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选8套试卷〗台州市2019年中考第六次大联考化学试卷
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故选:D。
5.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 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色烟雾
B.将红热的细铁丝放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D.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生成蓝色沉淀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错误; C、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正确;
D、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生成红褐色沉淀,错误。 故选C。
6.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 I 中蜡烛熄灭、实验 II 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
B.实验 III 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温度降到石蜡的着火点 以下 C.实验 IV 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D.通过上述四个实验不能得出灭火的三个原理 【答案】B 【解析】 【详解】
解:A、实验Ⅰ中蜡烛因为没有氧气,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实验Ⅱ中因为氧气充足,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实验Ⅲ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
不支持燃烧,但没有降低温度灭绝空气,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在实验Ⅲ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图示实验,没有能总结出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和隔离可燃物这两个原理,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加碘食盐所含的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答案】C 【解析】 【详解】
设化合物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有 3=0,解得x=+5;故选C。 (+1)+x+(﹣2)×
8.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纯碱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纯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碳酸钠易溶于水,可以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蔗糖易溶于水,可以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酒精易溶于水,可以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D、花生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符合题意; 9.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B.蔗糖
C.酒精
D.花生油
B.+3
C.+5
D.+7
A.测定溶液的pH B.稀释浓硫酸
C.检查气密性 D.熄灭酒精灯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值。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A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B正确;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C正确;
D、熄灭酒精灯用该用灯帽盖灭,避免用嘴吹灭从而引起火灾。D正确。 故选A。
10.如图是MgS04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MgS04和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的MgS04饱和溶液,不管温度升高还是降低均有晶体析出 C.t2℃时,MgS04饱和溶液升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D.t2℃时的NaCl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t1℃时,MgS04和Na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A错误;
B、硫酸镁溶液在温度低于t2℃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以采用降温的方法使之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在高于t2℃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可以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使之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B正确;
C、t2℃时,MgS04饱和溶液升温后有晶体析出,仍然是饱和溶液,故C错误;
D、t2℃时的NaCl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溶液组成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
1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CO2能与水反应,可用于灭火 B.铜有金属光泽,可用于制造电线 C.常温下N2很稳定,可用作粮食保护气 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答案】C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不是利用CO2能与水反应的性质,而是利用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选项A错误;
B.铜可用于制作电线,是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电,不是因为铜有金属光泽,选项B错误; C.常温下氮气很稳定,可用作粮食保护气,选项C正确;
D.石墨用于生产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的质软的性质,并不是石墨具有导电性,选项D错误。故选C。 12.有X、Y、Z三种金属,将三种金属分别浸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放出氢气,X、Z不溶解;将X浸入Z的硫酸盐溶液中,在X的表面有Z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X>Y>Z C.Y>Z>X 【答案】B 【解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放出氢气,X无明显变化,说明Y在氢的前面,X在氢的后面,把X放入Z的硫酸盐溶液中,过一会儿,表面有Z析出,说明X在Z的前面,故其顺序为Y>X>Z,观察选项,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家里的厨房就是一个小小的实验室,里面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请解释下列问题.铝锅比铁锅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锅洗干净后要用干布擦去表面的水珠,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菜盘上附着的食用油常用洗洁精洗涤,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铝锅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防止铁锅生锈 乳化作用 【解析】
试题分析:(1)铝在空气中能被氧气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防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所以铝锅比铁锅更耐腐蚀.(2)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要防止铁生锈要隔绝氧气和水,用干布抹去铁锅表面的水珠可防止铁与水接触,以防止铁锅生锈.(3)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菜盘上附着的食用油常用洗洁精洗涤是利用其乳化作用.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B.Y>X>Z D.X>Z>Y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