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系统工程复习要点
安全系统工程考点
第一章 安全系统工程概述
1.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有机整体。
四部分内容:系统元素;元素间的关系;边界条件;输入及输出的能量、物料、信息等。
系统的特点:目的性、整体性、分解性、相关性、系统的功能结构 2.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跨学科地思考问题,运用工程的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各种系统问题。
3.安全:从本质上讲,安全就是预知人们活动的各个领域里存在的固有危险和潜在危险,并且为消除这些危险的存在和状态而采取的各种方法、手段和行动。
4.危害:危害是造成事故的一种潜在危险,它是超出人的直接控制之处的某种潜在的环境条件。
危险:是一种状态,它可以引起人身伤亡,设备破坏或降低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危险性:表示危险的相对暴露程度。
5.系统安全:系统安全就是系统在一定的功能,时间和费用的约束条件下,使系统中人员和设备遭受的伤害和损失为最少。
6.安全系统工程: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识别、分析、评价、排除和控制系统中的各种危险,对工艺过程、设备、生产周期和资金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和综合处理,使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得到控制,
- 1 -
并使系统安全性达到最佳状态。
7.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任务:预测、评价和控制危险。
系统安全分析的目的:是实现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目的在于通过分析使人们识别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和损失率,并预测其可能性。 8.安全系统工程的优点:(论述)
(1)预测和预防事故的发生,是现代安全管理的中心任务,运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可以识别系统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条件,而且通过定量分析,预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从而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2)现代工业的特点是大规模化、连续化和自动化,其生产关系日趋复杂,各个环节和工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安全系统工程是通过系统分析,全面地、系统地、彼此联系地以及预防性地处理生产系统中的安全性,而不是孤立地,就事论事地解决生产系统中安全性问题。
(3)对安全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和优化技术,为安全管理事故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分析可以选择出最佳方案,使各子系统之间达到最佳配合,用最少投资达到最佳的安全效果,从而可以大幅度地减少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事故。
(4)安全系统工程要做出定性的和定量的安全评价,就需要有各项标准和数据,如许可安全值,故障率,人机工程标准以及安全设计标准等。因此,安全系统工程可以促进各项标准的制定和有关可靠性数据的收集。
- 2 -
(5)通过安全系统工程的开发和应用,可以迅速提高安全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系统分析能力,同时为培养新人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参考资料。
第二章 危险性预先分析
1.危险性预先分析(PHA):是在每项活动之前或技术改造之后对统统存在的危险性类型、来源、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以及有关措施等做一概略分析。
2.危险性预先分析的主要优点:
(1)分析工作做在行动之前,可及早采取措施、排除、降低或控制危害,避免由于考虑不周造成损失。
(2)对系统开发,初步设计,制造,安装,检修等做的分析结果,可以提供应遵循的注意事项和指导方针。
(3)分析结果可为制定标准、规范和技术文献提供必要的资料。 (4)根据分析结果可编制安全检查表以保证实施安全,并可作为安全教育材料。
3.危险性预先分析的步骤(论述) (1)确定系统
明确所分析系统的功能及分析范围。 (2)调查、分析资料
调查生产目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收集设计说明书,本单位的生产经验、国内外事故情报及有关标准、规范、规程等资料。 (3)系统功能分解
- 3 -
一个系统是由若干个功能不同的子系统组成的,其中还有各种联结结构,同样,子系统也是由功能不同的部件、元件组成。为了便于分析,按系统工程的原理,将系统进行功能分解,并绘制出功能框图,表示它们之间的输入、输出关系。 (4)分析、识别危险性
确定危险类型、危险来源、初始伤害及其造成的危险性,对潜在的危险点要仔细判断。 (5)确定危险等级
在确认每项危险之后,都要按其效果进行分类。 (6)制定措施
根据危险等级,从软件、硬件两方面制定相应的消除危险性的措施和防止伤害的办法。 4.危险性识别
造成事故后果的两个因素:①有引起伤害的能量
②有遭受伤害的对象
能量平衡式
5.危险性等级
1级:安全的——不发生危险
2级:临界的——处于事故形成的边缘状态,暂时无伤害,但应予以
排除或控制
- 4 -
正常情况:输入能=有用功(做功能)+正常耗损能
非正常情况:输入能=有用功+正常耗损能+逸散能
作用在人体上是伤害事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