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项链导学案 学生版
《项链》导学案
制作人:刘南南 制作时间:2015年11月5日 【学习目标】
1、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本文的主题;
2、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学习重点】
人物形象、主题及心理描写的作用。 【学习难点】
故事情节的偶然性与人物不幸遭遇的必然性。 【学习方法】
综合运用导读、提问、讨论等方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
1、掌握文学常识和重点字词。
2、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本文的主题。 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链接 1、认识作者
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他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和近三百篇短篇小说。代表作《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2、简介背景
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政府贪污风行,社会道德沦丧,资产阶级的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一种恶劣的社会风气。小资产阶级羡慕上流社会,想极力跻身于资产阶级的行列,他们为此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项链》就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二)基础知识 1、正字音
寒伧( ) 面面相觑( ) 鲈鱼( ) 誊( )写
佳肴( ) 磕巴( )衣裙褶( ) 租赁( ) 帷( )幕 自惭形秽( ) 惆怅( 债券( )
1
2、词语解释 丰韵: 寒伧: 艳羡:
自惭形秽: 面面相觑:
二、合作学习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复述故事情节(要求体现“以项链为线索”)。
2、理清小说结构(图表法、括号法,结构法、线索法等均可) 方案一:结构法。
部 分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序幕 自 然 段 内 容 方案二:线索法。(以项链为线索,段落层次)
()项链()-------- ( )项链() -----( )项链()----------( )项链() 三、【课堂测评】
说说玛蒂尔德思想发展过程。
2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及心理描写的作用。 一、复述故事情节。
二、合作探究
分析人物形象 (一)指点学生诵读序幕部分(1—6),思考: 1、玛蒂尔德为何“痛苦”、“苦恼”、“伤心”?请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
2、对以上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你对她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3、找出玛蒂尔德七种“梦想”的内容,并一言以概之。
4、本部分着力写女主人公的梦想、苦恼、揭示了她怎样的心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分角色朗读7—36段(陈述、路瓦栽、玛蒂尔德、佛来思节夫人各1人,共4人),思考:
1、玛蒂尔德接到晚会的请柬后,有怎样的表现?她的情绪有着怎样的变化?怎样认识她的喜与忧?
2、请找出第33、36段动作描写的句子并说明有何作用?
3
(三)默读37—100段,思考: 1、第38段心理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2、第84段心理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四)分析评价玛蒂尔德
1、学生分小组讨论:玛蒂尔德在十年艰辛生活中有什么变化?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见仁见智,多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充分体现审美主体的独特个性。)
2、重新评价玛蒂尔德
三、课堂反思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