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1高考地理精准大一轮复习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4章 第2讲 山地的形成
侵入形成岩层丙;最终经过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岩层甲。第4题,由乙处的断层可判断形成了一次褶皱;甲层的上覆岩层分布与下侧岩层分布顺序一致,说明又形成了一次褶皱,故共形成了2次褶皱。]
命题视角二 借助相关图示,考查地质构造的实践应用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下表示意某地理兴趣小组在该地野外考察中依次记录的5个观测点信息(岩层代号P—Q—S由老到新)。据此完成5~7题。
观测点 海拔/m 出露岩层代号 ① 531 Q ② 512 P ③ 563 Q ④ 615 S ⑤ 575 Q 5.图中与该小组考察的路线基本一致的是( ) A.L1线 C.L3线 6.读图可知( )
A.M处为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B.M处岩层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C.N处地貌形成以内力作用为主 D.N处断层发育,多地质灾害
B.L2线 D.L4线
7.如果要选择一处为宿营地,相对合理的是 ( ) A.① C.③
B.② D.⑤
5.D 6.B 7.A [第5题,由N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可确定N处为山谷;由M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可确定M处为山脊。从表中数据可知②处位于山谷,④处位于山脊,沿线最低海拔为512 m、最高海拔为615 m。L1、L3沿线的最高海拔没有达到600 m,L2沿线没有经过山谷,都可以排除;L4沿线先经过山谷,后经过山脊,最低、最高海拔也与表格数据相符。第6题,由表格及岩层代号P—Q—S由老到新可知,②处岩层老,两侧岩层新,此处为背斜构造,且②处位于山谷,而N处也处于山谷,故N处是背斜成谷,其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同理,M处为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岩层坚实,不易被侵蚀。根据以上材料不能判断N处是否有断层发育。第7题,结合图中四点的海拔可知,①位于N地(山谷)西侧的山坡上,②位于N地(山谷)附近,③位于N地东南侧山脊附近,⑤位于M地东南侧的山坡上。①地位于山谷附近的山坡,坡度较缓且不易受山洪影响,最适合作为宿营地,A对;②地易受山洪影响,B错;③和⑤距水源地较远,C、D错。]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例2] (2018·海南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思维流程]
信息 图中的等高线分布显示出南部为山地,交通线北部自东向西有河流流提取 经,交通线路基本上与河流平行延伸 教材 寻因 山区交通线主要沿谷地延伸,多选址于地势较为平坦之地 结合图例可判断交通线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因此图中主要交通综合 判断 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地处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形对交通选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量的大小以及水文、地质灾害等 [尝试解答] 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山区交通线的选取原则与原因 影响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原因 ①山地修建交通运输干线方式 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 的成本高、难度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线 路 走 向 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选线一般应按地形大势来确定路线的走向。原因: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 ②降低技术难度;③工程实例 西藏先有新藏、 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 ①同蒲铁路沿汾河谷地伸展;②陇海铁路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展;③襄渝线平行);③避开陡坡和断施工要安全;④降低运营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