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性诉求在中国
照片后,惊讶地蒙上了自己的眼睛。广告风趣幽默,画面和主题紧密结合,说明该品牌照相机既有防水的功能,在水下又有很好的成像质量。该广告运用了性元素,但显得自然而不造作,没有刻意琢磨的痕迹,强调了产品的特性,不失为性诉求广告中的杰作。 (3)要与地区的传统文化和道德习惯相符合
每个地区在文化背景、风俗人情和民族传统方面的不同,导致了对性的喜好度、理解度、宽容度的不同,或者说,是社会道德、大众观念造就了性诉求广告,因而对同样的广告信息的反应也不同。因此性诉求广告在创意与表现手法上,应该针对不同的地区有所调整,为受众所接受。 2.媒体选择方面
广告只有通过媒体才能接触到受众,尤其性诉求广告在媒体的选择上更要慎重,应针对目标受众选择与自身形象相符的,能更好的传递广告信息的媒体。像是一则香水的平面性诉求广告,应选择大多数女性爱看的时尚杂志作为媒体,如若刊登在儿童杂志上,必然引起非议,如若刊登在严肃的学术杂志上,则与香水的诱惑高贵形象相差太远,如若刊登在报纸上,单调的颜色,则会使制作精美的平面广告在传播效果上打不小的折扣。 3.广告受众方面
每个人对广告的理解都会因生活经历、教育程度、性别等个人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对广告传达的性信息也有不同的理解。如当代大学生思想较为开放,受西方思想影响比较大,因此完全可以接受西方比较“过分”的,不能为中国媒体公开的性诉求广告;而中老年人却仍然觉得性诉求广告违背道德。
“性”诉求广告的受众
性诉求广告的受众通常为青年和中年人。青年是指18-30岁,中年为30-60岁。青年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识具有独立性,其广告接受心理是:求新求名求美,追求个性和时尚,憧憬美好爱情。适合青年人的性诉求广告:清嘴含片——“想知道清嘴的味道吗?”亲亲果冻——“我也要亲亲!”水晶之恋——“明天你还爱我吗?”金帝巧克力——“只给最爱的人。”而中年人的性诉求广告似乎更强调产品功能性。通常是性感成熟的美女或强健的中年男子更吸引他们。
国内性诉求广告的创意新思路
国内性诉求广告除了要遵循基本的创意原则外,也要引发新的思考,寻找更适合国内环境的,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的新的创作思路。
1.性+幽默+忧虑=成功的性诉求广告
BBDO广告公司的凯茨说,“公正的说,把幽默、性甚至是忧虑,用出人意料的方法结合在一起可以成为成功的广告,尤其是这样的广告带给人们的信息不仅仅是一个促销信息。”他说,“我发现最好的性广告信息是那些带有破坏人们期望的手法,光用性把你诱入,但广告的实际内容却非你所想,这种恶作剧式的惊喜会转变成对产品本身的一种美好感觉。” 对于幽默、性和忧虑的这种结合,Bluefly公司的一幅平面作品将之展示的淋漓尽致。一个女人抱着一台手提电脑坐在卧室,她对走廊上只裹了条浴巾的高大男人视若无睹,她的眼中只有电脑屏幕上Bluefly的公司标志,男人右边的架子上放了一株巨大的单茎仙人掌,
他旁边的床头柜上有一盏球状的台灯,上面破了一个洞,所有这些细小的地方引人无边遐想,令人惊叹Bluefly的无限魅力竟然可以带来那么大的“麻烦”。
性诉求广告大规模的开发情欲,利用有形的性元素、无形的性暗示以图引人瞩目,幽默和忧虑作为性诉求广告的激活剂使广告内容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性诉求广告从同类广告中脱颖而出,摆脱徘徊于色情边缘的尴尬地位,我们可以说,性+幽默+忧虑=成功的性诉求广告。
2.利用拟人化手法削弱性的成分
由于性诉求广告的特殊性,容易引发诸多尴尬,利用拟人的手法可以带来极大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削弱广告中性的成分,为受众所接受。有一个著名的案例就是乔治·路易斯为渥夫史密特伏特加酒做的一系列平面广告。
第一个星期的广告上,一瓶直立的伏特加对着一颗甜美的红番茄说:“嗨,你这个正点的红番茄,若我们两个加在一起可以调成血腥玛丽。我可是和别的家伙不同喔!”番茄说:“我喜欢你,渥夫史密特,你的确有品味。”
第二个星期的是一个平放的伏特加瓶子对着一颗成熟的橘子说:“我可是个有品味的人,我要发掘你的‘内在美’,使你名满天下。还不快滚过来亲我一下。” 橘子回答:“那上个星期我看到跟你在一起的那个骚货,她又是谁?”
3.分析目标受众的人格面具,提供相应的心理价值
荣格提出人格面具的理论,人格面具是指人总是在公共场所中掩饰自己不符合大众的缺点,而倾向于表现出完美的自我形象。这在性诉求广告用途很大,受众的需要早已从量、质的满足上升到了感性满足,受众需要更多的是购买产品所能够拥有的心理价值,以此来实现自身的价值来完善自己的人格面具。
骆驼香烟就是在这一点上做文章,骆驼牌香烟是一种味道浓重的男士香烟,香烟盒的底色是淡黄色,暗喻广阔的沙漠。背景图案上的金字塔和棕桐树代表古老的东方,给人一种神秘的和原始的感觉。抽骆驼香烟的人都是渴望塑造一种深沉的男人形象,而在烟盒上骆驼图案中隐藏着一个生殖器勃起的裸体男人的形象,这正迎合了受众渴求男人味的心理要求,抽骆驼牌香烟的人就是充满神秘感的真正的男人,买骆驼香烟的人不仅仅买到了香烟,更获得了心理上对力量、神秘、深沉的满足与补偿。
4.挖掘被压抑的进步思想
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文化体制,从弗洛姆的理论来说,即一是共同语言,社会利用一套句法和语法规则表达各成员的生活经验、人生态度;二是逻辑规则,它使那些符合社会文化的东西变得自然而合理;三是禁忌,即把不符合社会规定的一些观念、情感压抑住使之在社会成员的意识中不予以显露出来。我们在遵从这些文化机制的基础上,应揣摩目标受众的心理,挖掘其内心不予显露或是遭到压抑的需求,将受众心中进步的思想发掘出来,与性元素相糅合在广告中表现出来。
5.融合中国的传统文化
性诉求广告想要在中国成功,一定要融入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的即是国际的。中国人的思想虽然已经得以开放,但是总体还是讲求含蓄美、内敛美,着旗袍的温婉形象永远要比穿比基尼的性感美女更对国内人的胃口,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只把重点放在女人胸部与大腿的户外性诉求广告屡屡遭禁的原因了。
中国性诉求广告发展
中国的电视广告开始于1979年。当时几乎没有性诉求广告。平面广告也几乎是实用型,介绍产品功能,文案长,画面单调,色彩暗淡。1980年的广告文案变短,色彩鲜艳。1981年外广协所属北京广告摄影学会举办的中国首次“国外广告摄影观摩展”,其宣传广告是以穿泳衣的女子与舢板为主体的广告,摆脱曾经的农民形象。1986年天丽香波广告中,女模特穿性感的粉色露背装,产生极大诱惑力。1996年则是憧憬爱情性的“性”诉求广告,“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铁达时表。1988年则是三源美乳霜的广告。同时,杰士邦因破天荒地做起了车身广告“杰士邦安全套——给您无忧无虑的爱”而闹得满城风雨,因为当时是不允许做计生用品广告的。但1999年还是播出了产生争议的“安全套”公益广告。2000年,美女泡在浴缸里的方便面广告“泡的就是你”遭封杀。2000年以后的广告逐
渐走向开放,直到今天,虽然我们还是无法接受一些西方赤裸的“性”诉求广告,但至少安全套的广告已经不能让人脸红了,满街的安全套贩卖机也不会再让人新鲜或紧张了。虽然目前一些“性”诉求广告缺乏创意,或者过于生硬地套用一些广告元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广告人是在努力地完善创意。
结语
性”在广告中的运用一直是富有争议性的。“性”元素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吸引受众眼球,突出品牌风格和产品功能,另一方面也存在污染社会文化环境,损害企业形象的负面效应。但是这些风险也是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去规避的。在广告中运用“性”需要注意健康的原则、把握受众所能接受的度,还要注意“性”与产品的关联性,另外还要考虑广告投放的地区及传播媒体等。更重要的是,“性”诉求并不是观众唯一的需求,也不是广告创意唯一的表现形式。在利用性元素的时候,广告人必须遵守伦理道德以及情感。“性”诉求广告在中国具有广阔前景,但依然面临着挑战与道德的限制。只有真正优秀的高素质广告人才能让性诉求广告在中国市场良好并持续地发展!
参考资料:《现代广告心理学》 《中国广告史》
《浅谈国内性诉求广告的现状与发展》(作者王福燕) 《性致勃勃的背后-----产品推广中的性元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11d02701009se5.htm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