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15:27:35

C、 复杂事物或过程中包含许多矛盾,这些矛盾也是不平衡的,其力量、地位、作用都是不一样

的。

② 二者相互依赖。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对事物的性质影响和

作用。

③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 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关系: 关系 区别 外延 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就是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则可有多个 主、次矛盾将的是“矛盾体”,可以称“一个”或“一种”。正因为主、次矛盾都是“矛盾体”,其内部都包含着矛盾双方,所以主次矛盾都有各自的矛盾的主次方面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其原因是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支配作用 矛盾主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就“统一矛盾”的双方比较而言,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个,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格 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是“矛盾侧面”,所以,只能叫“一方”或“方面” 内涵 作用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其原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面超过矛盾点额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 方法论意义 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要求做工作要抓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看问题要把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有不忽视一般。 握病根制和主流,但又不忽视支流 实践方面 判断主要矛盾的字眼“重点”“中心”“关键”“突破口” 联系 “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实质”“九个指头”“优势” ① 都是将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都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 ② 都是重点论所要把握的重点 ③ 主要矛盾中也存在矛盾的主要方面,两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4、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2) 两点论: ① 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② 既要看到矛盾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次要方面。 (3) 重点论: ① 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

②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4) 关系:

①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 ② 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③ 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市错误的,要反对以点论和均衡论。 (二)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

方法。

2、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从实际出发,集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

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

4、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只有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

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一、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一) 辩证否定关于创新意识

1、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1)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肯定方面:事物中维持其存在,保持其性质和现状的方面 否定方面:事物中促使其灭亡和向它事物转化的方面

(2) 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 辩证的否定的特征:

(1) 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2) 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西区、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肯定有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事旧事物中过时的内容,保留的事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4、 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1) 肯定一切是错误的,因为它抹杀了新旧事物之间的界限。从根本上否定了事物的发展。

(2) 否定一切也是错误的,因为它割断了新旧事物间的内部联系,实际上也是否认了事物的发展。 (3) 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5、 辩证法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否定的动力 粉定和肯定的关系 否定同发展、联系的关系 6、 辩证的否定的方法论要求: (1)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 任何书本上的知识都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谁也不可能“一眼望穿天下事,一书写尽天下理” (3) 权威往往比普通人更能准确解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但任何权威不可能永远正确,永远不犯

错误

(4) 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

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二)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精神 1、 辩证的革命批判精神含义:

(1)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

灭亡的理解。

辩证法的否定观 事物的否定式事物内幕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否定中包含肯定,肯定能够包含否定,发展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 辩证否定及时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是“扬弃” 形而上学否定观 事物的狗定式事物的外因作用的结果,是外力、主观加于事物的。 否定和肯定都是绝对的,要么一切否定,要么一切肯定 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中断,不是“扬弃” (2) 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地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3)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 辩证的革命批判精神:

A、 事物的存在对于他赖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来说是有理由的、必然的 B、 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原来存在的理由就会丧失 C、 没有否定就没有质变,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具有创新意识。

(1) 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 创新: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3) 方法论要求:密切关注变化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琛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存照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一)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 科技创新,就是要使科学技术成为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 2、 “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3、 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

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1、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就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2、 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

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三)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1、 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1) 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

(2) 不同的实践活动决定着思维活动的不同性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内容

(3) 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类认识的对

象和范围日趋广阔,算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

2、 创新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3、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任何社会进步和发展,归根到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 (1) 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没有创新,我们就失去了追寻真知的可能。

(2) 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没有创新,我们就不能在变化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急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

(4) 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一、 社会发展的规律 (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 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 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 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不同决定了了社会意识具有多样性、时代性、阶级性等特征。)

(2)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3)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是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4) 社会存在的变化会在社会意识中反映出来。 4、 比较: 物质与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研究对象 整个世界 人类社会 内容 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5、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 从两方面把握:

A、 社会存在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绝对的; B、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有时会有一定的不一致性。 (2) 社会意识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性质不同,反作用也不同。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

识能正确预见社会发展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6、 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7、 小结:

(1) 历史唯物主义根本观点:成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 基本观点:实践观点,认为社会生坐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一。 社会生活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

和更替。

(2) 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3)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4)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行业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 含义:

A、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 B、 上层建筑: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2) 二者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 结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

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3、 贯穿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人类关于社

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搜索更多关于: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C、 复杂事物或过程中包含许多矛盾,这些矛盾也是不平衡的,其力量、地位、作用都是不一样的。 ② 二者相互依赖。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对事物的性质影响和作用。 ③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 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关系: 关系 区别 外延 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就是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则可有多个 主、次矛盾将的是“矛盾体”,可以称“一个”或“一种”。正因为主、次矛盾都是“矛盾体”,其内部都包含着矛盾双方,所以主次矛盾都有各自的矛盾的主次方面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其原因是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支配作用 矛盾主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就“统一矛盾”的双方比较而言,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个,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格 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是“矛盾侧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