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模电与数电总复习题(期末考试复习题)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总复习题
一、判断题:(每题2分)
( )1、通过半导体中的电流为电子电流与空穴电流之和。√
( )2、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少量的硼元素,可以形成N型半导体,它的多子是
自由电子。×
( )3、PN结内电场方向由N区指向P区,N区的电位要高于P区的电位。√ ( )4、半导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的重要特性,它的反向电流越大,表明管子
的单向导电性越好。×
( )5、场效应管与晶体三极管一样,它们都是电流控制的电子器件。× ( )6、场效应管与晶体三极管一样,它们只有一种载流子参与导电。× ( )7、串联负反馈可以减小输入电阻,而并联负反馈可以提高输入电阻。× ( )8、乙类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效率高于甲类功率放大器。×
( )9、共模放大倍数越大,差模放大倍数越小,则共模抑制比越大,放大器的
性能越好。×
( )10、设A、B、C为逻辑变量,若已知A?B?A?C,则B=C。 × ( )11、若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真值表,则两个逻辑函数必然相等。√ ( )12、若两个函数具有不同的表达式,则两个逻辑函数必然不相等。× ( )13、组合电路在逻辑功能上的特点是:电路任一时刻的输出仅取决于该时刻的输入状态,而与电路前一时刻的状态无关。 √
( )14、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是:任意时刻的输出不仅取决于该时刻输入逻辑变量的状态,而且还与电路原来的状态有关,因此该时序逻辑电路具有记忆功能。 √ ( )15、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不同之处是:数字信号在大小和时间上均连续,而模拟信号则相反。×
二、选择题:(每题2分) 1、N型半导体( C )。
1
A:带正电 B:带负电 C:呈中性
2、在常温下,流过二极管的正向电流与其两端的外加电压( B )。 A:几乎无关
B:近似按指数规律上升
C:线性关系
3、采用图解法分析基本放大器的静态特性时,必须画出晶体管特性曲线和( A ),所求两者之交点即为Q点。
A:直流负载线
B:交流负载线
C:转移特性曲线
4、设计一个放大电路,为保证输出电流稳定,信号源内阻的影响小,应采用( B )的负反馈。
A:串联电压负反馈 C:并联电压负反馈
三、填空题:(每题4分)
1、三极管的_____________状态要求:发射结电压正偏,集电结电压反偏。(放大) 2、根据掺入杂质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______型半导体和______型半导体。如果掺入杂质是磷元素,将形成______型半导体,其中多子是_______________。(P N N 自由电子)
3、通过半导体中的电流为________电流与________电流之和。(电子 空穴)
4、三极管具有三种连接方式的放大电路,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射极电路 共集电极电路 共基极电路)
5、场效应管是___________控制的电子器件;晶体三极管是___________控制的电子器件。(电压 电流)
6、场效应管有________种载流子参与导电。(一)
7、静态工作点Q点过低会使放大器产生______________失真。(截止)
8、若想提高输入电阻,降低输出电阻,应在放大电路中引入_____________反馈。(串联电压负)
2
B: 串联电流负反馈 D:并联电流负反馈
9、差动放大器又称差分放大器。它是一种重要的放大器组态。具有高对称性、高稳定性和克服____________能力,所以几乎所有的集成运算放大器都用它来作为____________级。(温度漂移 或零点漂移 输入) 10、逻辑电路中最基本的逻辑关系是逻辑 。(与、或、非)
11. 在逻辑代数中,1+1= ,A+1= ,
A= ,A·A= 。 (1,1,A,A)
12、 (BF.5)16= ( )2
(1011 1111. 0101)2
13、 (51.625)10 = ( )2 = ( ( 110011.101 )2=( 33.A )16
14、 Y?AB?BC?C(A?D)的反函数是 。
(Y?(A?B)?(B?C)?(C?AD))
四、简答题:(每题5至8分)
1、图示电路中,二极管为理想二极管,请写出UAO两端的电压值。
O12VR10VA-10V
16
3
)2、判断图示电路中本级和越级反馈的性质和类型。
+UCCR1TT12R3uiR2uoR4Rf本级反馈:VT1:Re1串联电流负反馈 VT2:Re2 、Re3串联电压负反馈 越级反馈:VT1 - VT2 :并联电压负反馈
3、F(A、B、C、D)=?(0,2,4,6,8,10),用卡诺图法求其最简与或式。 解:最简与或式F=BD+AD
ABCD0001111000111011110111
4、卡诺图法化简为最简与或式F=ABC+AD+D(B+C)+AC+AD解:F=ABC+AD+D(B+C)+AC+AD=A+BC+D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