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同步训练: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 Word版含答案
《离骚》课文赏析与训练
【美文探微】
新奇的比喻 瑰丽的想象
——《离骚》的表现手法赏析
《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诗人以驰骋瑰丽的想象,塑造了诗人自己鲜明的艺术形象,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作者善于运用比喻、象征来表达思想感情。运用幻想和夸张的表现手法,将浓厚的爱国情操抒发在诗篇当中。
一、新奇的比喻和巧妙的象征。古代诗歌中就常常以香草、美人喻君子美丽形象,屈原的《离骚》则发扬了这一传统,并将其推向极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美人的意象一般比喻君王,或是自喻。还有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又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离骚》诗中就用了白芷、花椒、佩兰、菊花、桂、泽兰、辛夷、芰荷、芙蓉等多种香草。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用荃草比喻现实中的君王,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等,一部《离骚》中,通过大量的关于美人、香草等富于象征意义的辞藻铺陈,通过反复表述自己的心迹,重建了崇高的诗人自我形象。 《离骚》中的喻体既有自然界的鸟兽花草,也有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活动,甚至还有虚构的神话传说世界的各种事物,极富象征性。如“鸷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圆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以不与众鸟同群的“鸷鸟”自比, 表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方”喻君子正直端方, “圆”喻小人圆滑奸诈, 以“方圆”不合,“异道”不相安为喻, 表明与谗佞小人不相为伍的态度。通过这些比喻,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更加峻洁、高大。
二、大胆的夸张和瑰丽的想象。
《离骚》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这突出地表现在诗人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形象编织幻想的境界。除此之外,还运用了大胆而不失真实的夸张。因为浪漫主义的作品往往要用夸张的手法来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屈原在《离骚》里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人不能九死,但诗人为了极力表现自己向善之心的永不改变,用“九死其犹未悔”来夸张,突出诗人的坚定不移的信念。《离骚》里的夸张还多用在对某些象征性事物的重复性描写上。如为了表示诗人的芳香高沽,诗入用他佩带香花芳草来表现,但这些香花芳草的种类之多就是夸张,说他“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种重复性的夸张,突出地表现了诗人的高洁的道德品质。
诗人还使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来突出事物特征,如“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倜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诗人用芳草配饰来象征高尚的品质,富有极为优美的想象,但这却是极度的夸张描写,将诗人的品格刻画的十分崇高,拥有浪漫主义的实质特征。
在《离骚》中还突出地运用了幻想的表现手法,让自己的感情得到淋漓尽致地抒发。如“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以善淫。”这几句诗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后来却受到众女的嫉妒和谗毁,终于被抛弃。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诗人就是运用这些生动恰当的夸张和神奇大胆的幻想,使作品充满着激荡人心的浪漫色彩。
【课堂十分钟】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谣诼谓余以善淫 善:擅长 .B.余独好修姱以为常 .C.伏清白以死直兮 .D.苟余情其信芳 .
修:美,美好 直:正道 信:相信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偭规矩而改错 何方圜之能周兮 B.忳郁邑余侘傺兮 芳菲菲其弥章 C.固时俗之工巧兮 佩缤纷其繁饰兮 D.进不入以离尤兮 延伫乎吾将反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屈心而抑志兮 .A.步余马于兰皋兮 .B.鸷鸟之不群兮 .C.高余冠之岌岌兮 .D.长余佩之陆离 .
4.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伏清白以死直兮 ..B.怨灵修之浩荡 ..C.固时俗之工巧兮 ..D.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
5.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不吾知其亦已兮
B.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C.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6.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
B.诗中作者写自己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屈原同周围一群小人之间的尖锐冲突,也可以看到屈原对君主不分贤愚忠奸的昏庸的无情揭露。
C.在对自己之所以不见容于朝廷的原因有了清醒的认识后,屈原虽然抑郁难平,但情绪趋向平稳,并坚定地表白自己的信念——“伏清白以死直”。
D.诗人自述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7.把下列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不畏艰难,一往无前,对理想和真理执着追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在选文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阅读
9.阅读《九歌·湘夫人》,完成后面的问题。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1)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歌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拾遗】
关于“楚辞”
屈原开创了一种新诗体——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楚辞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裁,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后来便称为“骚体诗”,骚体诗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在屈原的影响下,又
产生了一批楚辞作者,又宋玉、唐勒、景差等人。现存的《楚辞》作品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其他人的作品大都没有流传下来。
答案:1、D(信:确实) 2、C(A、(错通“措”,措施;圜通“圆”。B、(邑通“悒”,忧愁苦闷;章通“彰”,明显,显著。D、离通“罹”,遭受;反通“返”,返回。)
3、B(B、群:名作动,合群。例句与其他三项均为使动用法,例句、屈:使动,使……受委屈;A、步:使……步行;C、高:使……加高;D、长:使……加长)
4、A(B、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C、工巧:古义:善于投机取巧;今义:技艺巧妙。D、穷困: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
5、A(例句与A项均为宾语前置,B、定语后置,C、被动句,D、被动句) 6、B(“屈原对君主不分贤愚忠奸的昏庸的无情揭露”不正确,应理解为“也可以看到君主不分贤愚忠奸的昏庸”。)
7、(1)我长声叹息止不住泪流满面,哀怜着人民的生活多么艰难。(2)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终不能理解我的心思。那些女人也嫉妒我的妩媚,诽谤我好放荡淫乱。(3)人生各有各的喜好,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即使肢体分解也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心志是可以挫败的吗?
8、(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长大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3)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5)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6)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7)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9、(1)诗人以清秋的景色构成一个美妙而略带轻愁的意境,有力地渲染了湘君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的心理。
(2)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有力地烘托和反映了充溢于湘君内心的欢乐和幸福,又为下文写众神把恋人接走时湘君又重新陷入相思之苦作了铺垫。
(3)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描写相恋者生死契阔、会合无缘。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致的。
《九歌?湘夫人》译文:
帝子飘然降临北渚之上,倏忽杳然令我心中惆怅。 秋风袅袅木叶飘零,浩渺洞庭水波荡漾。 临白薠秋草纵目展望,与佳人相约晚宴铺张。 鸟儿为何聚集在草间,渔网为何却张在树梢上? 沅水有白芷啊澧水有兰花,思念公主啊却不敢明言讲。 神思迷惘间恍惚远望,只有那江水潺湲流淌。 为何麋鹿不在野外泽沼,却要跑到庭院中来觅食? 为何蛟龙不深藏水底下,却跑到了那浅水之滨上? 清晨我驰骋在江堤,傍晚摆渡到江岸西, 闻听佳人相召唤,驾车飞腾同前往。 梦幻宫室筑在水中央,美丽荷叶盖在屋顶上。 溪荪饰墙壁,紫贝铺中庭,椒香盈满堂。
木兰为椽子,桂木架栋梁;辛夷为门楣,白芷缀卧房;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