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第二轮复习 专题二基本理论
③常温下,0.1 mol·L
-1
的HCOONa溶液pH为10,则HCOOH的电离常数Ka=________。
第7讲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主干知识·数码记忆]
一、小试能力知多少(判断正误)
(1)(2013·天津高考)在蒸馏水中滴加浓H2SO4,KW不变( ) (2)(2012·福建高考)25℃与60℃时,水的pH相等( )
(3)(2013·重庆高考)25℃时,用醋酸溶液滴定等浓度NaOH溶液至pH=7,V(醋酸)<V(NaOH)( )
c?CH3COOH?(4)(2013·江苏高考)CH3COOH 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 的值减小( )
c?CH3COO?(5)(2013·天津高考)NaCl溶液和CH3COONH4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 二、必备知识掌握牢
1.“电离平衡”分析判断中六大误区
(1)误认为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一定增大。如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但醋酸的电离程度减小。
(2)误认为弱电解质在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液中离子浓度都减小,如氨水加水稀释时,c(H)浓度增大。
(3)弱电解质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判断某些微粒浓度的关系式是否发生变化时,首先要考虑该关系式是否是电离常数、离子积常数、水解常数以及它们的变形。
(4)误认为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pH,如pH=7的溶液在温度不同时,可能呈酸性或碱性,也可能呈中性。
(5)误认为由水电离出的c(H)=10
+
-13
+
mol/L的溶液一定呈碱性。如25℃,0.1mol/L的盐酸或
-13
氢氧化钠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都为10
+
mol/L。
(6)误认为酸碱恰好中和时溶液一定呈中性。如强酸和弱碱恰好中和溶液呈酸性,强碱和弱酸恰好中和溶液呈碱性,强酸和强碱恰好中和溶液呈中性。
37
2.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五”因素
(1)加入酸或加入碱:不论强弱都能抑制水的电离;
(2)加入强酸强碱盐溶液:如果是正盐,对水的电离无影响,如果是酸式盐(或碱式盐),则相当于加入酸(或碱),可抑制水的电离;
(3)加入强酸弱碱盐溶液或加入强碱弱酸盐溶液:会促进水的电离;
(4)升高或降低温度:由于水的电离是吸热的,故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降低温度抑制水的电离;
(5)投入金属钠:因消耗水电离产生的H,促进了水的电离。 三、常考题型要明了
考查强弱电解质的判断 考查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移动 典例 演练1 演练2 +
[典例] 醋酸是电解质,下列事实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组合是( )
①醋酸与水能以任意比互溶 ②醋酸溶液能导电③醋酸溶液中存在醋酸分子 ④0.1 mol/L醋酸溶液的pH比0.1 mol/L 盐酸的pH大 ⑤醋酸能和碳酸钙反应放出CO2 ⑥0.1 mol/L 醋酸钠溶液pH=8.9 ⑦大小相同的锌粒与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反应,开始醋酸产生H2速率慢
A.②⑥⑦ B.③④⑤⑥ C.③④⑥⑦
D.①②
———————————————[探规寻律]————————————————
判断HA是强酸还是弱酸的两方法
方法一:测pH法
方法 测定一定浓度的HA溶液的pH 结论 如测得0.1 mol/L的HA溶液的pH。若pH=1,则HA为强酸;若pH>1,则HA为弱电解质 若测得pH>7,则HA为弱酸 如测得pH=7,则HA为强酸 测定NaA溶液的pH 方法二:对比实验法
方法 跟同浓度的盐酸比较导电性 跟同浓度的盐酸比较和锌反应的快慢 结论 导电性和盐酸相同时为强酸,比盐酸弱时为弱酸 反应快慢相同时为强酸,比盐酸慢时为弱酸 [演练1] (2013·新课标卷Ⅰ)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
38
A.W2、X
-
+B.X、Y3
+
+
C.Y3、 Z2
+
-
D.X、Z2
+
-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元素推断及外界因素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对物质结构和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和选项中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可以判断出四种元素对应的离子分别是O2、Na、Al3和S2,
-
+
+
-
其中Na对水的电离平衡无影响,故排除A、B、D,选C。
[演练2] (2013·上海高考)H2S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2SS2。若向H2S溶液中( )
-
+
H+HS和HS
+--
H+
+
A.加水,平衡向右移动,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 B.通入过量SO2气体,平衡向左移动,溶液pH值增大 C.滴加新制氯水,平衡向左移动,溶液pH值减小
D.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忽略体积变化),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都减小
解析:选C 加水促进电离,但氢离子浓度减小,A错误;B项反应:2H2S+SO2===3S↓+2H2O当SO2过量时溶液显酸性,而且酸性比H2S强,pH值减小,B错误;滴加新制氯水,发生反应Cl2+H2S===2HCl+S,平衡向左移动,溶液pH值减小,C项正确;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发生反应H2S+Cu2===CuS↓+2H,H浓度增大,D项错误
+
+
+
一、小试能力知多少(判断正误) (1)(2011·江苏高考)水解反应 NH4+H2O向移动。(×)
(2)(2013·江苏高考)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固体,CO23水解程度减小,溶液的
-
+
NH3·H2O+H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
+
pH 减小(×)
(3)(2012·江苏高考)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4)(2013·天津高考)在Na2S稀溶液中,c(H)=c(OH)-2c(H2S)-c(HS)(√)
(5)(2011·山东高考)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二、必备知识掌握牢 1.盐类水解的含义
盐的离子结合水电离产生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促进了水的电离,使某些盐溶液呈不同程度的酸碱性。
2.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内因:有弱就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越弱越水解;
+
-
+
-
-
39
溶液的浓度:溶液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温度: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
(2)外因:?溶液pH:抑制或促进,视具体情况而定
??其他离子:抑制或促进,视具体情况而定3.水解平衡分析中的常见误区
(1)误认为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离子的水解程度一定增大。如向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FeCl3固体,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但Fe3的水解程度减小。
+
(2)误认为弱酸强碱盐都因水解而显碱性。但NaHSO3因为酸式酸根的电离能力大于水解能力,其溶液显酸性。
(3)由于加热可促进盐类水解,错误地认为可水解的盐溶液在蒸干后都得不到原溶质。对于水解程度不是很大,水解产物不能脱离平衡体系的情况[如Al2(SO4)3、Na2CO3]来说,溶液蒸干仍得原溶质。
三、常考题型要明了
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及守恒问题 考查电离和水解的有关知识 考查NaHSO3的水解平衡和电离平衡
[典例] (2013·四川高考)室温下,将一元酸HA的溶液和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编号 ① ②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 KW-+-
B.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OH)=c(K)-c(A)=- mol/L
1×109C.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A)+c(HA)>0.1 mol/L D.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
[解析] 本题考查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实验①反应后溶液的pH为9,即溶液显碱性,说明HA为弱酸,二者等浓度等体积恰好反应生成KA,A水解,A项正确;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由电荷守恒式c(H)+c(K
-
+
+
-
-
+
-+
-
-
+
典例 演练1 演练2 起始浓度/(mol·L1) - 反应后溶液的pH 9 7 c(HA) 0.1 x c(KOH) 0.1 0.2 4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