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1年高考 当代社会重大问题的“历史复习”

2011年高考 当代社会重大问题的“历史复习”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1:37:25

材料六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

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又支持:“人民现在为什么用户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5)指出材料六中所说的“几次波动”中最严重的一次。(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原因。(8分)

(6)综上,谈谈古今中外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

例四、回应人类内心的焦虑:困扰当今中国人的公民意识缺失和困扰整个当代人类的生态环境危机。

2009年是五四运动就是周年纪念,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运动在经济领域的突飞猛进,文化价值的重构显得十分必要,公民意识的缺失成为当代中国一个十分突出的时候问题,必将制约中国现代化的健康持续发展。突出“历史的主体——人”。人是历史的主体,现代化的核心因素是人的因素。彰显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呼唤公民意识。 浙江省2009卷第38题“新民”与“新青年”(26分)

近代以来,人类工业化的进程造成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这个问题在今天许多正在实现经济腾飞的发展中国家里显得尤为突出。如果听任工业化的无节制的发展,人类就不会有美好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显得十分必要。 浙江省2009卷第39题“工业革命”(26分)

2010年:

1、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首先是周边环境),周边国家的情况,邻国与中国的关系是最近二十年中国外交的一个关注重点——

2010年全国卷Ⅱ39.(60分)[来源:学&科&网] 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有长达3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丰富的地区之一。苏联的解体和中亚五国的独立,凸显了中亚地区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完成企业大规模级数转移的特点和意义。(16分)

(5)中亚地区历史上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纽带,列举汉,唐时体现这一纽带作用的具体史实。(4 分)

2、中国的民族关系,这是担待中国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三十多年高考中重点关注的课题——

2010年山东卷29.(35分)

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汗、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

(1)据图10回答,秦朝在西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5分)

(2)据图11和材料二,说明抗战全面爆发后我国公路分布的变化及新建公路在抗战中的主要作用,在滇缅公路修建中,各族人民表现出怎样的精神?(6分)

3.今天的世界发达尚未完全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这场危机虽然对中国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但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却率先走出危机阴影。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 浙江省2010年历史38.(2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9分)

(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9分) 4、当今世界“自由贸易”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但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在中国与外部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外部世界与中国的经济摩擦日益频繁,中国成为被世界多数国家指控搞“贸易倾销”的主要对象国。尤其在这场经济危机中,中国成为不少国家经济不景气的“替罪羊”—— 2010年广东卷39.(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18、世纪,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

材料二: 1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

年份 国别 1820 1875 1913 1926 1931 1952 1965 1985 1.7[来源:学&科&网Z&X&X&K] 3.5 英国 45~55 0 0 4 17 17 6 美国 34~45 40~50 33 20 53 9 6.7 ——据(美)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判断在英国是“自由贸易成就了工业革命”还是“工业革命

成就了自由贸易”,并说明理由。(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26—1985年美国进口关税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的

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9分)

(3)在当代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中,出现了哪些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这些组织的出现对

贸易自由化趋势有何影响?(7分) 二、重大问题的“教科书回归”

当代中和世界面临的问题不计其数,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是重大问题。 (一)重大问题的特点

1、从空间看:国家、区域或全球的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2、从时间看:在较长时间内发生重大影响 3、从结构看:问题的存在与人类反思对策 (二)复习重大问题的方法

根据以上特点,确立重大问题时可关注

1、适当关心现实世界(中国)的发展状况,具有当代人的生活敏感性

2、构建现实世界发展与教科书知识体系之间自然而有机的联系。只要留意,许多专题和单元都会找到话题。

3、给学生立个简单的提纲:根据提纲指导学生回归教科书,但切记生搬硬套,画蛇添足。 4、搜集、整理相关练习进行适度的训练

5、从复习过程看,可将这类话题放到快高考前一个月进行。 (三)重大问题及教科书回归 1、全球角度

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世界上的许多重大问题都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这个特点其实在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已经具备,只不过而今更为突出罢了。

(1)在20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当今世界格局正呈现出加速变化的特点。最鲜明的实例是“G8”发展到“G20”,“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投票权比例的增加”,“中国的快速崛起于西欧、美国、日本的相对衰落”,“2009——2010年中国与美国、日本关系的曲折多变”,“外部世界(世界大国与周边国家,如韩国)对中国”的疑虑有所增加等。

回归教科书,可适当关注

第一、近代以来国际格局的几次重大变化,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三次重大变化。这个话题在以往的高考中时有反映,而今对中国来说又获得了新的意义。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大国力量对比与国际权力中心”的转移。在教科书体系中主要反映在必修Ⅱ专题五(从西班牙、葡萄牙到荷兰再到英国)、专题七(苏联的崛起与消亡),专题八(二战后国际经济力量的变化);必修Ⅰ专题九(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选修3前面五个单元(在战争与和平的影响下,大国力量的变化,尤其突出美国变化——从区域性大国到世界强国再到世界一超:最新的情况是有所衰落)

第二、近代以来国际经济秩序的构建。

总体看,经历了从荷兰到英国再到美国再到多强的变化。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世界制造业中心(所谓世界工厂)的转移——从英国到美国到日本再到中国”,“国际经济活动规则的制定及规则制定权”这两个问题。后面这个问题可理解为:A自新航路开辟(迟至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是以英国为首的西欧国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B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在经济活动的规则制定权这个重要领域,西欧国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举例: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国家(以英国为核心)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这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也将许多落后国家地区强行纳入这个市场遭受盘剥。教科书在必修Ⅱ专题五第三课; B、二战后主要的世界性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通过制订相关规则,一方面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教科书在必修Ⅱ专题八第一课)。C、这种现象,一方面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代表着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导致“南北差距”日益扩大的重要原因。[来源:Zxxk.Com]

D、新的世纪,随着中国、印度等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国际经济规则的调整(朝着更为公正合理的方向),从而造福于世界各国人民的新秩序是可以期待的。 第三、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调整

A、在“世界连接为一体”的背景下,20世纪上半期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造成重大破坏

B、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大国主导国际秩序的重构——(1)一战后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国际联盟;(2)二战后是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美苏两极格局和联合国。 C、比较之下,一战后的调整主要局限在国际政治领域,对引起国际政治冲突的世界经济秩序没有相应调整,且由于大国力量对比失衡(日益削弱的英法主导了凡尔赛体系和国际联盟,国际联盟的运作机制比较乏力);大危机时期列强之间的“经济战”成为走向世界大战的重要因素(必修ⅡP122,选修4P47)。惨痛的历史教训使人类在二战后进行了更大更深的调整。 首先、美(资)苏(社)两极格局比“凡-华体系”有较多的积极性 必修ⅠP178第二段。 其次、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大国一致”原则;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名义上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材料六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 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又支持:“人民现在为什么用户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5)指出材料六中所说的“几次波动”中最严重的一次。(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原因。(8分) (6)综上,谈谈古今中外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 例四、回应人类内心的焦虑:困扰当今中国人的公民意识缺失和困扰整个当代人类的生态环境危机。 2009年是五四运动就是周年纪念,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现代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