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要点
引导词 意义 说明 未发生设计上所要的事件,如没有物料输入(如流量为零),或温度、压力无显示等。 没有(否) 完全实现不了设计或操作规定的要求 多(过大) 比设计规定的标准值如温度、压力、流量比规定值要数量增大或提前到达 大,或对原有活动,如“加热”和“反应”的增加。 少(过小) 比设计规定的标准值少或迟后达到 如温度、压力、流量比规定值要小,或对原有活动,如“加热”和“反应”的减少。 多余 在完成规定功能的同如在物料输送过程中消失或同时(以及) 时,伴有其他(多余)对几个反应容器供料,则有一个事件发生 部分 (局部) 只能完成规定功能的一部分 或多个没有获得物料。 如物料某种成分在输送过程中消失或同时对几个反应容器供料,则有一个或几个没有获得物料。 相反 (反向) 其他 (异常)
出现与设计或操作要求相反的事件和物 出现了不相同的事和物 发生了异常的事或状态,完全不能达到设计或操作标准的要求。 如发生反向输送或逆向反应等 - 25 -
4. 可操作性研究的分析步骤:(论述) ①认识问题
?A(应有现象或给定值)?X(实际现象或可能现象)用一个公式?(偏差)来
表示。当工艺流程的状态参数发生变化时,偏差一定会出现,若偏差是负值(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则表示实际工作情况已超过原定工作标准;如果实际现象为零,则表示完全实现不了设计规定的要求,如此等等都表明一定存在问题。 ②调查偏差、说明偏差
明确了问题之后,就要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生产系统中工艺流程的状态参数发生变化引起的,那么究竟是“何种”、“何处”、“何时”、“何种程度”的偏差引起的呢?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首先要将生产系统中工艺流程的状态参数、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偏差一一列举出出来。 ③推断可能原因
在上述调查的基础之上,应分析系统中各子系统、部件功能变化是否构成了影响问题产生的差别,还要根据分析者的知识、理解能力与经验进行分析与判断才能确定。 ④核对可能原因
分析研究这限额差别,是否构成产生问题的变化。因为应有现象与实际现象之间的偏差即问题,一定蕴含在系统运行过程产生的变化之中。这些所谓的变化,指的是工艺方法、设备状态、原料、操作、操作规程的更改等。根据影响差别去分析、确定产生偏差(即问题)的
- 26 -
变化,并将发生哪些变化、什么时候发生等一一列举出来。 ⑤证实问题产生的原因
找出了对问题具有可能影响的差别产生的变化,并不等于这些变化真正地构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性不等同于必然性。为此,必须核实与查证变化与原因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这可通过科学分析与查证的结果得到证实。 ⑥问题的确切表述
分析人员应将分析资料做详细说明,并归入技术资料档案。编制问题分析工作表。
⑦编制可操作性研究表格
偏差应有现象实际现象(可能现象)+/-偏差调查、说明偏差何种、何处、何时何种程度推断可能原因核实可能原因证实偏差(证实问题产生原因)问题的确切表达可操作性研究分析步骤框图
- 27 -
第九章 系统安全分析的其他方法及小结
1.原因—后果分析是事件树分析和事故树分析结合在一起的分析方法。
2.共同原因分析亦称共同原因故障分析,或共同模式分析,是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和事故树分析的补充方法。 3.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分类: 危险性预先分析
安全检查表
⑴按逻辑思维方法分: ①归纳法
⑵按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分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
致命度分析 可操作性研究 共同原因分析 事件树分析
事故树分析
②演绎法 可靠性工程 原因-后果分析
危险性预先分析
可靠性工程 致命度分析 原因-后果分析 事故树分析 事件树分析
安全检查表
①定性分析方法 ②定量分析方法 可操作性研究
⑶按静、动态特性分:可分为动态分析法、静态分析法。
共同原因分析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
- 28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