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简述增强规划法制意识促进城市化和公共事业的发展(一)

简述增强规划法制意识促进城市化和公共事业的发展(一)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21:48:00

简述增强规划法制意识促进城市化和公共事业的发展(一)

一、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经预言,下一个世纪,中国城市化和新技术革命是21世纪影响人类的两件重要的大事。中国的城市化正在牵动着世界神经,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城市化的深刻意义不言而喻。城乡一体化的有效方式就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强宏观规划的作用是城市化成败的关键。 (一)强化科学规划意识,增强做好城市规划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科学的规划是城市发展历史经验的总结 《汉书·晁错传》中记录有:古之徙远方以实广虚也……然后营邑立城,制里割宅,通田作之道,正阡陌之界……使民乐其处而有长居之心。短短几行字,概括了当时经营边疆城市规划建设的原则和过程。从城镇选址到土地规划、城市与房屋等等都要善加规划,作为整体的建设体系进行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迁去的人对他们所居住的新环境感到满意,有长远定居的打算,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不乏上述规划思想。千百年来,正是在这些大小不同的城镇中心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各色城镇兴起,作为载体,孕育了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包括建筑文化的发展,这是中国文化不可忽略的部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西方国家在城市规划上的得与失,这些经验教训都是我们必须要引以为戒的。科学的规划是对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导向。科学的规划是提高科学化、民主化的程序产生的,是城市发展最重要的政策,在引导城市发展中起着龙头作用。“规划好才能保证城市化又好又快的发展,规划不好不仅影响当代,还会殃及子孙。”坚持规划的导向作用,维护其权威性,有利于保障城乡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作用,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措施。今年1月1日,我国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强调了其在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是今后城镇发展建设的根本依据。要切实增强规划的严肃性,立足于“今天的规划要为明天的发展负责任”的责任意识,对城镇建设规划力求科学,一旦经过程序制定下来就不应再被随意改变,即使要改也要经过法定程序,由政府、专家、公众共同参与,严格程序、监督实施。 (二)加强对规划的正确理解,用科学的规划加快城市建设城市规划要贯彻统筹兼顾的思想 统筹兼顾是城市规划的最本质的内核,是城市规划的精髓。国家公布施行《城乡规划法》,正是统筹城乡发展思想的体现。制定城市规划要统筹兼顾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促进城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城乡规划的一体化,有助于引导城乡建设的一体化。同时能够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城市发展的支撑和扩散,使各方都能统筹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要突出人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和发展条件,有利于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我们建设城市的根本目的,也是城市规划的根本原则。制定和协调城市规划是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稳定的一个重要手段,要充分考虑城市全体居民的需要。要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城市文化的关注点。在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进入城市,第一需要就是要有就业、发展的机会,编制规划就要首先把完善就业功能放在突出位置,要在城市留出空间。同时,要充分考虑城市在教育和医疗方面的设施建设,把塑造城市形象和便民利民结合起来,注意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体现对自然的保护和人的深度关怀,提高市民的便捷感、安全感、舒适感。 城市规划要突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实现城市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在城市规划中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首先要注意完善城市的功能。功能完善是城市品质的重要内涵,在规划中要注意城市的生产功能、消费功能、就业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全面配套,使城市产业的发展与提高居民生活的质量相适应。其次,要根据城市的资源禀赋来

规划城市发展。城市规划要根据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充分考虑城市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合理的确定城市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的规模,明确划定禁止建设、限制建设、适宜建设的范围,防止盲目扩大城市规模。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集聚积累发展要素,配置各类发展资源,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强公共事业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 (一)要将加快公共事业发展

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公共事业建设必须把规划放在首位,制定高质量的规划是决定公共事业建设成效与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城乡统筹为原则,从快速城市化和区域发展的总体上考量、制定、调整和完善公共事业发展规划。在制定、调整和完善具体规划时,坚持打破城乡分割、村与村分割的局面,在道路、交通、水系、污水处理等城市公用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上,以新市镇为中心进行谋划;同时注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规划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搞好农村养老和城镇养老保障政策的衔接。充分考虑城市发展扩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城乡衔接以及村落整体搬迁、村落撤并等诸多因素,防止由于规划不科学而导致的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等问题的出现。

(二)加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事业管理制度

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责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政府、社会和市场多主体参与、协同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事业服务的局面。一方面,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发挥政府在公共事业产品供给中的主导性作用。把加强公共事业服务和管理作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强化政府提供公共事业服务、促进社会平等、保障社会安全的职能。另一方面,要为社会和市场组织参与公共产品供给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以各种形式进入公共事业,满足群众对公共产品和服务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如在城市大型公用设施建设上可采取BOT等形式,有的公用设施也可由国家投入,公司负责运营管理;制定有关政策支持民间兴办农村高中和幼儿园,允许合作经营乡镇卫生院,鼓励社会、个人投资兴办医院和医疗诊所,引导社会力量投资文化建设;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制定和完善企业、团体和个人捐赠公用事业的政策,为加快公共事业发展筹集资金、设备,吸收志愿人员。但不论什么方式,政府都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主体,这是由政府代表国家行使的公共权力决定的;民众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主体,只有民众的广泛参与,公共事业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因此,政府一定要发挥好监管作用,充分运用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等管理手段,以及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管理方式,逐步建立统一、公开、公平、公正的现代公共事业服务体制。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简述增强规划法制意识促进城市化和公共事业的发展(一) 一、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经预言,下一个世纪,中国城市化和新技术革命是21世纪影响人类的两件重要的大事。中国的城市化正在牵动着世界神经,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城市化的深刻意义不言而喻。城乡一体化的有效方式就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强宏观规划的作用是城市化成败的关键。 (一)强化科学规划意识,增强做好城市规划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科学的规划是城市发展历史经验的总结 《汉书·晁错传》中记录有:古之徙远方以实广虚也……然后营邑立城,制里割宅,通田作之道,正阡陌之界……使民乐其处而有长居之心。短短几行字,概括了当时经营边疆城市规划建设的原则和过程。从城镇选址到土地规划、城市与房屋等等都要善加规划,作为整体的建设体系进行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迁去的人对他们所居住的新环境感到满意,有长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