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液化天然气行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中国液化天然气行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中国 LNG 接收站及液化工厂发展现状
近年来,为了提高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政府对 LNG产业的发展日益重视,LNG 接收站和天然气液化工厂项目迅速铺开。 (一)LNG 接收站
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 LNG 接收站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2002 年与澳大利亚 LNG 购销合同的签订拉开了中国大规模进口 LNG 的序幕。2013 年,中国进口LNG 1802.8 万吨,同比增长 22.7%。
截至 2013年 2 月,中国沿海各地已投产 LNG 接收站项目共 10 个,在建和扩建项目 10 余个,另有多个项目正处于前期规划中。预计 2020 年前中国 LNG 进口量将达到 6000 万吨 / 年。我国 LNG 接收站项目建设情况见表 1。
(二)天然气液化工厂
尽管国内至今尚无采用自主技术的大型天然气液化工厂,但中小型天然气液化技术发展迅速,建设项目数量快速增加。2010 年后投产的单套规模 30 万方 / 天与 100 万方 / 天以上液化工厂数分别是 2010 年前的 1 倍和 8 倍,自 2011 年开始,建成投产的天然气液化工厂数量快速增加,总液化产能大幅提高,液化工厂的单系列生产能力呈逐渐扩大趋势(见表 2)。
2013 年,山东泰安 260 万方 / 天(60 万吨 / 年)天然气液化项目和湖北黄冈 500 万方 / 天(120 万吨 / 年)天然气液化项目均实现了机械竣工,其中,山东泰安天然气液化项目关键设备国产化率已接近 100%。截至 2011年 2 月,我国已有 101 座中小规模天然气液化工厂建成投产,其中,宁夏哈纳斯 2×150 万方 / 天(80 万吨 / 年)项目规模最大,采用了美国空气产品公司的液化工艺。陕西华气安塞 215万方 / 天(50 万吨 / 年)项目采用中国寰球工程公司自有技术建设,为目前国内单线规模最大的天然气液化装置,并实现了包括冷箱、BOG 压缩机和单包容 LNG 储罐在内的部分关键设备的国产化。近两年来我国已投产天气液化工厂情况见表 3。
二、中国 LNG 业务发展瓶颈及影响
虽然近年来中国 LNG 业务发展迅速,但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天然气气源、LNG 价格以及LNG 相关技术和装备三方面的问题。 (一)天然气气源
天然气气源问题是我国 LNG 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我国通过“西气东输”工程初步缓和了东部地区天然气供需紧张的矛盾,然而随着近年来天然气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煤改 气 ”、“ 油 改 气 ”等天然气替代项目的实施,天然气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掌握更多国际资源,是我国发展天然气能源战略的重要环节。近些年,随着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大规模开发、利用本国天然气田以及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新开发气源地逐渐“向西”发展。如何在“向西”发展的大潮中占据有利地位,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未来 LNG 产业的健康发展。“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只有气源充足,才能谈及 LNG 产业的健康发展。获取海外气源主动权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进口 LNG 的资源供应量,而且还将影响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能否在海外气田开发和天然气液化等过程中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二)LNG 价格
近年来,LNG 价格在波动中呈不断攀升趋势。首先,LNG 价格与原油价格挂钩,原油价格走高导致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涨。LNG 现货价格高企抬高了卖方对 LNG 长期合同价格的心理预期,新签订的 LNG 合同价格不断上升。2003 年广东大鹏 LNG 接收站与澳大利亚签订的长期合同到岸价不足 3.5 美元 /MMBTU(百万英热单位),而 2013 年中国进口 LNG 价格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