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余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的结题报告
关于余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
---------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关于余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 研究时间:2011.3-----2011.5 学校:浙江省余姚中学 班级:高二(2)班 指导老师:李仁国 组长:周佳圆
第一执笔人:姜怡卿
小组成员:周佳圆 姜怡卿 马勤铭 高佳娜 沈榕
蒋微 陈文 陈攀攀 李狄华 谢桑桑
【内容摘要】 余姚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城。这个山水之城中,
有数量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社会高速发展,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我租就余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为主要内容,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资料查询,问卷调查,组织参观,实地走访等方式,获得了一些关于余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信息与资料,并对此做了分析,针对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综合性建议。
【关键词】 余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状保护 措施 建议
研究背景:余姚——这座山水古城,四大文献名邦之一,拥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姚剧,犴舞,微雕??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余姚灿烂的文化,见证着历史的发展,然而随着时代先进的步伐越来越快,科技的快速更新,充满着质朴韵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渐渐失去了它们原有的光辉。是它们脱离了社会发展的轨道?还是我们对老祖宗的东西不够重视?余姚非物质文化的境遇如何?民间技艺是否有人继承?政府有哪些保护措施及群众的态度如何?带着疑问与担忧,我们将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对余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及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做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一、调查与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余姚非物质文化的分布情况;制作问卷,了解现在中学生对余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的看法,由马勤铭同学统计绘图。
第二阶段:全组成员于2011年3月19日参观市博物馆。组长周佳圆等5人于2011年4月20日拜访余姚市文化局文化馆了解非遗相关资料,余姚市政府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措施及相关条例。
第三阶段:进行课题小结。并根据获取的资料编辑整理成一本小宣传册。
二、调查分析。
(1)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情况
余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多样的形式,丰富的数量。余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每两年更新添加一次,到2008年3月18日为止,名录上共有4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犴舞,姚剧,面塑,木偶摔跤,甩酒甏,盘纽技艺??其中犴舞,姚剧,木偶摔跤等较为著名,余姚特色较浓。余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也较为广泛,在各乡镇以及街道均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如临山镇的调吊,马渚镇的剪纸,阳明街道的微雕以及梨洲街道的余姚风筝等等。
(2)保护现状
我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关注较高,各地合作,采取保护措施也较为有效。由余姚市文化局收录的余姚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较大,覆盖面广,在名录中的所有非物质文化产都有其继承人与传承者。且在各个镇,区,街道都设有文化站,以负责当地的文化事务,致力于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那么具体的保护措施有哪些呢?对此,我们展开了此次的课题研究。
三、调查研究的过程。
(1)资料查找整理篇
我组首先就如何展开今后的课题研究进行讨论,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想,我们先了解了非遗的定义: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对定义有了解后,组长先在网上查询到了一份有关余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录名单,然后由各位小组成员根据组长分工,分别对各方面非遗进行资料查找。最后,组员将资料汇总整理成册,为后期的研究提供最基本的信息来源。(详见附件1)
(2)问卷调查篇
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中学生对余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了解情况,我们开展了关于余姚非遗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见附件2)。我们选取了余姚中学高一高二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较有代表性),实际受调查人数约为1300人。
收回问卷调查表以后,我组成员对问卷调查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并制作成问
卷调查结果表(包含统计、制表、分析),表格如下:
第一部分
对余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程度。(此部分的实际受调查人数约为775人) 了解人数 文化遗产 1.传统文艺: 2.民间舞蹈: 3.杂技: 跤 4.民间美术: 5.民间文学: 6.手工技艺: 7.传统音乐: 8.曲艺: 塑 鼓亭 犴舞 木偶摔微雕 谢阁老传说 面工尺记谱 调吊 A谢迁 354人(36.5%) A舞 311 34 姚剧 325 532 413 439 甩酒甏 刺绣 198 28 510 余姚风筝 345 18 21 盘纽技艺 38 第二部分 选择题(此部分的实际受调查人数约为970人) 1.对谢阁老叫什么的认识 各项人数/所占比例(%) 2.车子灯是一种什么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各项人数/所占比例(%) 3. 对余姚刺绣所属的认识 各项人数/所占比例(%) 4.对鼓亭又名什么的认识 各项人数/所占比例(%) 5.木偶摔跤源于哪个镇 各项人数/所占比例(%) 6.哪一个非物质B谢贤 67人(6.9%) B歌 C谢安 道 36人(3.7%) C杂技 艺 446人(46.0%) A越绣 728人(75.1%) A粗细十番 267人(27.5%) A临山 114人(11.8%) A工尺87人(9.0%) B苏绣 154人(15.9%) B单人鼓乐 57人(5.9%) B泗门 251人(25.9%) 321人(33.1%) C蜀绣 27人(2.9%) C不知 646人(66.6%) C马渚 454人(46.8%) C不知 56人(5.8%) D湘绣 道 23人(2.4%) D陆埠 道 143人(14.7%) 8人 (0.8%) 38人(3.9%) E不知513人(52.9%) D手工道 60人(6.2%) E不知 E不知D不知 B调吊 文化遗产是一项纯粹运用肢体语言进行的运动 各项人数/所占比例(%) 7. 你家喜欢姚剧的人是 各项人数/所占比例(%) 8. 你对姚剧的感觉如何 各项人数/所占比例(%) 9. 如果你有条件与能力,是否愿意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各项人数/所占比例(%) 10. 你认为余姚有必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吗 各项人数/所占比例(%) 记谱 48人(4.9%) A弟妹哥姐辈 67人(6.9%) A应该传承 829人(85.5%) A愿意 521人(53.7%) B父母一辈 130人(13.4%) B不适宜传承 27人(2.8%) B不愿意 410人(42.2%) C爷爷奶奶一辈 773人(79.7%) C无所谓 114人(11.8%) C无所谓 161人(16.6%) C无所谓 86人(8.9%) C去历史档案馆查找 680人(70.1%) A完全有必要 869人(89.6%) 129人(13.3%) B没必要 15人(1.5%) B拜访老人 11. 如果你要了解A上网余姚非物质文化遗产,查找 你会 各项人数/所占比例(%) 12. 余姚市政府应组织什么活动来发扬余姚非物质文化遗产 各项人数/所占比例(%) 14. 你觉得作为余姚人加深对余姚文化的了解是否有必要? 15.你对余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有什么看法? 823人(84.8%) A印发宣传册发放 68人(7.0%) 98人 49人(10.1%) (5.1%) B免费C在大开放非物质文化遗产景点 众传媒上宣传 103人(10.6%) 799人(82.4%) 第三部分(非选择题) 据统计,绝大部分的同学认为作为余姚人有必要加深对余姚文化的了解,而且认为十分有必要加深了解。 1、部分同学认为政府对非遗的保护力度不够,重视不够; 2、部分同学对非遗保护现状表示不太了解; 3、部分同学认为政府虽做了一些保护措施,但宣传不够,基本没效果;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