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张廷模讲座课件内容49-55
改变了,它也会躁动不安,再去驱虫,它就乱窜。乱窜的结果,有的比如就会引起胆蛔症,钻到胆管里面去了,急腹症,非常严重;有的把肠,小肠给钻穿了,肠穿孔,那也是非常严重的。在腹痛剧烈的时候,发烧的时候,一般要安蛔,安抚它,不乱窜的时候,再来驱虫,所以这个就是都是属于病证禁忌的。根据药物提出的使用注意,这一类的药作为驱虫药使用的时候,用量都比较特殊,一般都比较大,所以有的(药)要特殊的记。使用注意,那三个方面它都有相应的内容,是最重要的一点。其他的四个部分就作常识性的了解,尤其是第三和第四,第四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配泻下药,其他理论上来讲可以,但实际意义不大。
下面介绍具体的药物。我们首先介绍主要用于驱蛔虫的药,这类的药只对蛔虫效果比较好,绦虫一般不用,小的肠道寄生虫有的时候可以使用,比如说蛲虫、姜片虫这一类,也能用,我们把它忽略了、淡化了。主要就从大的这两种虫来考虑。 使君子
第一个是使君子。使君子就是使君子科的一种灌木成熟的果实,把里面的种子取出来,这个是那种梭状的还有五个轮,把它敲开,里面的种子是香甜可口的,就像吃核桃仁,但比核桃仁要甜一点,又像那个不是很饱满的花生仁、花生米的那种味道,那不太(像),又微微有一点甜味。有的可能吃过那种板栗,板栗放很长时间,里面水分减少了,比较那不饱满的时候,那种软绵绵的嚼起又有甜味浓浓的,那么一个味道,生的时候吃那种板栗那种味道。使君子它的命名是根据一个人的名字,相传在汉代的时候潘州有个姓郭的使君,他首先发现了使君子有驱蛔虫的作用,为了纪念他,所以就把它叫使君子。使君是他的一个职务,官职,小小的一个官,大家可能看过《三国演义》,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曹操说“当今天下之枭雄,惟使君与操耳!”。使君就是指的刘备,他当时就当了那么(一个)小官。现在能够称得上英雄的就只有你跟我两个人了,就是当时的一种官职,(以)人的名字来命名。
它的功效简单、单一,就驱蛔虫。过去的《中药学》上,杀虫消积。首先杀虫比较模糊,到底是外用、内服?我们明确了它是驱蛔虫,不和其他的杀虫药混淆。二个,消积。使君子也仅仅是通过驱蛔虫来治疗蛔虫性的疳积,蛔虫驱除了,疳积改善了,单独地其他积滞,或者疳积,没有蛔虫的,使君子治不了。所以它是驱蛔的间接的收到的一个疗效,它和驱蛔虫不能分开的,可有可无的,我们就把它简化了,就不要什么消积,就是一个驱蛔虫,便于大家记忆。过去很多误解,就认为使君子一般的儿童的疳积都用,不管他有没有蛔虫,那是一个误用。没有蛔虫的用它来干什么?是多余的。这是关于功效和其他不同的,不是杀虫消积。它用于就是治疗蛔虫证,要大家掌握的就是治疗蛔虫证使君子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使君子作为一个驱蛔虫药,它的优点,最大的优点就是好吃,便于服用,尤其是儿童。经常儿童用使君子来驱蛔虫,过量了还要吃,还要吵闹,因为它比较可口,
9 / 73
像吃什么,好像就吃核桃、花生之类的,以为能吃很多,但是它量是相当有限的,它甘甜可口,容易服用,这是主要的优点。而且在驱虫药当中不容易伤胃,不容易伤正气,不容易伤胃气,也就说比较安全。第一个,便于服用;第二个,安全性比较高。这是它的优点。它的不足的地方呢?作用缓和。使君子往往不能一次就收效,就是儿童的蛔虫,一般都要连续的嚼服两到三天,有的甚至于三四天,才能够有效的驱虫。一次很难见到明显的效果,就作用力量比较弱一点,缓慢一些。所以我们书上在第三行,“因其作用缓和,宜连服二到三日,方可显效”。这就是它不足的地方,主要就记住优缺点。
它的用法,一般就是嚼服,微微炒一下,效果更好一些。有个量,一般按儿童年龄,满一岁,1到1.5粒,最多不用超过20粒,注意它的一个量。使用注意,就是有的人容易引起呃逆,严重的眩晕,尤其在嚼服了使君子以后,马上喝热茶,更容易发生,所以不宜马上饮热茶,也是前人的一个经验,适当地注意。这是关于使君子。 苦楝皮
第二个驱蛔虫的药,苦楝皮。它来源于两种植物的,一个是我们前面学川楝子那种川楝,二个是它的茎,同属的近源植物,这个苦楝。说苦楝、川楝,它们的树皮或者根皮都可以入药,统称为叫苦楝皮。
苦楝皮作为一个驱蛔虫的药,它最大的优点是中药当中可能是驱蛔虫作用最强的,驱蛔虫效果相当可靠,作用最强。它的缺点是什么?第一个非常苦,而且有特殊的一个臭味,所以名字都用苦来命名,苦,苦寒性,很难吃,儿童尤其不宜使用,而且它苦寒伤胃,这是它难于服用。第二,有毒性,稍有不慎就容易产生中毒。苦楝皮在临床上作为驱蛔虫的药,很难用,量小了,驱不了,量稍微大一点,马上就有中毒反应,它的驱虫的有效量和一部分人的明显地中毒剂量之间的差距很小,就是它的安全性不高,所以在近几十年来,用苦楝皮驱蛔收到了效果的报道很多,同时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的也不少。除了个人的耐受性不一样,医生无法掌握以外,苦楝皮的内在质量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苦楝皮里面含的驱虫的有效成分,就是苦楝素这一类的三萜类的化合物,含量经常变化。树长在不同的地域,有的地方气候炎热一点,有的寒凉一点,不同地方的含量不一样。采收的季节不同,含量不一样。取皮的部位不一样,根皮和干皮含量不一样。而且现在发现,有人研究同一株树上,向阳的根皮和背阴的根皮采出来,里面的苦楝素的含量明显地差异,向阳和背阴的。贮藏的时间长短影响它的苦楝素的含量。临床医生几乎没有办法准确地把握,究竟我用的苦楝皮到底是根皮(还是)干皮,是来源于比较温暖的地方(还是)比较寒冷的地方?是冬天采的呢(还是)秋天采的?不知道。是放了三个月的(还是)放了半年的?是阳面的(还是)阴面的?都是些未知数。所以是在临床上是全靠感觉,现在有人就提出来把里面的驱虫成分把它提出来,现在看来不会是很
10 / 73
大的难度,但是提出来过后,现在就有一个经济利益的问题,投资和回报能不能够完全平衡的问题?也是很多人下不了手的一个原因,这个是真正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苦楝皮安全性比较低,那有效性也比较高,很难用。这是注意的。
另外,它的外用,就是类似于川楝子,它可以杀虫,对于疥虫这一类的引起的皮肤瘙痒,另外一些湿热证,它也可以煎汤来(治疗)湿热引起的皮肤瘙痒。苦楝皮它的驱虫作用尤其(驱)蛔虫比川楝子强得多,所以一般不会用川楝子。但是川楝子有一个优点,有一点止痛作用,所以有时候考虑它增强止痛的效果。其他的外用和内服实际上和川楝子是一样(的),可以把它结合起来。这是驱蛔虫的两味药物。
下面我再简单地说一下两味驱绦虫的药物,这个内容很少,再下面跳过这个药。 南瓜子
下面南瓜子,这就是我们那个疏菜,或者也可以作主食的南瓜,也可以是个干果类的那个成熟的种子,南瓜子。它作为一个驱虫药,只是对绦虫有效,现在研究对比如说(对)血吸虫那些可能有一点点作用,但是我们不讨论肠外的,所以我们把它忽略了,把它认为是一个驱绦虫的药。这个药物作为驱绦虫的药,就好像使君子,它没有毒性,也容易服用,也就说它也是比较可口的。但它易于服用是相对而言,它并不像使君子那么容易服用,使君子容易服用,量很小,一般20粒,好像就像20来颗花生米,那很容易就把它吃下去了。南瓜子的服用量,同学们看用法用量,研末服,60g到120g,尽管它没有任何异味,我们有的胃口不好的,脾胃比较差的,我们可能吃粮食还没有吃到120g,干的120g南瓜子饱餐一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也不是很好,很容易服用,量太大了。但总体来说,它没有怪味,也本身就是个食品,没有毒性,安全,也容易服用。我们姑且认为它容易服用,所以这是它的优点。它的缺点呢?也是单用的时候驱绦虫不彻底。为什么不彻底呢?它主要是作用在绦虫的后半部分,绦虫是由上千个节片组成,后半部分成熟的,它卵成熟了,它就要脱落,排出体外,所以我们古代的书上,绦虫又叫寸白,或者寸白虫,当时前人没有见到完整的绦虫,仅仅见到了把它排出来一段一段的扁的带状的白的,所以称为寸白虫,或者寸白,所以在古书里面。它只作用在后半部分,后半部分排掉了,那它断裂了,它前半部分头还吸附在小肠上,它还可以再生,那节片很快的时间马上就由少变多了,所以驱虫不彻底。这个是它的不足的地方。剩下的下节课再讲吧,就说到这个地方。 50 鹤草芽
下面鹤草芽,就是236页的鹤草芽,鹤草芽我们这书上有一个出处,就是《中华医学杂志》。最早是在《中华医学杂志》1972年,有人报导用仙鹤草的冬芽就是称为鹤草芽,来治疗绦虫有效,
11 / 73
这个最早是在东北地区的民间这样的一个报导,1972年。所以这个出处就是《中华医学杂志》。其实这个鹤草芽严格的讲,就经过多方的考证,那就是《神农本草经》的牙子,有的又叫狼牙,实际上是一个经典的药,长期以来一直在使用。但是充分重视它的驱绦虫的作用这个在当代,就是说的这个《中华医学杂志》,其实也可以改为《本经》的一个药物,所以把它出处简单的说一下。鹤草芽也是一个驱绦虫的药,鹤草芽驱绦虫的效果比较好,对(虫)全身都有比较明显的作用,而且它还有一定的缓泻的作用,有利于驱绦虫。所以把它称为是驱绦虫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药物,就是我们书上说的为治绦虫之要药。就是疗效可靠,而且有利于驱虫,本身它兼有缓泻的作用。但是这个药物药材收集很困难,尤其在冬天,要去野外采挖鹤草芽的冬芽,很困难,所以药材来源比较难以得到;二,在服用的时候它只能作散剂,不能作汤剂。因为它里面有效成分鹤草酚不溶于水的,所以量还是比较大,比如说每一次要好几十克的这种散剂,服用也有一定的难度。尽管它有一定的缓泻作用,在作为驱绦虫,因为绦虫很大,猪肉绦虫一般一到四米长,牛肉绦虫那还要长一些,可能五米左右是很普遍的,更长的超过八米的都有报导。所以同样要配伍泻下药,不配伍泻下药,仍然排虫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临床上,现在鹤草芽用它的生药来直接驱绦虫现在比较少一些,因为它的驱绦虫的有效成分鹤草酚,已经能够人工合成。如果是在需要的情况下,可能这个会批量的生产。这个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新的治绦虫的有效的一个药物,但实际上临床应用并不多,所以我们作为一般的了解,常识性的了解。 槟榔
现在回到234页的槟榔,从槟榔开始后面的几味药一起,功效就是驱虫,或者说是比较广谱的驱肠道寄生虫,绦虫可以用,蛔虫也可以用的。槟榔就是来源于棕榈科的槟榔的成熟的果实,成熟了以后它是非常坚硬的,里面有这种花纹,所以是很难切片的。所以过去的槟榔为了要切片,就在水里面长时期的浸泡,把它泡软了以后再来切,过去有的商家、药店,炫耀它的加工炮制技术很好,就说一个槟榔它可以切一百多片,很薄的,像纸一样薄的,一个槟榔一百多片。如果到了这个程度要能够切一百多片,那起码在水里面要泡一周以上的时间。现在研究这样子切出来的槟榔,里面的有效的成分还不到一半,大量的已经都丢失了、流失了,所以这个并不是一个好事。所以槟榔最好呢就是用的时候,临时把它捣碎,捣成颗粒状比较小的,那它里面的有效成分生物碱一点都不会流失。因为这种切片或多或少它都有损失,有的稍稍把它泡一下,然后慢慢的润,润了这样切丢失要小一些,但是据估计都会损失在百分之十以上,所以这个是槟榔加工切片的问题。一定不能过分的浸泡,多润,少泡。另外有的地方,比如说南方,过去从明清时候以来,就开始有这种咀嚼槟榔的习惯,尤其现在台湾地区这些还是有的。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咀嚼了长期的刺激口腔粘膜,很容易癌变,致癌的,所以它是长期的刺激。那么这个槟榔我们药材里面今后大家知道相当硬的,完
12 / 7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