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再热阀门接头裂纹修复施工方案终稿(090924晚)
保温筒 加热器 保温棉 测温热电偶 热处理二次线 冲氩装置
焊口焊接时氩气瓶应有可靠的固定。氩气瓶、焊接电流调节器必须尽量靠近施焊位置,以利于焊接充氩和焊接操作;
钨棒、氩气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且提供合格材质证明书。所用氩气的纯度应大于99.95%。钨棒使用前剪成短段,并在其端头处磨成适于焊接的尖锥体;
氩气减压流量计指示准确、安全可靠、调节灵活,经过校验合格。 输送氩气的胶管无裂缝、漏气现象。氩气皮带不得与输送其他其他气体的胶管混用;
焊机二次线及热处理二次线绝缘层耐磨、无漏电现象。 3.4 施工人员的准备
焊接技术人员需能够审清本项目施工图纸,掌握施工工艺,熟悉施工质量和安保要求;
班组长需熟悉本项目施工的工艺流程,能有效组织好施工人员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施工,熟悉施工质量和安全、环保要求;
安全员需有现场工作经验,熟悉安全管理规定,有安全员上岗证书或接受相关培训;
质检员需掌握本项目质量验收规范,懂得施工工艺,严把质量关; 焊工必须按《焊工技术考核规程》DL/T679-1999考试取得Ⅰ类焊工合格证,并通过相应项目的考试;有丰富的焊接经验和较高的实际操作技能;
热处理操作人员持有效热处理资格证书;
焊工、热处理工必须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安全和技术交底进行施工。凡遇到与作业指导书不相符处,焊工有权拒绝施焊,遇到重大问题应及时上报技术人员,不得擅自处理。 4 施工作业程序
每道作业程序都要严格控制,上一道工序不合格,不允许下一道工序的进行,各种准备工作必须能保证施工的连续性。
施工作业程序图见图2。
图2 施工作业程序图
5施工作业方案 5.1 管道固定
使用手拉葫芦及型钢门架将修复焊口悬吊及支撑固定,保持焊口处于固定状态;
使用钢筋焊接点固修复焊口周围支吊加,保持悬吊支撑系统的原始状态。 5.2 坡口制备
焊口坡口采用去除原有焊缝,先采用与母材对应匹配焊材堆焊上部坡口,后热、堆焊层探伤探伤、堆焊层热处理、堆焊层探伤、低匹配焊接至接口全厚度72.5㎜,整口热处理,整口探伤顺序施工,施工顺序可参照上锅附件1。
开裂焊口坡口形状和尺寸按设计图纸和供货方提供的资料打磨加工,见图3。
图3 坡口形状及尺寸图
焊口现场坡口加工采用碳弧气刨方法,刨除原有焊缝金属,加工须去除碳弧气刨时造成的渗碳层3㎜,坡口修整时,可使用角向砂轮机等轻便工具。
管道(管子)端面应与管道中心线垂直。其偏斜度△f(见图4)应≤2mm。
图4 管端面应与管道中心线偏斜度
△f
坡口打磨加工完后,如需隔一段时间焊接,为防止坡口氧化,应将管口封堵保护。
焊前坡口检查项目:
上部堆焊后坡口:热处理后100%MT及硬度测试 下部焊缝割除后原始坡口:100%MT及硬度测试
坡口内及边缘10mm~15mm内母材不能有裂纹、坡口破损及毛刺等缺陷(可用10倍放大镜检查)。坡口形状、尺寸符合图3要求,管内去除及清理打磨遗留的铁削,保持管内清洁。 5.3焊口组对
装配前应将坡口表面及附近母材(内、外壁)的油、漆、垢、锈等清理干净,直至发出金属光泽,清理范围为:坡口每侧各为10mm~15mm。
焊口对口时应做到内壁(根部)齐平, 如有错口,其错口值应不大于1mm。 管道对口时一般应平直,焊接角变形在距离接口中心200mm处测量,其折口偏差值应≤3mm。
管道组对的对口间隙为2.5~4㎜。对口时不允许强行对口。 管道加固装置应在焊口热处理完毕后才能去掉。 5.4 组对点固焊
点固焊用的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和选定的焊工技术条件与正式施焊时的相同及R407焊条。
点固焊和施焊过程中,不得在管子表面引燃电弧,试验电流。且焊缝的起头和收尾应圆滑,以防在焊缝接头时产生未焊透缺陷。
点固焊时,可采用“定位块”法点固在坡口内,点固焊不少于3点,见图5。
图5 坡口固定示意图
焊接过程中,施焊至“定位块”处时,应将“定位块”除掉,并将焊点用砂轮机磨掉,不得留有焊疤等痕迹。并以10倍放大镜检查,确认无裂纹等缺陷后,方可继续施焊。
点固焊完毕后再次检查有无错口、对口间隙是否合适、点固焊缝有无缺陷,如有问题,必须用机械方法将焊点磨掉,重新点焊。 5.5 焊前预热
焊接预热温度及施焊过程中层间温度见图6。
0 230 180 SMAW T(℃) t(h) T1G 图6 焊前预热温度曲线示意图 坡口堆焊:两侧坡口堆焊前预热按照手工电弧焊预热至坡口底部达到230℃(采用激光测温仪测温),升、降温温度85℃/h。
对接焊口预热参数:
预热温度:GTAW180℃、SMAW230℃(预热至坡口底部规定温度)。升、降温温度85℃/h。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