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的艺术 老板要懂得放权
管理的艺术 老板要懂得放权
本文导读:
在企业运营正常的情况下,老板适当的放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经营手法。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而权力就意味着要为管理的事务付出精力,适当的释放权力其实就是给老板自己减压,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老板经管很累却依旧不肯放权呢? 常见的“放权”难处在于: 一、不敢放权
不敢放权,其核心原因是人的问题,关键点是授权人的信任和受权人的能力。中层提到放权,本质是要用钱,调用资源的权利。而高层领导只有在确信下属的能力可以用好、用对这些资源之后,才能做到真正的充分放权。否则即使有了授权也是空文一张,最终的决策权还是在高层手中。
韩非子说:“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敢于放权并善于放权,即是一个管理者成熟的表现,又是一个管理者取得成就的基础和条件。 二、不会放权
很多企业都认为缺乏管理人才,但很多情况不是人本身的问题,而是企业自身没有将人用好的,而问题矛盾的核心就是授权机制。对于企业放权,比较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权责不统一。高层在制定任务时通常说:“今年销售额提高多少,成本降低多少……”只明确了目标或责任,没有明确权利。所以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中层都会认为自己没有得到授权,其潜台词是:“我要的资源你没有给我,我做不成事情不是我的错,而是你的错。” 制度不匹配。有的企业高层讲:“我们的授权很明确阿,分公司多少,总监多少……”是很明确,但流程上最终的审批还是在高层手中,这样的放权形同虚设。出了问题,也没有办法追究,因为是高层签字,签字就要承担责任。
过程无控制。曾见看到过这样的一家企业,每个分公司都有一定的费用预算,有的时候到年底还是花不完,于是想出各种名目来花钱。为什么呢?因为今年的预算花不完,明年给的预算就会少。
有权不敢用。很多企业的老总都认为下属给了权不会用,其实不是不会用,更多的时
第 1 页 共 8 页
候是不敢用,既然是权力就意味着存在决策的风险,有的下属会觉得既然有风险,那为什么还用呢?
如何做到合理放权?
杰克·韦尔奇有一句经典名言:“管得少就是管得好。”乍听此言,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可是深入细想,豁然开朗:管得少并非说明管理的作用被弱化了,效率管理,可能会产生1000%的效果。
在企业内从头开始推动放权文化确实相当困难。但是,一旦推动成功,能让旅行社员工主动思考,怎样做才是对顾客、对自己单位最好的抉择。笔者为企业家成功有效地放权提供了十项要诀:
要诀一:不要只问“懂了吗”
管理者习惯性会问员工“懂了吗?”、“我讲的你明白了吗?”。这种情况下,许多对细节还不太懂的员工都会反射性地回答“知道”、“明白”,他们不想当场被主管看扁。 要诀二:明确绩效指标与期限
员工必须了解自己在放权下必须达到哪些具体目标,以及在什么时间内完成,清楚了这些才能有基本的行动方向。放权不是单单把事丢给员工,还要让他明白管理者期盼些什么。
要诀三:放权后也要适时闻问
放权以后不能不闻不问,等着他把成果捧上来。你可以不必紧盯人,但仍要注意员工的状况,适时给予“这儿不错”、“那样可能会比较好”之类的意见提点。如果任务特别需要“准时”,也可以提醒他注意进度与时间。 要诀四:为下次放权做“检讨”
每次的放权后,管理者应找员工讨论他这次的表现,以便检讨改进。旅游企业高管也可以让员工描述自己在这次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再配合管理者自己观察到的状况,做为下次放权的参考。
要诀五:放权不一定要是大事
即使只是一次再寻常不过的小事,都可以是“放权”,未必一定要是什么大方案、大计划,才叫放权。尤其对于新进员工,从小事放权起,可以训练他们负责任的态度,也建立他们
第 2 页 共 8 页
的自信。
要诀六:先列清单再放权
简单来说,主管可以先列出每天自己所要做的事,再根据“不可取代性”以及“重要性”删去“非自己做不可”的事,剩下的就是“可放权事项清单”了。这会更有系统、有条理。 要诀七:放权的限度要弄明白
有些员工会自作主张,做出一些超出放权的事。因此最好在放权时能特别交待“底限”,一旦快触碰到了,他们就应该刹车,这可以防止他们擅自跨过界限。 要诀八:找对你打算放权的人
你所指定的人,如果经验多但对于该项任务不擅长或意愿较低,未必会比经验较浅、有心学习而跃跃欲试的人适合。 要诀九:排定支持措施
告知员工,当他们有问题时,可以向谁求助,并且提供他们需要的工具或场所。当主管把自己的工作分配给员工时,确定也把权力一起转交。此外,主管要让员工了解,他们日后还是可以寻求主管的意见和支持。 要诀十:放了权就该适度放手
与其紧迫盯人,不如在开始时就交待清楚,然后放手让员工做。这样管理者既可以省一些精力,员工也可以试一试自己的能力。
放权,其实就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敢于将权力下放给他人,就证明了你对他人的信任,反而也说明了你自身的自信。一个好的管理者懂得放权,也敢于放权,要知道,合理的放权不仅不会削弱你的影响力,相反,有感于你的栽培,你的影响力只会更加深入人心。
第 3 页 共 8 页
领导要学会放权 企业才能领先
时间:2009-07-24 09:38来源:牛津管理评论 作者:王明塞
“如果我不放权,那么我的短处就会暴露,而我的精力也会更多地被消耗在大量的日常事务中,牵制我长处的充分发挥。对公司整体来讲,这是致命的。”张庆说。他是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CEO、首席顾问。
在公司从创立至今的发展中,张庆曾先后两次放权。尽管两年前走了放权“弯路”,但张庆明白,放权是企业发展必需的。在吸取之前的“弯路”经验后,张庆再次放权,让公司走上了规范之路,自己也得以“轻装”上阵。
陈涛的放权看起来更加“彻底”:作为一家DESIGN HOUSE的创立者,陈涛通过放权来完成从软件开发员到老板的转型。放权之前,陈涛和他的几个合伙人要完成20多个模块的制作,如今,陈涛和合伙人手中握着的模块数量仅剩3个。
放权,让张庆和陈涛得以扬长避短,从琐碎的业务和日常事物管理中抬头审视战略。但也有朋友担心他们的手下羽翼丰满后“叛逃”,不过陈涛自有分寸,他“已经把最核心的握在自己手里了”。
公司业务越来越多,创业者越来越忙,越来越累,开始对亲力亲为显得力不从心,于是想到放权,但是又担心放权后产生的不良后果。所以,困惑、挣扎??而后又在阵痛中不断反复。这是那些成长迅速的创业型组织的典型症状。
“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10个人的时候,你要走在最前面;100个人的时候,你要走在中间;1000个人的时候,你要走在后面。每个创业者都希望自己成为“上君”之才,放权就是创业者不得不过的一道槛,当然放权有放权的艺术和风险。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评价说:“放权相当于投资,大致的概率是每培养5个项目经理,可能其中有一个人会流失,如果领导人打算放权,前提是能够接受有人出去单干。”
解放自己 成就团队
“我并不在乎个人权力有多大,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团队品牌价值的体现。”张庆告诉记者。
作为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CEO、首席顾问,员工一向把张庆当做他们的精神领袖,而张庆却更愿意把自己放在主教练的角色里。
公司创办之初,只有13人,而张庆就是这13人中的精神领袖。“那段时间确实很辛苦。”张庆告诉记者,创业初期的辛劳,至今仍历历在目,“当时在公司管理上我要花很多心思,在员工培训上要花一定时间,在公司的品牌拓展方面我也会花时间接受采访,还要写专栏文章,而且担任公司的首席顾问,客户希望我亲自出席,所以还要谈许多重要的案子,包括方案的创意、修改等一系列工作。”
第 4 页 共 8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