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知觉及其相关内容与管理

社会知觉及其相关内容与管理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4 16:14:33

第四章 社会知觉及其相关内容与管理

[内容概要]本章主要包括社会知觉的概念、种类、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及

偏差;组织印象的形成法则、印象管理及策略;决策行为的过程、类型、影响因素;归因偏差的概念、种类、形成因素、归因训练等。并依据社会知觉、印象管理、决策行为、归因偏差的理论对管理中的现象进行针对性管理。

[学习目标]把握社会知觉、印象管理、决策行为、归因偏差的基本原理,

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设计对应的管理方略。

第一节 社会知觉的概述

个体在与其他人交往时,首先要认识、把握对方的心理状态及特征,以便对其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而且,个体还要考察自己的心理特质、动机、态度和情感等,驾驭自己给人的印象,以便较好的与人交往。为此,个体必须广泛地收集关于他人以及自己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判断和解释。这就涉及到社会知觉的问题。社会知觉是外部世界与个人心理世界建立联系的桥梁和开端。人怎样知觉别人和周围世界?为什么人们许多时候不能形成对世界客观的了解?哪些因素影响人们社会知觉的准确性?。。。。。。通过了解社会知觉的过程和知觉偏差,可以使管理者更准确地了解他人,更有效地表达自己,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一、社会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指人对外界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人将感觉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组合,从而形成完整映象的过程。普通心理学研究的知觉大多是物知觉或一般知觉,而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自己的知觉。它包括感知、判断、推测和评价在内的社会心理活动。

社会知觉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此前,心理学家大多局限于对物体知觉的研

究过程,忽视了知觉主体本身的欲望、价值、情感等因素对知觉的影响。1947年,心理学家布鲁纳最先提出“社会知觉”的概念,指出知觉不仅决定于客体本身,也决定于知觉者的目的、需要、态度与价值观,即指明知觉者的社会决定性。50年代之后,社会知觉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80年代之后,社会认知已经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领域。社会认知更侧重于认知结构或图式的概念来探讨社会知觉的过程。社会认知的研究给传统的社会知觉研究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我们更能了解社会知觉背后的认知过程。

二、社会知觉的种类与过程 (一)社会知觉的种类 1.对他人的知觉

对他人的知觉是指与他人交往时通过对他人的外部特征的观察,来判断他人的需要、动机、兴趣、情感和个性等心理活动的过程

2.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知觉。是知觉者和被知觉者情感交流的过程。它是社会知觉最核心的部分。

3.角色知觉

角色知觉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所处的特定的社会与组织中的地位的知觉。角色是在涉及到他人的社会活动中社会对某一特定对象所期望的一种行为模式。它反映一个人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以及相应的权利、义务、权力和职责。

4.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是指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的知觉。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是个体的自我观念。主要包括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

(二)社会知觉的过程 1.寻找意义

面对信息时,知觉者总是尽力获得一个关于刺激物的有意义的印象。人对每一则信息的理解都要依赖于信息所处的背景。

2.注重显著性信息

人们在形成印象时遵循图像——背景原则,即直接关注那些从背景中突出出来的刺激——图像,而对于图像所处的背景或环境注意较少。人们总是利用那些最显著的刺激线索形成印象。

3.对信息进行类比

在社会知觉中,个体往往将信息分门别类的处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总是倾向于以一定的标准将人归类。这一过程就是类别化。类别化在社会知觉中可以加快信息加工的速度、简化人的认识过程,但是,类别化常常导致社会知觉出现错误,因为过分简化会隐没了某些个体身上独特的东西。

4.运用图式

图式是过去经验中形成的关于人、群体、角色或事件等的一套有组织的认知系统或架构。当我们接触外界事物时,常在记忆中检索那些与输入信息最符合的图式与之对照,加以理解与解释,这个过程称之为图式加工。社会图式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即个人图式、角色或群体图式、事件图式。

三、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一)认知者的经验

经验不同,认知者对相同的认知对象会有不同的结果。现代社会心理学用“图式”概念来解释这一现象。图式,就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人往往是经验主义的,过去的经验会对其未来认识事物的过程和结果产生影响。进行社会知觉时,图式对新觉察到的信息起引导和解释作用,如果大脑里没有解释新信息的图式,则需要形成新的图式。

图式的主要作用 1.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

个体知觉他人,往往与图式有关的信息处于注意的中心。对注意对象的选择,认知者未必能意识到.

2.影响记忆

个体在社会知觉中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 3.影响自我知觉

个体会根据已有的自我图式,加工有关自己的信息。自我图式是个体在已往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概括性的认识。

4.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

个体知觉他人,看见的往往是他想看见的东西,即个体倾向于用图式解释知觉对象。 (二)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

由于动机和兴趣不同,个体选择认知对象会有所不同。个体往往忽略他不感兴趣的事情,集中于他感兴趣的事情。同样地,能满足认知者需要,符合其动机的事物往往成为注意的中心与认知的对象。

(三)认知者的情绪

处于积极情绪状态下的认知者倾向于给他人赋予积极品质,用积极的“眼光”知觉他人; 反之则用消极“眼光”去知觉他人。比如一个在单位得到领导大会表扬的人,会忽然觉得周围的人都那么亲切。

四、社会认知的偏差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尤其是看待别人时,往往受到各种偏见的影响而造成社会知觉的歪曲,对别人的行为做出错误的归因判断。研究在社会知觉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偏见和归隐,对于做好人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造成社会知觉偏差的原因,大致可归纳如下:

1.知觉的选择性。由于人们对社会刺激的态度不同,往往会对有些事物持积极倾向,对另一些事物持消极倾向,听而不闻,或闻、听后未加重视。这种对客观事物不同的知觉倾向就成为知觉行为的选择性。这种“各取所需”的现象,是由于各人的背景、兴趣和经验的不同而造成的。

2.知觉的理解性。知觉不仅是对某一事物的感觉,还包括对这一事物赋予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人们往往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需要来理解事物,就会造成对客

搜索更多关于: 社会知觉及其相关内容与管理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四章 社会知觉及其相关内容与管理 [内容概要]本章主要包括社会知觉的概念、种类、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及偏差;组织印象的形成法则、印象管理及策略;决策行为的过程、类型、影响因素;归因偏差的概念、种类、形成因素、归因训练等。并依据社会知觉、印象管理、决策行为、归因偏差的理论对管理中的现象进行针对性管理。 [学习目标]把握社会知觉、印象管理、决策行为、归因偏差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设计对应的管理方略。 第一节 社会知觉的概述 个体在与其他人交往时,首先要认识、把握对方的心理状态及特征,以便对其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而且,个体还要考察自己的心理特质、动机、态度和情感等,驾驭自己给人的印象,以便较好的与人交往。为此,个体必须广泛地收集关于他人以及自己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