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食品安全管理复习资料

食品安全管理复习资料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9:42:47

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① 发病与特点的食物有关;

② 潜伏期间,来势急剧,呈暴发性; ③ 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④ 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性

细菌性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分类:感染型、毒素型、混合型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

(1)牲畜屠宰时及畜肉在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受到致病菌的污染

(2)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在不适当的温度下存放,食品中适宜的水分活性、pH及营养条件使食物中的致病菌大量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

(3)被污染的食物未经烧熟煮透或煮熟后又受到食品从业人员带菌者污染等,食用后引起中毒。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措施 防止沙门氏菌污染 防止动物生前感染

防止动物宰后污染(人交叉污染) 防止食品熟后重复污染(加工) 控制沙门氏菌繁殖(低温) 杀灭沙门氏菌(加热)

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措施

管理传播源:通过自报、互报、门诊、巡诊等办法早发现腹泻病人 切断传播途径:搞好给水卫生

加强生产经营控制:从生产加工过程保证食品安全

提高个人控制措施:低温保存彻底煮熟后食用应充分加热剩菜、洗净双手

世界卫生组织安全制备食品的十条准则 (1)选择经过安全处理的食品

经过处理的食品可以提高安全性和保存期。 (2)彻底加热食品

许多生的食品,如家禽、肉类及未经消毒的牛奶常被病原体污染,彻底加热可杀灭病原体。要使食品所有部位的温度都达到70℃以上。冷冻的肉、鱼和家禽必须彻底解冻后再加热。 (3)立即食用做熟的食品

烹调过的食品冷却至室温时,微生物已开即繁殖。放置时间越长,危险性越大。从安全角度考虑,食品出锅后应立即吃掉。 (4)妥善贮存熟食品

当必须提前做好食品或保留剩余食品时,应把这些食品贮存在60℃以上或10℃以下的条件下。如想贮存 4个~5个小时以上,必须照此办理。婴幼儿食品不得贮存。引起大量食源性疾病的一个常见原因,是把许多热食品放在冰箱里, 超过了负荷, 食物温度不能很快下降,中心温度较长时间保持在10℃以上,致病菌很快大量生长繁殖,达到中毒量。

(5)彻底再加热熟食品

这是消除微生物的最好办法。微生物在贮存时也许已经生长繁殖(适宜的贮存仅能减慢微生物的生长,但并不能杀灭它们)。再次彻底加热是指食品所有部位的温度至少达到70℃。 (6)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

经过安全加热的熟食品稍微接触生食品就会被污染。交叉污染可能是直接的,即当生肉接触熟食时即可发生。交叉污染还可能是隐蔽的。 (7) 反复洗手

(8) 必须精心保持厨房所有表面的清洁

由于食品极易受污染,所以用来制备食品的所有用具的表面都必须保持绝对干净。 (9)避免昆虫、鼠类和其它动物接触食品

各种动物常常携带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最好的方法是将食品贮藏于密闭容器里。 (10) 使用净水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不安全食品危害的来源及分类

(1)食品本身含有或自身变化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

(2) 食品加工、储存、处理不当过程中自身形成的有害物质 (3) 外界污染造成

(4) 食品加工过程中有意加入的成分 危害:生物、化学、物理危害

食物过敏:是人体免疫系统对特定食物产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

天然有毒物质:生物碱、甙类(氰甙、皂甙)、有毒蛋白和肽(性质及危害:致畸、致癌、致突变、致幻、胃肠毒、细胞毒、血液毒、神经毒)、酶

解毒处理的几项原则:

① 清除毒物:催吐、洗胃、导泻。

② 应用有效解毒剂:中和法、吸附法、沉淀法。还可应用与其主要毒性作用相拮抗的药物。 ③ 促使体内毒物排泄:输液、利尿、换血、透析等。 ④ 对症治疗

动物性毒素:河豚鱼毒素、组胺、甲状腺毒素、贝类毒素 河豚鱼的有毒部位主要是卵巢(毒性最大)和肝脏

贝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神经性贝类毒素、遗忘性贝类毒素

化学性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1. 发病无传染性;

2. 植物性食品中的果蔬类食品在化学性食物中毒中多见,其次是动物性食品; 3. 一般在进食后不久即发病,摄入量多的发病时间短、病情重;

4. 发病一般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有发生,第三季度发病率相对较高; 5. 发病无地域性,但农村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高于城镇,多发生在家庭。

食品流通安全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食品质量变化类型: 物理:主要指食品在流通过程中受外力作用所发生的机械性损伤、水分变化、香味物质挥发、对环境异味的吸附等。

水分变化和机械性损伤对食品质量的影响很大

化学:主要包括食品中有些成分的分解、缩合或相互之间发生的化合、聚合,以及它们与空气中氧所发生的氧化反应等。 生理生化:主要指鲜活和生鲜食品在流通过程因生命(或酶)活动的延续而引起的质量变化。 微生物:细菌引起的腐败、霉菌引起的腐败、酵母菌及某些细菌引起的发酵等

水果的腐败主要由酵母和霉菌引起,蔬菜的腐败主要由细菌活动引起

食品贮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 使用化学药剂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交叉污染问题

食品贮藏条件不当引起的安全问题 食品辐照贮藏的安

食品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控制措施: (1)装卸场地环境卫生条件差,对食品造成污染;

(2)没有建立专车、专船、专用容器的食品运输管理制度,而是与其他物品甚至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

(3)某些需要特殊运输条件(冷链运输)的食品与普通食品混装、混运; (4)有特色气味的物品和易于吸收气味的食品混运,使其失去食用价值;

(5)采用非食品用的包装容器(如集装箱、集装袋、周转箱等)作为输运时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容器;

(6)运输过程中的野蛮装卸,致使包装物破损或食品受损; (7)缺乏防雨、防尘设施。

提高我食品流通安全的对策:

(1)积极推行和建立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 (2)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标准协调机制。 (3)建立规范的流通市场管理体系。 (4)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和保障体系&食品安全 国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目标

(1)减少食源性疾病,保护公众健康;

(2)保护消费者免受不卫生、有害健康、错误标识或掺假食品之危害;

(3)维护消费者对食品体系的不信任,为国内及国际的食品贸易提供合理的法规基础,促进经济发展。

食品风险分析:

风险管理是起点和目标、风险评估是核心和基础、风险交流是基本要求和途径

食品安全监管

是指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机构实施的强制性管理活动,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保护,确保生产、处理、储存、加工直到销售的过程中食品安全、完整并适合于人类食用,同时按照法律规定诚实而准确地贴上标签。

从农田到餐桌:

生产安全、加工安全、流通安全、销售安全

1产地环境要求:是为了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安全关,主要包括种植(养殖)过程中的环境、土壤和水的质量标准;

2生产技术规程:是指食品初级生产,要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农药、兽药和激素等化学品的投入及使用,以减少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量。

3加工技术规程:是指加工产品的生产,要严格控制加工的设施环境、原材料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以防止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的污染。

4包装贮运技术标准:是为了防止食品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要对包装材料、运输工具以及贮运条件等进行控制。

中国生产的安全食品广义的包涵四个层次,即常规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搜索更多关于: 食品安全管理复习资料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① 发病与特点的食物有关; ② 潜伏期间,来势急剧,呈暴发性; ③ 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④ 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性 细菌性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分类:感染型、毒素型、混合型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 (1)牲畜屠宰时及畜肉在运输、贮藏、销售等过程中受到致病菌的污染 (2)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在不适当的温度下存放,食品中适宜的水分活性、pH及营养条件使食物中的致病菌大量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 (3)被污染的食物未经烧熟煮透或煮熟后又受到食品从业人员带菌者污染等,食用后引起中毒。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措施 防止沙门氏菌污染 防止动物生前感染 防止动物宰后污染(人交叉污染) 防止食品熟后重复污染(加工) 控制沙门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