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现当代文学复习(重点人物)
20年代:
问题小说代表作家:
冰心:原名谢婉莹,以写问题小说起步;主张“爱的哲学”;爱的三部曲:《超人》、《烦闷》、《悟》 庐隐:原名黄英,风格感伤,基调悲戚,与郁达夫同为新文学抒情小说的开拓者;《海滨故人》、《象牙戒指》 王统照:《雪后》、《沉思》、《湖畔儿语》、《山雨》
叶绍钧(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稻草人》;现代中国童话的开山者 许地山(落华生):《缀网劳蛛》、《命命鸟》;《春桃》、《铁鱼的腮》 乡土小说代表作家:
许杰:“成绩最多的描写农民生活的作家”,《惨雾》; 鲁彦:成就较高,《菊英的出嫁》、《黄金》 许钦文:《故乡》(短篇小说集)、《鼻涕阿二》 彭家煌、黎锦明:《怂恿》、《喜讯》;《出阁》; 台静农:《烛焰》、《拜堂》、《红灯》 浪漫抒情小说:郁达夫、郭沫若
张资平:《梅岭之春》、《冲击期化石》(新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 倪贻德:《玄武湖之秋》、《东海之滨》 陶晶孙:《木犀》、《音乐会小曲》
冯沅君(创作社唯一有影响力的女作家):《春痕》、《劫灰》、《隔绝》 胡山源(弥洒社主要作家):《电影》、《睡》 陈翔鹤:《不安定的灵魂》、《西风吹到了枕边》 王以仁:《孤雁》、《幻灭》 新月派诗人代表:
徐志摩:原名徐章垿,出版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主要特色:对爱的歌咏就是对自由、美的向往与赞美、对下层人民的人道主义同情、憧憬大自然。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出版了《红烛》、《死水》、《奇迹》,主要特色:呈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深沉、激越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感 戏剧界代表:
田汉:原名田寿昌,20年代中国戏剧创作剧目最丰富、成就最高的作家,代表作:《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我国独幕话剧创作臻至成熟的标志)、《名优之死》、《南归》、《回春之曲》、《丽人行》,有两种形象系列:艺术家形象、孤独的漂泊者的形象 散文界代表:
瞿秋白:《心的声音》、《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最早反应十月革命后俄国社会真相的作品) 郁达夫:《还乡记》、《立秋之夜》、《北国的徽音》 郭沫若:小品六章
梁遇春:散文集:《春醪集》、《泪与笑》:代表散文:《人死观》、《谈“流浪汉”》
周作人:现代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家,是最有争议的作家;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过去的生命》;基本风格:浮躁凌厉,平和冲淡,艺术性散文
朱自清:原名自华,文学研究会成员;散文集《背影》、《踪迹》、《你我》,著名散文:《儿女》、《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绿》,“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冰心:散文集《往事》、《超人》、通讯集《寄小读者》;爱的哲学,以文字优美著称 30年代: 普罗小说:
蒋光慈:普罗小说的代表作家,组建太阳社,出版新诗集《新梦》、《哀中国》、中篇小说《少年漂泊者》、《丽莎的哀愁》、《咆哮了的土地》(最后一部作品)
1
左翼青年作家群:
柔石:原名赵平福,发表《二月》、《为奴隶的母亲》,具有强烈的控诉意义
艾芜:原名汤道耕,发表《南行记》、《山峡中》,小说在写实中具有一种明丽清新的浪漫主义色彩。 叶紫:原名余鹤林,发表《丰收》、《山中一夜》、《星》,大多取材于大革命失败前后的农村生活,反映了农村的阶级压迫和农民的觉醒和斗争 社会剖析小说:
吴组缃:发表《西柳集》、《箓竹山房》、《樊家铺》,擅长浓缩再现生活,追求人物个性化
沙汀:原名杨朝熙,发表《兽道》、《代理县长》,大多对四川所特有的世态人情的描摹,具有乡土气息。 废名:原名冯文炳,发表《桃园》、《枣》、《桥》,具有冲淡、典雅、宁静的情趣和意境。 萧乾:蒙古族人,原名塔塔木林,发表《篱下集》、《栗子》、《梦之谷》(自叙传色彩)
萧红:原名张酒莹,第一代表作《生死场》,还有《呼兰河传》,创造出有特色的散文化抒情小说样式。 肖军:原名刘鸿霖,发表《八月的乡村》《第三代》,作品境界开阔,笔致雄健有利。
施蛰存:新感觉派中成就最高的作家。有《上元灯》、《将军底头》、《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 刘呐鸥:新感觉派小说的开山作家。《都市风景线》是较早运用感觉主义写出来的作品
穆时英:小说集《公墓》和《白金的女体塑像》集中反映出他的小说的新感觉派特征。被誉为是“中国新感觉派的圣手”。 派别:
1、鸳鸯蝴蝶派:时间:民初
代表人物: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
代表作品: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 2、学衡派:时间:五四运动时期 代表人物:梅光迪、胡先啸、吴宓
思想: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倾向稳健保守,“穿西装的守旧派” 20年代 小说流派:
3、文学研究会:时间:1921.1在北京成立
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 主张:研究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人生” 会刊:革新后的《小说月报》
4、创造社:时间:1921.7在日本东京;以1925五卅运动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发起人:郭沫若、郁达夫、穆木天、田寿昌、田汉等人 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讲求文学的全与美,侧重自我表现 会刊:《创造》季刊 5、语丝社:时间:1924.11
主要成员:鲁迅(主将)、周作人、林语堂、孙伏园等人 语丝文体:针砭时弊的杂文小品,倡导幽默泼辣 会刊:《语丝》周刊
6、莽原、未名社:时间:20年代中期 性质:得到鲁迅扶持的青年社团 主要成员:台静农、高长虹等人 会刊:《莽原》、《未名》 7、南国社:时间:1924
性质:一个综合性艺术社团,由田汉领导创立,以戏剧的成就影响最大
2
会刊:《南国半月刊》 8、浅草社:时间:1922 主要成员:冯至、陈翔鹤 9、沉钟社:时间:1924
主要成员:原浅草社成员加上杨晦、蔡仪 会刊:《浅草》季刊,《沉钟》周刊 性质:五四时期挣扎最久的团体 新诗流派: 10、人生派:1922
成员:文学研究会:朱自清、俞平伯、周作人、刘延陵、叶绍钧、郑振铎 诗集:《雪朝》、
会刊:《诗》、《小说月报》、《文学周报》 主张:关注现实、同情与下层人民,写实主义 11、浪漫派:20年代初
成员:创作社:郭沫若、田汉、成仿吾、郑伯奇 主张:决端的自由、破旧立新、表现自我 会刊:《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 诗集:郭沫若《女神》 12、小诗派:1921-1923
代表:冰心《繁星》、《春水》;宗白华《流云》 特点:形式短小,捕捉刹那间的自我感受与哲思 13、湖畔社:1922.4
成员:应修人、冯雪峰、汪静之
社刊:诗歌合集《湖畔》、《春的歌集》、汪静之《蕙的风》 性质:真正的现代情诗 14、新月社:1923
成员: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胡适、朱缃
主张:倡导新格律诗;闻一多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会刊:《新月》月刊、《诗刊》季刊、《晨报》副刊《诗镌》 诗集:朱缃《夏天》、《草莽集》(采莲曲) 15、早期象征诗派:20年代中后期 成员: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胡也频 主张:纯粹诗歌
诗集:李金发《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王独清《圣母像前》 16、早起无产阶级革命诗歌: 成员:蒋光慈、邓中夏
主张:文体务求壮伟,气势务求磅礴,造诣务求深刻,遣词务求警动
诗集:蒋光慈《新梦》(中国现代第一部为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新生活放声歌唱的诗集);《哀中国》戏剧流派:
17、春柳社:1906,东京 成员:曾孝谷、李叔同
剧目:《茶花女》、《黑奴吁天录》 18、民众戏剧社:1921.5
成员:汪仲贤、沈雁冰、陈大悲、欧阳予倩、郑振铎
3
性质:五四之后第一个新的戏剧社团 19、南国社:1924 发起人:田汉 刊物:《南国》半月刊 散文流派:
20、《新青年》的随感录(杂文):
代表:鲁迅《野草》(标志着现代散文诗的成熟)、《热风》、《坟》 21、语丝派: 成员:周作人、俞平伯
散文集:俞平伯《燕知草》、《杂拌儿》、周作人《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谈龙集》、《谈虎集》 散文: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陶然亭的雪》周作人《吃茶》 风格:平和冲淡、用笔细腻 22、文学研究会:
成员:冰心、朱自清、许地山、叶圣陶、夏丏尊
散文集:叶圣陶《剑鞘》、《脚步集》、许地山《空山灵雨》(五四运动后最早成册的个人散文集)、朱自清《背影》、《你我》、冰心《往事》、《超人》
散文:叶圣陶《五月卅一日急雨中》、《没有秋虫的地方》、许地山《落花生》、夏丏尊《白马湖之冬》、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 30年代: 文学思潮代表:
23、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3.2,上海 代表:鲁迅、冯乃超、沈端先、冯雪峰、柔石等 讲话: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文学活动:创办刊物;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倡;加强了与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学思想集中体现为对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倡
口号:“国防文学”、“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文学论争:对鲁迅、茅盾等五四作家的批判;“文学基于基本人性”;“文艺自由” 小说流派: 24、普罗小说:
成员:太阳社成员(蒋光慈、洪灵菲)后期创造社成员(郑伯奇、华汉) 代表作:蒋光慈《短裤党》、《咆哮了的土地》、洪灵菲《流亡》、华汉《地泉》
主张:侧重反应大革命前后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人生道路,形成“革命加恋爱”的主题模式 25、左联青年作家群:
成员:丁玲、张天翼、柔石、艾芜、叶紫
代表作:柔石《二月》、叶紫《丰收》、艾芜《山峡中》 26、社会剖析小说:
成员:茅盾(开创者)、吴组缃、沙汀 风格:建立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
代表作:茅盾《子夜》(最初的泛型)、吴组缃《樊家铺》、《箓竹山房》、沙汀 《代理县长》 27、新感觉派:
主要阵地:《无轨列车》、《新文艺》、《现代》 主要作家: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
主要特色:(1)是在日本新感觉派与法国都市主义文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4
(2)提供了另一类型的都市文学,喜欢感性的描写富于现代都市气息和特征的人物,突出了他们病态的行为和心理,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和对人性的戕害 (3)在小说结构、形式、方法、技巧等方面有所创新
地位: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第一个独立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也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一个较有成就的流派。 28、京派小说:
主要阵地:《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杂志》 主张:标举健康与纯正,讲究艺术技巧 代表:沈从文、废名、萧乾、芦焚
作品:沈从文《边城》、《长河》、废名《桥》、萧乾《梦之谷》 29、东北作家群:
代表:萧红、肖军、端木蕻良、骆宾基
作品:萧红《生死场》、《跋涉》、《呼兰河传》、肖军《八月的乡村》《第三代》 特点: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绪和鲜明的东北地方色彩。 五四运动的基本特征:
一、 现代理性精神的张扬。五四运动对国民的作用在于启蒙,注重将文学作为改造社会人生的工具,《新
青年》上的随感录几乎都是批评人生的。
二、 感伤的精神标记。被新思潮唤醒的一代青年作家,常常有梦醒后无路可走的感受,于是苦闷、彷徨、
感伤。
三、 个性化的追求。五四是文学史上个人表现最突出的时期。这一时期散文小品的成就最显著,就因为他
适合表现作家们各异的个性。
四、
创作方法的多样化探索。在鲁迅的现实主义影响下,现实主义逐步发展成为主流,但相当多的
作家向往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方法也有所体现,这些共同构成了五四创作方法多元化的局面。 郁达夫小说特色:
一、零余者的形象:他的小说突出抒写了五四青年对人性的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人生
悲哀他们愤世嫉俗,感伤忧郁,内向而又敏感,孤傲而又自卑,又有相当浓重的理想色彩,这体现了五四文学中个性主义与自我表现、自我反省
二、色欲描写:颓废的气息,对色与欲的描写,在郁达夫的小说中有明显的地位。1。它是作者自觉反叛封
建道德,抨击虚伪礼教的惊世骇俗之举,对于长期以来束缚着中国人身心的封建伦理观念是一种大胆的宣战和勇敢的挑衅。2。这些描写,不是对性行为、性活动的无意义的展览,它伴随着作者痛苦的自我解剖、自我认识,是他对纯真爱情向往却求之不得的结果。3。郁达夫在描写人物的性饥渴、性变态时,总是不能摆脱精神上的压迫、折磨,主人公总能在内心的搏战之后获得心灵的精华与升华。4。郁达夫在某些篇什中 ,笔触虽然过于露骨,但也有的笔致含蓄,能给人以一定的审美愉悦,不无心理学与美学的价值。
三、个人创作特征:1。自我的写真。他的小说大多带有自叙传的色彩,第一人称主观叙事的角度尤为郁达
夫所喜用,他深信只有个人的情感体验才最真切、最可靠。2。感伤的抒情。他认为小说的表现,重在抒情,特别对忧伤的情绪感兴趣。人物的连续告白,以其真率中夹带着感伤的语调,表达着作者的社会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情,呼应着五四这个青春时代的社会心理氛围。3/。结构的散文化。郁达夫的小说结构不是以情节为中心,而是以情节为中轴,以人物的感情波澜起伏结撰成篇,成立了一种新体式——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4流丽、清新的文笔。他的用笔与其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切合,富有色彩与节奏,显出清、细、真的特色。
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