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护理专升本学生毕业论文-护理专业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2.3.1 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是临床上目前预防深静脉血栓运用最广泛的药物,其优点半衰期长,出血危险性小,常见方法为低分子肝素0.4 ml皮下注射1次/d,用药期间应观察患者全身皮肤,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并检测凝血酶时间,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对于高DVT风险手术,予以肝素直接抗凝剂,可延缓或阻滞血液凝固,一般使用方法为5000 U肌注术前2 h开始,术后每8 h注射1次,直至出院。
2.3.2 利伐沙班 利伐沙班(10 mg/次,1次/d)在骨科手术患者中预防深静脉血栓具有效性及安全性。在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 后血栓栓塞疗效方面,利伐沙班显著优于低分子肝素,而其出血发生率较低。 2.3.3 血栓通 髋关节置换术后第1天,静脉滴注450 mg血栓通,1次/d,疗程为两周。
2.4 溶栓护理
选择患者踝部以下部位静脉穿刺,并在其大腿中上段1/3处应用止血带加压至60mmHg,阻断浅静脉以减少药物进入体循环,大剂量快速推入使静脉压升高,利于药物流入深静脉。静脉穿刺采用套管针,以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每日行套管针维护,防止脱落及阻塞。在溶栓治疗的两个疗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皮肤黏膜的情况,并每日监测凝血功能等,每日监测患者大小腿围并记录测量结果,以此作为溶栓治疗的评价方式之一。 3 讨论
本例患者由于车祸撞伤致左侧股骨中上段螺旋形骨折,卧床后引起深静脉血栓。在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实施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饮食上,保证患者的能量摄入与代谢达到平衡。通过健康宣教、心理指导,消除患者的烦躁、焦虑情绪,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 早期开展康复锻炼,促进了患者的恢复,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 4 小结
深静脉血栓是多种因素所致,并且易危及生命。近年来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作为护士更应熟悉和掌握其相关知识。通过患者及家属实施有效的健康宣教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降低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让患者及早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5
[1] 李成香.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5):103-104.
[2] 胡芳.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9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8):79-80.
[3] 杨志生.膝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18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15):89.
[4] 袁艳琦,刘娟.下肢骨折高龄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当代护士,2010,18(12):87-88.
[5] 马金亚.神经外科术后老年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护理版),2009,5(1):53-54.
[6] 李叶红,王玉梅,郑元玲,等.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护理对策[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6):479-480.
[7] 郝德会.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6):24-25.
[8] 程锦珍,邱雪,周仲辉,等.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9):11-12.
[9] 方一芳,阎成荚.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干预进展[J].护理学报,2009,16(2):4-6
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