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映辉论文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策略 1 学困生的概念及其现状
1.(1) 学困生的概念
学困生从字面上的理解就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就是指那些在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要素的缺陷,不能够很好的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智力没有得到开发,不符合新课程标准下的基本要求,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来进行补偿和纠正的学生。。
1.(2) 学困生的现状
在课堂上你总是能看到一些学生,当老师在课堂上讲课的时候,他们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做小动作或者睡觉等等,当老师提出问题的时候,他们总是低着头,垂着眼,不愿意和老师沟通交流,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不愿意和其他同学分享他们的意见,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有的人在看课外书,有的人看着窗外发呆;当老师讲到重要知识点的时候,有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认真听讲,坐姿也是很懒散,对学习根本就没有兴趣,甚至用睡觉来对待老师的关注的眼光,即使多次提醒他们上课不能睡觉也无济于事,还是不能将他们完全融入到课堂的思考当中,只有那些能引起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才能在课堂上看到他们神采飞翼的表情。
1
2 小学学困生的成因
2.(1) 内部因素 2.”1.1“学生自身的因素
数学基础不扎实,理解能力差。很多学困生的数学基础很不好、知识点严重缺陷,概括能力低下,学习方法不够灵活,理解比较慢,总是死记硬背,学到的只是也比较零散,不能够形成知识链,知识与知识之间不能够紧密的联系,缺乏知识迁移的能力,遇到比较困难、要用到综合知识才能进行解答的问题,他们更是没有头绪,不知从何下手。 2.“1.2“ 学习方法不当
学困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缺乏主动性,有的学生性格比较活泼好动、贪玩;有的学生个性比较孤独、胆小,对老师和提问题都存在畏惧心理;有的作业马虎应对,甚至抄袭其他学生的作业,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2.“1.3“ 缺乏学习兴趣
在实习的期间,我在福安市湾坞镇的一所学校实习,这所学校是镇上的一
所规模比较大的一所小学,他们当中大多数学生都是农村的孩子,他们可能从来就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来学校学习?”“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学习有什么用?”这类的问题,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是被逼迫学习的,这种被动的接受学习的方式渐渐地就会形成一种“应付的心理”,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来学习,他们在玩耍的时候很主动、很高兴,但是他们对于学习,就显示出很懒散、马虎,丝毫不感兴趣,他们从来不会考虑今天学了哪些内容,学到了什么东西,更不要提他们的学习成绩了。 2.“1.4“ 学习意志不够坚定
由于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缺乏学习的内部动力,导致他们不能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从而他们的求知欲望低,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成绩一旦下降以后,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从而变成学困生 2.(2)外在因素 2.“2.1“ 家庭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很多家庭就只有一个孩子,家里的每个人都把他(她)当做是宝一样的捧着,平时什么事情都惯着他们,他们需要什么就买什么,生怕他们受委屈,正是由于家长对孩子的娇生惯养,过分溺爱;有的家长根本就不管
2
孩子,对孩子放任自流,从来不会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有的家庭父母在孩子面前天天吵架、打架和离异,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从而导致孩子没有学习的意识。特别在比较贫困的农村,很多农村家庭的经济基础比较差,要想过上比较好的生活,他们就要早出晚归地做农活或者去城市里面打工赚钱,根本没有时间去照顾他们孩子。有的家长甚至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的亲戚朋友们帮忙照顾。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对孩子也是疏于管教,使得这些小孩子从小就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意识。再加上有些家长的文化水平比较低,不能够及时的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缺乏毅力和意志,久而久之就沦为学困生了。 2.“2.2“ 学校、教师方面的因素 (1)学校的评价体系的问题。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说了很多年,但是至今还是没有能够真正地实施,依然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导地位。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的人群还是以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单单用分数来评价学生,足以让学生对学生失去了信心,缺失学习动机,渐渐的也被列入学困生的名单里。 (2)老师的爱心缺失。
很多老师都比较喜欢优秀的学生,有什么好处也都会给优秀的学生,他们的眼里只有优秀生。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对学困生都是持着视而不见的态度,没有关爱学困生,对待学困生缺乏耐心和细心。老师的对待学困生和对待优秀生的态度形成一种很明显的对比,对待学困生不是和颜欢笑的,而是对他们进行讽刺、歧视和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他们。很多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刻意地疏远学困生,从而让学困生感到很无助、很孤独。在这样的环境下,学困生在学校得不到老师、同学的关爱,成绩就会变得越来越差,甚至有可能产生辍学的现象。
(3)教师的教学方法、态度和教学的配置不够完善。
有些地方很多老师少并且年龄偏大,部分老师没有追求,对工作不思进取,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经过多年的教学活动,其教学方法早就已经一种固定的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新理念,方法早就已经不适合现代的教学,不愿通过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还是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不是在了解学生和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备课、授课,而是机械的照搬照抄,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培养,而是以偏概全、以点带面、重视优秀生和中等生的知识掌握的情况,而没有考虑到学困生的学习状况甚至放弃学困生。
3
2.“2.3“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收入也在不断增加,每一个家庭或多或少都有一台电脑,有的学生上网玩游戏,甚至沉迷于游戏之中,导致没有精力学习;或者受到社会上不良行为的干扰,以至于没有兴趣去学习。 2.“2.4“ 同伴群体的影响
归属于某一个集体体的需要是个体的一种缺失性的需要,也是一种基本的需要。因此,正式的班群体、非正式的小团体等一定的组织对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他们努力地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和同伴群体保持一致,从而希望可以得到他们的接纳。一个好的同伴群体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向好的方向发展。而坏的同伴群体可以引导学生自甘堕落,向不好的方向发展,最终也被同化了。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