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后古诗1
长歌行
【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②。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③华叶衰④。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①长歌行: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行(xí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②晞:晒干。③焜黄。④衰:读cui。 【译文】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露水将要被早晨的阳光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人也一样,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白白悔恨了。
【阅读训练】
(1)第二联中的“布”和最后一联中的“徒”,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2)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___”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
(3)诗歌从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_____的思考,最终得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 [赏析]
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
“青上园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清晨、朝露、青葵、阳光,这是一副多么生机盎然的图画。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大自然赐与人间春光和恩泽。诗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纸背,随即又抒发了悲壮的情绪。“哀”字既是对萧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对惋惜心情的表达。接着联想到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并以此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最后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平调》两首中的第一首。“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野望
【唐】 王绩①
东皋②薄暮③望,徙倚④欲何依⑤。
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⑥。 牧人驱犊⑦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⑧。 【注释】①王绩(约598——644),字无功,江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②东皋:诗人隐居的地方。③ 薄暮:傍晚。④徙倚:徘徊。⑤依:归依。⑥落晖:落日。⑦犊:小牛。⑧怀采薇:用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的典故,表达避世隐身之意。薇,是一种植物。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马带着鸟兽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
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地点:____,时间:____。事情____。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 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简析“乡泪客中尽”一句中,“尽”字的意蕴。(3分)
(2)阅读全诗,简要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3.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2分)
4.“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一句中“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分)
5.用简洁的语言描绘“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的景象。(3分)
6.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7.说说“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景的妙处。
1、 本诗写的是哪个季节?
2、 简要概括“木落雁南度”所描绘的两个场面。
3、 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4、 说说“乡泪客中尽”中“尽”字的表达效果。
5、“平湖夕漫漫”这一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赏析:
《早寒江上有怀》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此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之情。
本诗从萧索的秋景入手,写出客居异地时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以及面对隐居与从政的抉择时的迷茫心情。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这一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这首诗透露出作者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思乡之情和写景之句浑然一体,深沉含蓄。全诗情景交融,言淡而意远。而发自内心对寒江的怀念之情,由此引发了首尾呼应。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中\太清\的意思是。(2分)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3、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4、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鉴赏关键点】诗从传说写起,为黄鹤楼蒙上一层传奇的色彩;又由登楼远眺异乡风景,引动日暮怀归之情。最后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文思如行云流水,富于变化。
【思想内容】抒写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名句赏析】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对偶,诗人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中考链接】
2005年四川省自贡市(课改区)
阅读《黄鹤楼》这首诗,完成17—18题。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7、解释下面的词浯。(2分) ①历历:____________ ②乡关:____________
18、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A.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
B.涛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 C.三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
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 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