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福建省福州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解析版)

【生物】福建省福州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解析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13:32:48

D. 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时,x——时间与y——种群增长率的关系 【答案】B 【解析】

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如果是协助扩散,则与氧气浓度无关,如果是主动运输,与氧气浓度的关系是先上升后稳定,A项错误;当底物浓度足够大时,酶的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B项正确;细胞分化过程中,染色体种类不变,C项错误;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时,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D项错误。

19.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时,需要用8%的盐酸进行解离,促进染色剂的进入 B. 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可用卡诺氏液对细胞中染色体进行染色 C. 玉米种子捣碎后的提取液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出蛋白质 D. 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通过预实验减小误差 【答案】C 【解析】

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时,8%的盐酸能将细胞杀死,使线粒体不能染色,A项错误;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用卡诺氏液对细胞进行固定,B项错误;玉米种子中含C项正确;有淀粉、蛋白质等有机物,用双缩脲试剂可以检测出玉米种子提取液中的蛋白质,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进行预实验的目的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不是减小误差,D项错误。

2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 B. 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侵入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C. 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通过胞吞进入下一个神经元发挥作用 D. 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增加 【答案】D 【解析】

吞噬细胞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A错误;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

别是能够侵入T淋巴细胞,使T淋巴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属于免疫缺陷病,B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进入组织液,与突触后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作用,C错误;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则血液流经肝脏后肝糖原分解,血糖浓度会增加,D正确。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有:

(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3)免疫缺陷病: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后天获得的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

21.黄猿蚁是聚果榕上常见的蚂蚁种类,它能捕食在榕果表面产卵的寄生榕小蜂,减少寄生榕小峰在榕果表面上的产卵;但是它对进入榕果的传粉榕小蜂捕食较少,那些有黄猿蚁栖息的榕树上榕果种子产量较大。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黄猿蚁与聚果榕之间存在能量流动关系

B. 两种榕小峰、黄猿蚁、榕树之间存在共同进化 C. 寄生榕小蜂与传粉榕小峰之间存在寄生关系

D. 传粉榕小峰与聚果榕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答案】B 【解析】

的黄猄蚁与寄生榕小蜂之间是捕食关系,存在能量流动,A错误;由分析可知,两种榕小峰、黄猄蚁、榕树之间存在共同进化,B正确;寄生榕小蜂与传粉榕小峰之间不是寄生关系,寄生榕小蜂与聚果榕是寄生关系,C错误;传粉榕小峰与聚果榕之间存在捕食关系,但是不存在竞争关系,D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的共同进化

【名师点睛】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

(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 (3)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 (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 ①体内寄生:人与蛔虫、猪与猪肉绦虫;

②体表寄生:小麦线虫寄生在小麦籽粒中、蚜虫寄生在绿色植物体表、虱和蚤寄生在动物的体表、菟丝子与大豆。

③胞内寄生:噬菌体与大肠杆菌等。

22.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种间关系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 新物种只能通过自然选择过程形成,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C. 同一种群的雌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雌雄个体之间则不能 D. 喷洒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而使害虫朝抗药性逐渐增强的方向进化 【答案】D 【解析】

A项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新物种可能通过染色体组的加倍在短时间内完成,B项错误;不需要通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同一物种的雌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C项错误;喷洒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而使害虫朝抗药性逐渐增强的方向进化,D项正确。

23.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 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关于“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及实验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可能为培养时间过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B. 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 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D. 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

P是DNA的特征元素,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在侵染大肠杆菌时,能够进入到细菌体

内,但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原因可能是时间偏长,噬菌体大量繁殖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A正确;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则上清液中应该没有放射性,B错误;不论离心时间多长,上清液中也不会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C错误;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是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

24.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等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DNA结构潜心研究了3年,意识到DNA是一种螺旋结构。1953年,沃森、克里克构建了DNA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分享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描述有误的是( )

A. DNA分子是由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相互连接而形成的生物大分子 B.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形成的 C. 脱氧核糖核苷酸相互连接形成DNA能够产生水

D. 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并且游离的磷酸基位于同一端 【答案】D 【解析】

DNA分子是由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相互连接而形成的生物大分子,A正确;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形成的,B正确;脱氧核糖核苷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相互连接形成DNA,因此DNA的合成能够产生水,C正确;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并且游离的磷酸基位于两端,D错误。

25.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合理的是( ) A. 植物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B. 植物的生长发育从根本上说是激素调节的结果 C. 生长素与赤霉素能够协同促进果实发育 D. 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存在反馈调节 【答案】C 【解析】

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而是发挥调节作用,A错误;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D. 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时,x——时间与y——种群增长率的关系 【答案】B 【解析】 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如果是协助扩散,则与氧气浓度无关,如果是主动运输,与氧气浓度的关系是先上升后稳定,A项错误;当底物浓度足够大时,酶的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B项正确;细胞分化过程中,染色体种类不变,C项错误;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时,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D项错误。 19.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时,需要用8%的盐酸进行解离,促进染色剂的进入 B. 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可用卡诺氏液对细胞中染色体进行染色 C. 玉米种子捣碎后的提取液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出蛋白质 D. 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通过预实验减小误差 【答案】C 【解析】 观察人口腔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