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5年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的加减法(一)电子表格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课 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 课 型 新 授 课 时 第 22 课时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1.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 2. 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教学目标 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 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难点:体会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道理。 教具、学具 课件、学具盒 准 备 教 学 过 程 一 次 备 课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谈话:同学们!春天到了。校园里的小树刚刚醒来,她们穿上了鲜亮的绿衣裳;小草也从土里偷偷里钻出来了;花坛里鲜花盛开!校园里真是美极了!为了保护好这美丽的校园,我们要开展一次绿色行动。 你知道行动中要做些什么吗? (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 二次备课 三次备课
提问: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预设: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一)解决“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怎样列式? 提问:26+3同意吗?你为什么用加法? 提问:26+3等于多少呢?请你独立思考想办法进行计算,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看谁的方法算得又对又快。 谈话: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计算方法,请你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介绍你们组的好方法。 预设1:我是用小棒摆的:先摆26根,再摆3根,数一数,一共有29根。 预设2:我是这样数的:26往后数第3个数是29。27、28、29。 预设3:我是这样算的:26 + 3 = 29(个) 20 6 9 预设4:我是这样想的:6+3=9 20+9=29 预设5:我是拨的计数器:先拨出26,再拨3,也就是说26和3 合起来是29。 追问:为什么3要拨在个位上?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明白加一位数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 评价:同学们的方法可不真少,你觉得哪种算法最快,最简单?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我们再来练习几道怎么样? 小练习:21+8= 4+53= (引导学生变算边说出算法。可先在练习本上写一下,然后在进行解说。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几种方法的相同点啊? 小结:你们观察的真仔细!这几种方法都是先把几个一合起来,再与几个十合成两位数。 (二)解决“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谈话: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解决了一个问题,现在请你自己解决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列式并计算结果,试试吧。 列出算式: 26+30=□(棵) 或30+26=□(棵)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吗?请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提问:谁愿意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大家听? 预设1:我是用小棒摆的:先摆26根,再摆30根,数一数,一共有53根。 预设2:我和他摆的不太一样:先拿出2捆和6根,又拿出3捆,一共有5捆和3根,即有5个十和6个一,所以是56。 预设3:我是这样算的:26 + 30 = 56 6 20 50 预设4:我是这样想的:20+30=50 50+6=56 预设5:我是拨的计数器:先拨出26,再拨30,也就是说26和30合起来是56。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明白加整十数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谈话:同学们我们刚才解决的两个问题,想一想在计算26+3和26+30时有什么不同? 预设:计算26+3时,3和个位上的6相加,计算26+30时,这里的“3”和十位上的2相加。 提问:那为什么这两道题中的“3”一个与个位上的数相加,一个与十位上的数相加? 预设:因为第一个题中的“3”表示3个一,第二个题中的“3”表示3个十。 谈话:奥,老师明白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时是先几加几,再几十加几。两位数加整十数,计算时是先几十加几十,再几十加几。也就是说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大家都明白了吗?
揭题:大家真是太棒了!你们已经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谁来总结一下方法呢? 小结:同学们要记住只有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减。计算时先算个位,再算十位。 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 自主练习第1题照样子拨一拨,算一算。练习时,先让学生看图计算,然后进行其他题目计算。 2. 自主练习第2题,练习时,先让学生读懂题意,再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谈话:时间过得很快,这节课就要结束了,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总结:回家再家中找一找有关的数学信息,和家长说一说提出相关的问题,把你喜欢的算法和家长分享一下,共同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这节课就上到这吧,下课。 一次习惯培养 从本学期开始,培养学生正确填写单位名称,养成不错不掉单位名称的好习惯。 习惯培养 二次习惯培养 三次习惯培养 一次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二次教学反思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