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版)舞蹈学专业本科浅谈舞蹈创作1毕业论文设计
封建势力压迫的妇女繁漪的形象。从舞剧的表现中,使观众可以看到:在繁漪眼中,周家父子(周朴园和周萍)是一丘之貉,都是伪君子。这两个舞剧,以不同的舞蹈形式,不同的舞蹈表现手法,从不同角度,从不同视点对原著进行改编和创造,塑造了各不相同的舞蹈形象,这俩部作品,可以说都是具有不同特点的成功作品。
日本现代舞蹈家芙二三枝子想我们介绍他的代表作《桥》的构思创作过程,对于我们在塑造舞蹈形象的艺术构思过程中如何更好的运用舞蹈形象思维,进行艺术想象和创造很有启发。他说:“1963年我创作题为《桥》的作品,那是我第一次渡过关户大桥时,深受感动而创作的。这座桥连接日本本土和九州,本来相隔很远的两地,通过一座桥连接起来 并因此连地名也变成了‘北九州市’,我的心为之一动,为大桥的美丽线条所倾倒。于是我找来工作人员,谈话中我知道了在建桥过程中,有自重和负载两个量,自重就是桥自己的重量,负载是指通过桥梁上的车马人的重量,在计算这两个量和承受风雪以及两旁拉力的基础上,方能建成一座桥。结构合理时便呈现出美丽的线条。作品《桥》就是通过自重、负载和拉力来表现的。??用二百张桥梁设计图贴在大话板上,作为背景,这个舞蹈由男女二十多个演员表演,他们身穿深蓝色的紧身衣,手带银色手套,头罩银色网罩。??”从她的介绍中使我们知道她的《桥》不是表现桥的建造过程的舞蹈,它没有劳动场面的模拟和再现,而是用抽象和象征的手法,以二十多名舞蹈演员所构成的舞蹈画面、队形和集体的造型表现各种力,入压力、拉力、承受力等舞蹈形象来表现作者的艺术构思,从这样的角度来塑造桥的舞蹈形象,就可以唤醒观众的想象空间,给观众开创了一个很大的艺术再创造的余地,可能会比用舞蹈直接再现桥的建造劳动过程本身,更具有艺术感人魅力。
通过以上的舞蹈作品,可以看出不管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是虚拟的还是写实的,是象征的还是隐喻的,是具体还是抽象的,是叙事的情节结构还是抒情的心里结构,是通过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来塑造典型人物形象,还是通过一种意境的营造来描绘人物的感情、精神状态都必须以塑造的舞蹈形象为其出发点个最后归宿。这是舞蹈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我们应当遵循的舞蹈创作的审美规范。
四、 舞蹈创作的不同类型
舞蹈作品最后的诞生,离不开舞蹈表现手段的制约,也就是要服从于舞蹈艺术形式的审美规范。下面我将对各种舞蹈体裁不同类型的形式规范作一简略的论述。
9 按舞蹈的艺术特征,我们一般把舞蹈作品分为抒情性舞蹈(情绪舞)、叙事性舞蹈(情节舞)和戏剧性舞蹈(舞剧)三大类。
一、 抒情性舞蹈(情绪舞)
这是基本上不具有情节,只是表现某种情绪、抒发一定情感的舞蹈作品。从其艺术结构和表现手法来分,又有情绪性、意境型和技巧型三种。
1. 情绪型抒情舞蹈
直接以舞蹈来抒发舞者情感的舞蹈作品。多以舞蹈动作节奏的对比变化变现描绘舞者不同的情感和精神风貌。一般比较单一情绪的小型舞蹈大多采用二段体(A-B)、三段体(A-B-A)的节奏变化的结构形式。如贾作光的《鄂尔多斯舞》是二段体:第一段为端庄缓慢的行板,第二段是活跃轻盈的快板。舞蹈描述了获得翻身后的内蒙古鄂尔多斯人民的愉快幸福生活,表现了坚强、勇敢、豪迈的性格。黄素嘉和李玉兰的《丰收歌》采用三段体:第一段愉快的收割(快板),第二段劳动休息,舒心唱歌(抒情慢板)第三段人在稻天你追我赶(高潮快板)这个舞蹈表现了我国农村妇女在战胜了三年自然灾害后获得丰收的欢乐心情。不过单段体的舞蹈更应当尽量短小精炼,否则会造成冗长、拖沓,容易单调范围。
2、意境型的抒情舞
以舞蹈的情景交融创造出某种艺术境界来抒发和表现舞者的情感和精神风貌的
舞蹈作品。一般不强调舞蹈动作节奏强烈的对比变化,而多以不断的舞蹈动作,结合舞蹈队形画面的变化,创造出深邃的意境。如戴爱莲的《荷花舞》,通过一群荷花少女平稳的圆场碎步和双手持丝绸的圆润、柔和、舒展的舞动,在舞台上缓慢的移动创造出荷花出水的漂浮荡漾,和徐风吹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的优美、秀丽、清新的诗情画面。
3、技巧型抒情舞
主要以舞蹈技巧动作表现出某类型的概括情绪的舞蹈作品。一般以高难度的舞蹈技巧或是集体统一整齐的造型动作形成舞蹈情绪的高潮。如《红绸舞》以舞者各种舞绸的技巧动作形成丰富多彩的红绸飞舞流动的造型,表现出中国人民获得翻身解放的兴奋喜悦的情绪。舞蹈中断一男舞者舞动双绸的高难度技巧和舞蹈结尾众舞
10 者整齐一致地向舞台中心左右大车轮的飞舞红绸的动作,以熊熊燃烧的火焰的升腾的形象,象征着中国进入20世纪50年代蒸蒸日上和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远景。另外《花鼓舞》《安塞腰鼓》等都是这一类舞蹈。
抒情舞的这种分类也不是绝对化的,根据表现舞蹈内容的需要,不同类型的舞蹈在表现手段上也会有交叉,不过在创作中还是要确定以哪一种类型的规范为基础,这样才能发挥某一种舞蹈类型的艺术特长,使其艺术形式具有一定完整性。
二、 叙事性舞蹈(情节舞)
这是以情节、事件的发展来反映生活内容,表现人物思想情感的舞蹈。从舞蹈结构的形式规范来看,主要有时空顺序式结构和时空交错式结构。时空顺序结构艺术特征是以事件的走向为顺序来组织人物在空间的活动,强调搜表现的人物思想感情或情节事件有头有尾,连续发展,舞蹈作品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各个组成部分均严格按自然时空的发展顺序进行转换。时空交错结构只要特征是在时空发展上不按自然顺序,而常常是大幅度的跳跃和颠倒,将现在、过去、未来,甚至将回忆、联想、梦境、幻觉等与现实组接在一起,造成独特的叙述格式。这两种结构形式各有自己的特长,在舞蹈创作中可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或采取不同的舞蹈表现形式和方法来则取。时空顺序性情节舞,由于是根据客观事物自然顺序的先后人物的行动和情节发展,其结构脉络清晰、线索明确,比较通俗易懂,容易为广大观众接受。而时空交错式情节舞,由于打破了时空自然顺序的局限,可以在有限的舞台上表现无限的时空中的生活内容,描绘和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如运用的好,可以调动观众舞蹈审美中的艺术想象创造力。故而在扩大舞蹈题材的表现范围、增加作品内容的容量,以及丰富舞蹈的表现手段,加强舞蹈的艺术表现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积极意义。
三、 戏剧性舞蹈(舞剧)
这是舞蹈艺术有了较高程度发展,综合吸收了其他各种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段,从而创做出的一种舞蹈体裁。从舞剧的审美形式看,主要有戏剧性舞剧、交响性舞剧和戏剧性交响性结合的舞剧三种类型。
1戏剧性舞剧
11 戏剧性舞剧是按照戏剧的艺术特征性来创作的舞剧,即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戏
剧性的矛盾冲突来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是舞剧发展史上主要的审美形式,所以有人把这种舞剧称为传统式舞剧。这种舞剧比较重视戏剧结构的逻辑贯穿,所以大多数采用时空顺序式结构。即使表现回忆、幻想时,也用明显的暗转场景变换的方法,使其与现实时空有明显的分界。我国舞剧中,20世纪50年代的《宝莲灯》,60年代的《五朵红云》、《红色娘子军》,70年代的《丝路花雨》等这都是这类舞剧的代表作。
2交响性舞剧
交响性舞剧是按照音乐——交响乐的艺术特征来创作的舞剧。是在交响乐的基础
上,用交响乐的写作原则(主题、副题、变奏、展开、和声、对位、复调以及再现、对比等),按照交响乐的结构和形式特点进行舞剧的构思和艺术表现。它一般不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以概括和抽象的形式通过对人物思想感情的渲染、描绘来表现生活和展示内容。强调与音乐紧密结合的舞蹈为塑造舞蹈形象的表现手段,反对自然形态的生活模拟动作手势,追求高度的舞蹈化,据国外舞蹈理论家认为交响性舞剧的创作和实践开始于19世纪末,《天鹅湖》第二、四幕中独舞、双人舞和群舞的交叉和相互衬托等舞蹈场面,和其后福金的《仙女们》都是舞剧交响化的成功尝试,开辟了舞剧交响化的先声。交响性舞剧20世纪80年代才在我国出现。1985年舒均均《觅光三部曲》可以说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部交响性舞剧。
3戏剧性交响性相结合的舞剧
戏剧性交响性相结合的舞剧,是综合了戏剧性舞剧和交响性舞剧各自的优长,使他
们结合在一起,既充分发挥了舞蹈艺术表现手段的特长,又具备了比较完整的戏剧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舞剧作品。这是前苏联著名编导家格里戈罗维奇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创作一些舞剧极力去追求的。其代表作《安加拉河》、《斯巴达克》。
我国80年代以后,有些编导在舞剧创作中尝试以戏剧性舞剧为基础,吸收运用交响性舞剧的特长和表现手法,在增强舞剧作品的舞蹈性,在提高舞剧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等方面具有突破性进展,在扩大舞剧表现题材领域加强舞剧作品内容思想的深度等方面都取得了好成绩。如舒巧、应萼定的《玉卿嫂》(香港舞蹈团演出),陈香兰等编导的《人参女》(吉林省歌舞团演出),以及90年代赵惠和等编导的《阿诗玛》(云南省歌舞团演出)等都是这方面的具有一定代表行的作品。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