定是因为受到了力,所以不符合题意; B、速度越来越快,也说明运动状态改变了,也肯定受到了力,所以不符合题意; C、运动速度越来越小,也说明运动状态改变了,也肯定受到了力,也不符合题意; D、因为物体原来是运动的,所以当外力消失时,它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所以D正确. 故选D. 点评: 熟知并理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与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相结合,会很有效地帮助我们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8.(2分)(2014?永州)你听说过“木桶效应”吗?它是由如图所示的沿口不齐的木桶装水所形成的一种“效应”.那么用该木桶装满水后木桶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大小取决于( )
A.木桶的轻重 B. B木桶的直径大小 木桶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 C.D. 木桶最长的一块木板的长度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决定木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的大小的是水的深度,水的深度决定于短木板的长度. 解答: 解:根据公式p=ρgh可知,液体压强的大小决定于液体的深度,木桶里水的深度决定于短木板的长度.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决定压强大小的是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本题是液体的深度,而液体的深度决定于木板的长度,是短木板的长度,而不是长木板的长度. 9.(2分)(2014?永州)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说明电动机工作原理的实验是( ) A.B. C. D. 考点: 直流电动机的原理. 专题: 电动机、磁生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