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福建省福州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解析版)
不同基因型比例时应只考虑自交方式。
7.由于地震而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 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 B. 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C. 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 D. 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详解】
【详解】由图可知,随时间的增加,甲岛上种类增加较多,即其种群基因频率变化较大,形成了不同的差异和生殖隔离,可能是由于其环境变化较大,自然选择方向的变化导致其进化方向的多样性,故A正确;由图可知,甲乙两个小岛后期,鸟的种类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说明二者由于地理隔离,岛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的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也有所差别,并逐渐出现了生殖隔离,产生新的物种,故B正确;由图可知,随时间的增加,甲岛上鸟类种类多于乙岛,但二者鸟类数量最后趋于一致,故C正确;由图可知,甲、乙两小岛上
鸟的种类在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即其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所形成的种群基因库不止一个,故D项叙述错误。
本题选择错误选项,故本题答案为D。
8.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经。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的错误的是 A. 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 B. 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C. 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间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 D. 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发生扩散和转移,A正确。靶基因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B正确。复合物进入细胞核通过调节基因表达来改变细胞的代谢,C正确。由题目所给情景可知,该受体蛋白基因与与细胞癌变有关,不能断定与靶细胞的凋亡是否有关,D错误。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从题目中获取信息能力,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9.假设取一个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受精卵,用15N标记细胞核中的DNA,然后放在不含
15
N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进行连续两次有丝分裂,形成四个细胞,这四个细胞中含15N的
细胞个数不可能是 ( ) A. 1 【答案】A 【解析】 【分析】
B. 2
C. 3
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每个细胞周期复制一次,分裂一次,DNA为半保留复制,在不含15N的培养基中复制的子链均为14N。
的D. 4
【详解】DNA复制之前,该受精卵细胞核中含有2条染色体,2个双链DNA,且母链均为
15
N,在14N的环境中复制一次后,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每个DNA均为15N14N的
杂合链,经过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2个子细胞的细胞核核中,均含有2条染色体,2个DNA,每个DNA均为15N14N的杂合链;在14N的环境中再复制一次,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其中1个DNA为15N14N的杂合链,1个DNA双链均为14N,经过第二次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有4个,至少有2个细胞含15N,最多4个细胞含15N,不可能只有1个细胞含15N。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0.将状况相同的某种绿叶分成四等组,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强相同),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的数据,正确的是
A. 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7℃ B. 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9℃ C. 27~29℃下的净光合速率相等 D. 30℃下的真正光合速率为2mg/h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暗处理后,减少的重量即表示呼吸消耗的量,光照后与暗处理后的变化量表示净光合量,即光照后与暗处理前的重量变化+暗处理后重量变化;总光合速率=光照后与暗处理前的重量变化+2×暗处理后重量变化。
【详解】A、由上分析可知,总光合速率=光照后与暗处理前的重量变化+2×暗处理后重量变27~29℃总光合速率依次为:3+2×1=5 mg/h;3+2×2=7 mg/h;3+3×2=9 mg/h,化,计算可知,A错误;
B、由图表信息可知,该植物在29℃之前呼吸速率上升,29℃之后呼吸速率下降,故呼吸作
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9℃,B正确;
C、光照后与暗处理前的重量变化+暗处理后重量变化,27~29℃下的净光合速率依次为3+1=4 mg/h;3+2=5 mg/h;3+3=6 mg/h,C错误; D、30℃下的真正光合速率为1+2×1=3mg/h,D错误。 故选B。
11. 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分别为t3和t5
B. t2-t3时间段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乙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 t1-t2时间段内甲、乙种群都呈“S”型增长 D. t4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答案】A 【解析】
种群数量达到最大时增长速率为0,即甲、乙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分别为t3和t5。
12.将川芎植株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调节小室CO2浓度,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以CO2吸收速率表示),测定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左移 B.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右移 C.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右移,b点右移 D.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加,a点左移,b点右移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