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验1、实验2熟悉软件开发环境及51单片机编程(学生版)
图1.1.3
(3) 程序输完后,选择“文件(F)→另存为(A)”,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带有.ASM后缀新文件名。按“保存”按钮后,程序就会以带有.ASM后缀的文件形式存储D或E磁盘上。(注意此时程序中字符会根据伟福仿真软件的设置变色。)如图1.1.4所示
图1.1.4
(4) 选择“项目(P)→编译(M)”对源程序进行汇编,如图1.1.5所示。若无错,则会在模拟的程序存储器中形成机器指令代码。
图1.1.5
(5) 选择“窗口(W)→数据窗口(D)→CODE”,观察程序存储器(ROM)中的内容。如图1.1.6所示
图1.1.6
图1.1.7是在模拟的程序存储器中形成的机器指令代码。蓝字部分为地址,黑字部分为指令代码。拖动右侧的滚动条可观察整个程序存储器空间的内容。
指令所在的地址 指令代码
图1.1.7
(6) 根据图1.1.7窗口数据,填写下列表格。(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号指令的指令编码形成)
指令编码起始地址 0000H 0003H 指令编码 21H,00H 02H,20H,00H 指令助记符 AJMP 0100H LJPM 2000H 1.2 认识51系列单片机的片内随机存储器(片内RAM)
第一部分 教学要求
一、实验目的
1、认识51系列单片机片内随机存储器(片内RAM)的空间范围; 2、认识51系列单片机片内随机存储器的区域划分; 3、掌握字节地址和位地址的概念;
4、了解R0~R7寄存器与字节地址的关系。 二、实训平台
1、PC机,台/人;
2、伟福V3.2版仿真软件或其它51系列单片机仿真软件
三、实验报告内容
项目 1 2 3 字节地址和位地址的概念描述 单片机片内随机存储器的空间使用情况观察 总成绩 形式 书面 填表 教师签名 成绩评定 (注:成绩评定等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
一、预备知识 1. RAM存储器
RAM (Random Access Memory)即随机访问存储器之意,RAM存储器是一种既可读又可写的易失性存储器,其特点是断电后所存储的信息将全部丢失,通常用来暂存运行的程序和数据。但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RAM存储器仅被用来暂存运行的数据。 2. 51系列单片机片内随机存储器的区域划分
51系列单片机片内随机存储器根据型号的不同,其存储容量为128B或256B。典型芯片的容量为128B,被划分为工作寄存器区、位寻址区和通用RAM区等三个区域。如图1.2.1所示。
其中单片机片内RAM中,最低的32个字节又被分成4个工作寄存器组,每组占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