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开题报告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浙江省FDI技术外溢效应,此问题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利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国内外的相关信息资料和统计部门的统计资料,运用大量的真实数据,建立相关模型(如柯布一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基本模型、Borensztein 溢出效应模型),利用计量分析,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并对政府和集群企业提出建议性的措施,力求将此论文做得富有时代性和现实性,同时也更具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五、预期研究成果
本论文是一篇理论意义和实证意义相结合的论文。在充分研读相关文献,了解理论知识之后,结合实际,以浙江省为特定范围研究FDI溢出效应,最后写成一篇一万字左右的论文。希望通过此论文,探讨FDI对浙江省存在怎样的溢出效应与其程度,以及FDI溢出效应对浙江省经济发展的影响等,为浙江政府的政策措施以及今后浙江省发展经济提供一些参考性的资料。
六、研究工作进度计划
前期 启动论文工作,阅读文献及选题; 1月20日-3月1日 完成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 3月5日-3月6日 开题报告答辩; 3月7日-3月31日 完成正文初稿; 4月1日-5月1日 屡次修改初稿,向导师征询意见,最后定稿; 5月14日-5月28日 论文答辩。 8
毕业设计(论文)
文 献 综 述
(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等)
9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其过程中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各国的关注。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已经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如何促进FDI在我国产生正溢出效应,有效的解决其制约因素,减少其所引起的负面影响,改善本国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使溢出效果达到良性循环,成为了我国政府和企业所面临的迫切现实问题。因此,对FDI技术外溢效应的研究和分析在目前显得尤为重要。尽管人们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存在着比较普遍的积极认识,但在众多经验研究中,对不同国家的检验呈现出不同结果;而且即使在同一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也呈现出不同的情况。在本文综述中主要阐述了FDI技术外溢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及其意义和相关文献资料。
一、FDI技术外溢的理论研究
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MacDougall[1] (1960)
第一次把技术外溢效应作为外商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之后,伴随着FDI在全球经济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有关技术外溢效应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得到了众多经济工作者的重视。20世纪 80年代中期,P.Romer、R.Lucas等学者提出了新增长理论,它突破了索洛创立的新古典增长理论中关于技术外在性的假设,认为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可以使已过的技术水平、组织效率提高,产生正的外部性。FDI技术外溢效应的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其研究深度也在不断加大。国外该领域的主要学者有Caves、Blomstrom和Kokk等,国内主要有李平、何洁、汪小娟等。
1、国外理论研究综述
根据麦克道尔(MacDougall,1960)最早的定义,技术外溢是指技术提供方非自愿地提供技术给受让方,而技术提供方享受不到任何回报的行为。继而科高(Kokko,1992)在其著作《外国直接投资、东道国特征和外溢》中分析了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引致技术和生产力向东道国溢出的情况,并对技术溢出给出如下定义:由于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立子公司而引起的当地技术或生产力进步,而跨国公司
10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2]
子公司又无法获取全部收益的情形。目前大多数学者在研究文献中引用的是科高
对于其定义的解释。
关于FDI技术溢出效应对东道国的影响,学术界有着不同看法。Coe&Helpmna、Eaton&Kortum、Keller研究指出,一国的技术变化往往不是来自本国研发,而是国外技术转移、溢出的结果,其中FDI已经成为国际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然而许多的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获得结果却并不一致,分两大类: FDI存在正的溢出效应和FDI技术溢出不显著或存在负的技术溢出效应。在有关的诸多文献中,绝大多数的外文文献中都使用了产业数据,这些文献以表征本地企业技术进步的变量如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因变量,以表征资本密度、劳动者素质、外商直接投资(FDI)规模、行业集中度等变量作为自变量,研究表征本地企业技术进步的变量与FDI变量的关系。有实证分析表明存在正技术外溢效应的文献(Blomstrom&Sjholm),也有实证分析表明存在负技术外溢效应的文献(Aitken&Harrison1999),还有些文献表明不存在明显的技术外溢效应(Haddad&Harrison1993)。截至目前,尚无一致结论。[4]
2、国内理论文献综述
随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份额的上升,对在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也成为了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中国国内对于FDI技术外溢的讨论,注重于FDI在产业内的溢出效应研究和影响产业内溢出效应的因素研究。多数学者认为一个国家大量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后,能够产生技术外溢效应,但该效应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国内其他企业的经济增长,或者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成立是国内学者对FDI利弊争论的主要焦点。国内学者主要从行业层面、企业层面,区域层面等进行研究。
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FDI外溢效应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李平(1999)认为,技术溢出效应是指通过技术的非自愿扩散,促进当地技术和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行为,是经济外在性的一种表现。何洁(2000)[7]首先利用1993-1997年28个省市自治区工业部门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部门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外溢效应,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工业部门的市场存在一定的溢出效应,而且这种溢出效应存在一种明显的门槛现象,即只有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以后,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才会发生显著的跳跃,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然而部分学者对FDI技术外溢效应有着不同的观点。如杜江,郝凯[13] 采用四川省工业部门
11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