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教程高考生物一轮提能课时冲关:必修2-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匠心文档,专属精品。
必修二 第三章 第1节
对应学生用书课时冲关(十八)第251页
1.(2015·合肥模拟)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如下: ①将无毒的R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将有毒的S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③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个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B.实验①、实验③可作为实验④的对照实验
C.实验④中的死亡小鼠体内S型活细菌毒性不能稳定遗传
D.重复做实验①与④,得到同样的结果,说明S型活细菌由R型活细菌突变而来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解题的关键点是: (1)格里菲思并没有证明“转化因子”的本质。 (2)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
解析: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可以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但不能证明DNA是转化因子;在体内转化实验中,每一组既是实验组,又是其他组别的对照组,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均可作为实验④的对照实验;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是因为其接受了S型细菌的DNA,属于基因重组,该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答案:B
2.(2015·徐州模拟)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将从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用DNA酶进行了处理,并将处理后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
A.证明R型菌生长不需要DNA
B.与“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C.补充R型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D.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的因素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明确该实验中加入DNA酶的作用是将S型细菌的DNA水解。
匠心教育文档系列
1
匠心文档,专属精品。
(2)明确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析:本实验中真正的实验组是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有R型菌和S型菌共同生长,为证明DNA的作用,设置了对照实验,以进一步证明实验结论。
答案:B
3.(2015·山东滨州一模)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均不能证明的是( ) A.DNA可以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DNA可以控制生物的性状 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大多数生物遗传物质为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两实验均不能证明此结论,D项正确。
答案:D
4.下列有关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 C.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DNA是生物界中主要的遗传物质 D.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证明了蛋白质和RNA是遗传物质
解析: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只证实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只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只证明了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答案:B
5.(艾弗里的转化实验)(2015·广州模拟)如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研究过程,能充分说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是( )
A.①②④ C.①③④
匠心教育文档系列
B.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
匠心文档,专属精品。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以下两个方面:
(1)上述实验设计中,实验组②③④均分别与①构成对照实验。 (2)遗传物质的作用是能够促进转化并使转化得到遗传。
解析:实验①中R型活细菌在S型细菌的DNA的作用下,转化为S型细菌,说明了S型细菌的DNA进入到R型细菌中,实现了对其性状的控制,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为了排除其他物质是遗传物质的可能性,还要设计一系列实验,题中的实验②③④均分别与实验①构成对照实验,说明了S型细菌的RNA、蛋白质和多糖类荚膜等都不能使R型细菌转化,即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D
6.(2015·苏北四市三调)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将一个未标记的噬菌体在细菌中培养9 h,经检测共产生了64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32P和35S只能分别标记细菌的DNA和蛋白质 B.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一定具有放射性 C.DNA具有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占1/32 D.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约为1 h
解析:磷脂也可以被32P标记;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是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的,故一定具有放射性;培养9 h产生了64个子代噬菌体,说明噬菌体繁殖了6代,故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为1.5 h。
答案:B
7.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 A.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B.只有32S
C.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D.只有32P
解析: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明确噬菌体的物质组成及繁殖特点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噬菌体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其蛋白质外壳含S、核酸含P,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噬菌体以亲代噬菌体的DNA为模板,以大肠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形成的子代DNA中,仅有两个DNA的一条链含32P、其他的DNA不含;由于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均以大肠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因而子代噬菌体全部含有35S。
答案:A
8.(2015·杭州模拟)下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基本步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
匠心教育文档系列 3
匠心文档,专属精品。
A.①要加热处理,②要将各提取物分别与R菌混合培养,③转入固体培养基 B.①不加热处理,②要将所有提取物与R菌共同培养,③转入液体培养基 C.③转入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只有S或R一种菌落 D.③转入固体培养基培养,结果可能有S、R两种菌落
解析:图中①是分离提纯S菌各组成成分,②是将提取物与R型菌混合培养,③是转入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可能产生R、S两种菌。
答案:D
9.(放射性同位素的位置分布)(2015·南京模拟)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 )
A.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 B.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 C.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
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下列两个方面: (1)放射性同位素的具体标记对象。
(2)在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的混合物进行离心时,DNA和蛋白质的存在位置。
解析:①中32P标记了噬菌体的DNA,放射性主要集中在部分子代噬菌体的核酸中;②35S用于蛋白质的合成,放射性主要集中在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中;③15N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放射性主要集中在部分子代噬菌体的核酸和留在细菌外的蛋白质外壳中。
答案:B
10.生物兴趣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理论上,b中不应具有放射性
B.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 C.若b中含有放射性,说明与①过程中培养时间的长短有关 D.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匠心教育文档系列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