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水质工程学下册废水处理工程试题库
等,将好养分解的产物CO2、H2O、NH3等排出,厌氧层则进行厌氧分解,产物不断排出。即通过生物膜上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污水在流动的过程中被净化。 86、生物膜法在处理工艺方面有哪些特征? (1)对水质、水量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 (2)对低温水有一定的净化功能 (3)宜于固液分离 (4)能够处理低浓度水 (5)动力费用低 (6)产泥量少
(7)具有硝化脱N功能
87、选择滤料时,应考虑哪些条件?
(1)滤料应质坚、高强、耐腐蚀、抗冰冻 (2)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3)有较大的空隙率
(4)就地取材,便于加工、运输
89、普通生物滤池有哪些方面的优缺点? 优:(1)BOD去除率高,可达95%
(2)运行稳定,易于管理,节省能源 缺:(1)负荷低,占地大,不适于大污水量处理
(2)易堵,对预处理要求高 (3)产生滤池蝇,影响环境卫生 (4)喷嘴喷洒污水较高,散发臭味
90、高负荷生物滤池运行中,处理水回流起什么作用? (1)稀释进水,并均化与稳定进水水质 (2)提高进水量,加大q
(3)抑制厌氧层发育,使臭味、滤池蝇减少 91、塔式生物滤池有哪些优缺点? 优:(1)处理污水量大,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经常运转费用低 (2)塔内微生物分层,能承受较大的有机物和有毒物质的冲击负荷 (3)由于塔身较高,自然通风良好,氧供给充足,产泥量少 缺:(1)当进水BOD浓度较高时,生物生长迅速,易引起滤料堵塞,所以进水BOD应控制在500mg/L,否则需采用处理水回流稀释措施。 (2)基建投资大,BOD去除率低。 94、试述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
(1)供氧方面同活性污泥法,采用曝气冲刷生物膜,使膜更新快,并保持活性 (2)生物膜上生物相丰富,净化效果良好 (3)兼顾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 优点:(1)抗冲击负荷强,无污泥膨胀,不需回流污泥,易于维护管理,出水水质好,污泥量少
(2)具有多种净化功能,可除N、P
缺点:可能出现滤料堵塞,布水、布气不易均匀 97、氧化塘工艺有什么优缺点? 优点:(1)构造简单
(2)维护管理方便
9 / 14
(3)效果良好 缺点:(1)占地面积大
(2)效果受气温影响较大 (3)可能引起周围污染
103、污水进入稳定塘之前,为什么应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通过预处理(1)去除悬浮物 (2)调整PH值 (3)去除有毒有害物质使稳定塘能进行正常工作,功能不受影响
114、表示污泥性质的指标主要有哪些?
(1)污泥含水率 (2)挥发性固体与灰分 (3)可消化程度 (4)湿污泥比重与干污泥比重 (5)污泥的肥分 (6)污泥的细菌组成 115、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温度 (2)污泥投配比 (3)搅拌 (4)C/N比 (5)PH值 (6)有毒物质 116、试述中温消化与高温消化有什么不同?
(1)中温消化控制温度为30~35℃,高温消化温度控制为50~55℃。
(2)高温消化比中温消化需时短,处理效率和产气率高,对寄生虫卵杀灭率高 (3)高温消化比中温消化耗热量大,保温费用高。 117、污泥投配率是如何影响厌氧消化过程?
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一般分为酸性发酵阶段和甲烷发酵阶段,两阶段起作用的分别是产酸菌和产甲烷菌,这两种细菌因世代时间的不同而使两阶段过程产生差异。若污泥投配率过大,使污泥很快转化为有机酸而使消化液PH降低,污泥消化不完全,产气率低;若污泥投配率过小,污泥消化完全,产气高,但造成消化池容积过大,利用率低,基建费用高。 118、搅拌对污泥的厌氧消化过程起什么作用,常用的搅拌方法有哪些? (1)防浮渣和沉淀及分层现象
(2)保证池中环境相同,强化微生物与污染物接触 (3)促进气泥分离,释放沼气 方法:(1)泵加水射器搅拌法 (2)消化气循环搅拌法 (3)混合搅拌法 122、两级消化工艺与两相消化工艺是否相同?为什么不同? 两级消化工艺是第一级消化池有集气罩,有加热、搅拌设备,第二级消化池不加热,不搅拌,依靠剩余热量继续消化,产生的沼气不收集。两级消化的优点是减少耗热量,减少搅拌所需能耗,热污泥含水率低。
两相消化工艺是将酸性发酵阶段和甲烷发酵阶段分别控制在各自消化池最佳环境条件下进行消化,因此消化池总容积小,加温耗热量少,运行管理方便。
125、在消化池中若出现上清液中含有BOD5和SS浓度增加,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应采取什么措施?
(1)排泥量不够 (2)固体负荷过大 (3)消化程度不够 (4)搅拌不够 根据分析具体原因采取具体措施
126、在消化池中若沼气气泡异常,它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应采取什么措施?
(1)排泥量过大,池内污泥量不足或有机负荷过高,搅拌不足,应减少排泥量或减少有机负荷,适当加大搅拌强度。
(2)由于浮渣过厚引起,应搅拌破碎浮渣层。 (3)不起泡时可暂时减少或中止污泥投配。 127、简述污泥好氧消化的优缺点? 优点:(1)污泥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降解程度高 (2)上清液BOD低
10 / 14
(3)消化污泥量少,无臭、稳定、易脱水,处置方便 (4)消化污泥肥分高,易被吸收 (5)基建投资省,运行管理方便 缺点:(1)运行能耗多,运行费高 (2)不能回收甲烷
(3)有机物分解程度随温度波动较大
133、目前,生物处理技术有许多新的工艺,如SBR、AB法、A/O、A2/O工艺和氧化沟等,创建这些新工艺的目的是什么?是根据什么(污染物降解机理)来创建这些新工艺的? 创建新工艺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对不同水质处理要求及经济有效而创建 创建新工艺的依据:
SBR法:降解机理同活性污泥法,只是间歇运行操作,使工艺系统组成简单,勿需设污泥回流设备,不设二沉池,曝气池容积减少,建设费用及运行费用均降低。
AB法:是依据生物吸附作用、生物降解作用而创建的,将两种作用分别在两个阶段完成,使各段拥有自己独立的回流系统及独特的微生物群体,处理效果稳定。
A/O:是依据厌氧放P,好氧吸收P、降解BOD,最终达到降解BOD、除P的目的,本工艺流程简单勿需投药、内循环,因此建设费用及运行费用均较低。
A2/O工艺:是在A/O工艺基础上开发的新工艺,使在厌氧时再进行反硝化脱N,好养时再进行硝化,最终达到同步脱N除P,降解BOD的作用。
氧化沟工艺:由于其结构的特点可将其分为富氧区、缺氧区,用以进行硝化和反硝化达到脱N除P效果。
136、叙述A/O法的脱N机理。 将反硝化反应装置于系统之前,使通过内循环从硝化反应器中进行充分硝化的污水在其中进行反硝化脱N。
137、曝气池和二沉池的作用和相互联系是什么?
曝气池:在有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进行好养分解降解BOD。
二沉池:使从曝气池出水携带出的生物污泥在其中进行分离,稳定出水水质,同时有贮泥作用。 联系:曝气池中微生物的量要通过从二沉池回流污泥来维持,曝气池中多余的微生物需通过二沉池剩余污泥来排除,两者共同作用才能使系统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 146、如果某污水厂经常发生严重的活性泥污膨胀问题,大致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研究,分析,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加以控制? 原因:
(1)丝状菌膨胀:
A:水质因素,含溶解性碳水化合物高,含硫化物高的废水易产生丝状菌膨胀,另外水温过高,PH偏低,营养物N、P不足及含N太高会引起丝状菌污泥膨胀 B:运行条件,曝气池负荷和DO浓度都会影响污泥膨胀
C:工艺方法,完全混合式比传统式较易产生污泥膨胀,SBR一般不易产生 (2)非丝状菌膨胀
主要由于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太高时,使污泥表面附着水大大增加引起污泥膨胀。因此应对具体原因采取具体措施加以预防。 六、工艺设计
1、试设计污水预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
污水 → 格栅 → 沉淀池 → 中和 → 出水
11 / 14
污泥 → 脱水 → 干泥
2、试设计城市污水处理的二级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 → 格栅 → 沉砂池 → 初沉池 → 生物处理 → 二沉池 → 消毒 → 出水 回流污泥 剩余污泥
浓缩→消化→脱水→干泥 3、试设计AB法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 格栅 → 沉砂池 →吸附池 →中沉池 →曝气池 →二沉池 →出水
回流污泥 剩泥 剩泥 回流污泥
4、试设计一高负荷生物滤池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 → 格栅 →沉砂池 →初沉池 →滤池 →二沉池 →出水
剩余污泥 处理水回流
5、试设计一生物转盘处理系统工艺流程
污水 → 格栅 → 沉砂池 → 初沉池 → 生物转盘 → 二沉池 → 出水 6、设计一生物转盘二级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 → 格栅 → 初沉池 →一级生物转盘 → 中沉池 → 二级生物转盘 →终沉池 → 出水
7、设计一生物转盘脱N工艺流程
硝化反应 好氧降BOD,增加DO量
污水→ 格栅→初沉池→转盘→转盘→转盘→转盘→二沉池→出水
好氧分解降BOD 反硝化脱N
8、试设计一活性污泥法脱N传统工艺流程。
12 / 1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