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春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18春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最新配套教案,1-4单元全套)
《识字1》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会写的六个生字,会认的两个生字。
2.借助课文插图和多媒体情境,了解词语意思。了解春节等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3.诵读课文,培养语感,积累词语。
第一课时
内容:看图学习课文。
要求:1、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图片、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过年吧!你能说出一年中多少个节日名称?哪些节日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
二、看图读文,初知文意
1、请同学们认真看图,想一想图上画了什么?(学生汇报交流)
2、图文对照,初知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四组词,介绍了四种节日。 三、借助拼音,自主合作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 2、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读音。
3、学习小组内互读互听,进行正音练习。 4、检查交流,读准字音。 四、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同学们在学习小组内讨论对四种节日的理解,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补充学生回答不到位之处。(可借助多媒体演示节日场景,可让同学汇报课前预习时从课外读物或网上搜集到的资料。)
五、感情诵读,感受祖国悠久的民族文化。 六、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复习字词 1、读词语卡片。 2、朗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三、质疑解疑,指导朗读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合作解疑;指名朗读,互评互议。 四、生字扩展练习,丰富词汇 开火车,进行生字扩词游戏。
五、字形指导及书写
学生自学生字字形,汇报交流记忆方法,教师抓重点,指导“拜、踏、饼”的结构和笔顺。学生动笔之前,提前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然后临写。
六、拓展延伸,发展语言
从课文中或从平时生活中,任选一个你印象最深的节日说说:你们家是怎样过这个节日的?(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选出代表在全班说,最后评议。)
识字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会写的生字,4个会认得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凭借图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初步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7个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识记朗读生字词语,工整优美地书写“碧、架”两个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对策:采取多种的读书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你浏览过哪些地方,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学生交流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想不想去看一看?
让我们走进如诗如画的桂林——(多媒体播放桂林的风光图) 在画面中,你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学生交流 (二)、初读韵文
1.看到这么美丽的桂林山水,想不想学习和它有关的词语呀?
过渡:你们想更多的了解它吗?请打开课本,翻到第六页,看看图认真地读一读。力求做到读准每个生字。呆会儿请你来教小朋友你认为读得最好的一行词语。出示:
bì fēng yìng 碧 水 秀 峰 倒 影 r?ng
对 歌 榕 树 壮 乡
bí lu? tuo jià 象 鼻 骆 驼 笔 架 fá lú cí láng 竹 筏 鸬 鹚 画 廊
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边看图边朗读词语。 2、认读生字词语。
①举手个别朗读。并提醒其他学生生字读音:“峰、影、榕、廊”是后鼻音。“骆驼”的“驼”是轻声,单独念的时候是第二声。②开火车朗读词语。③齐读词语④去拼音认读。(同桌互读,指名比赛读,齐读)
3.图文对照感悟理解词语。
①自学了课文,你对桂林一定有更深的了解,谁来介绍你读懂的词语。 ②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对歌:双方一问一答地唱歌。是一种民间的歌唱形式,多流行于我国某些少数民族地区。看图
壮乡: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以及云南、广东、贵州、湖南等地。看图 榕树:看图理解
竹筏:看图理解。用竹、木等拼摆成的。 鸬鹚:看图理解。一种鸟。 4.老师配乐朗诵。
跟老师挑战读,全班和老师比赛。 学写生字
1.出示两行生字: 碧 峰 壮 象 骆 驼 架
你来学这些字,你会教小朋友哪些字? 仔细观察生字,开火车认 读生字并组词。 个别做小老师。
碧:上下结构,上面是个“王”和“白”,“王”的最后一横变成提,下面是个“石头”的“石”。
峰:左窄右宽,山峰就是山,所以是山字旁,右边就是“蜜蜂”的“蜂”的右半边。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两个字 出示:碧 架
你们发现这两个字结构上有什么规律?
请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觉得应该怎么写,注意哪些笔画,才能把字写美观。 碧:王先生,白先生,坐在石头上。 范写指导。
(学生没有说到位的老师指导) 各抒己见
碧:上面紧凑,下面宽大。“王”的最后一横变成提,下面的“石”的一横要长,把上面托住。
架:上面同样要写得紧凑,下面的“木”要宽大,横要长,撇捺要舒展开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图画感悟词语的意思,并且通过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2、能正确的、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写好本课的“骆驼架廊”四个生字。
教学重点:在课文插图的帮助下能感悟词语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读词串。 教学难点:感悟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词语:碧峰倒影象鼻骆驼笔架画廊月饼 (1)带拼音读。 (2)去拼音读。 2.开火车读。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识字2》。
二、指导诵读,读中感梧
1.整个漓江,好像一条百里画廊,充满着诗情画意,老师很想读一读。(教师示范读,并介绍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2.学生边看图,边读词,读出美感。多种读法交替,读后师生评价。 三、看图贴词卡,练习说话
1.愉快的旅行结束了,你都见到了什么?小组先说一说。
2.小组合作将这些词语贴在对应的图下面,贴好后,轻声读一读。 3.把学生完成的情境图贴在黑板上,再次齐读。 4.根据图意,用卡片上的词语练习说话。 四、字形分析,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碧、峰、壮、象、骆、驼、架。 (1)读一读。
(2)说一说用什么方法来记住。 2.学习写字。
(1)观察、讨论:在这些字中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提出来讨论、交流。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重点抓住“象”这个字指导。)学生描红。 (3)教师行间巡视,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五、课间延伸,实践活动
水如碧玉,清澈见底;山是奇峰,挺拔秀丽,不去旅游真是可惜。请小组互相合作设计一幅广告画和相应的广告词,把桂林的美景好好夸一夸,让别人听了见了就想去,看哪个小组设计得好。
(小组合作,设计广告画和广告词,并进行介绍。)
《识字3》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课文将两组容易混淆偏旁的生词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第一组词语介绍了—些树的名称和木制品;第二组词语介绍了一些与庄稼有关的事物;第三组词语介绍了三种竹制品;第四组词语介绍了一些植物。连起来读,押韵上口,便于记诵。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智育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新词。
2.比较“木禾”、“竹艹”两组容易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区别形近偏旁。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前面两课和这一课都是看图读韵文识字,而本课还通过形近偏旁的比较来识字。板书课题:识字3(齐读)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一看图上画了哪些事物。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