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爱和呵护心灵脆弱的孩子
关爱和呵护心灵脆弱的孩子
随着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诞生了。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而这些孩子却留在家里,多数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孩子们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成为心灵最脆弱的孩子,是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目前,我镇留守儿童近1800人,并呈继续增长趋势,仅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在校学生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42%。随着留守儿童的剧增,这些心灵脆弱的孩子如果得不到关爱和呵护,将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镜头一: 2011年3月,某村发生一场火灾,火灾是因两兄弟在家中玩火引起,尽管过火面积仅有15平方米,周围群众从发现起火到扑灭仅用了十几分钟,却造成了6岁的大宝和5岁的小宝两兄弟双双死亡。大宝和小宝的父母都在温州打工,把两个孩子托付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这天上午,当两位老人到田里干农活时,两兄弟点燃了柴草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爷爷奶奶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可是,再大的悲痛也无法挽回孩子的生命。
镜头二:2010年6月,某村一名孩子在池塘中溺水,落水者也是一名留守儿童,端午节到姑姑家走亲戚后,与同村的另外两名男孩私自结伴到村西的池塘中戏水。谁知,这名少年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就再也没上来。
这孩子的父母到外地打工了,负责照看孩子的外婆听到这个噩耗后,突发高血压住进了医院。村里只有与孩子的父母联系,电话中都不敢说实话,只说“孩子病得很重,让他们快点回来”,怕孩子的父母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镜头三:六年级(3)班的杨思同学,因为爸爸妈妈长期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和学习,她从小就不太喜欢和别人说话,有时候在学校一天下来都不会说到几句话,课堂上更是从来没看到她主动举过一次手,有比较严重的自悲倾向。
用火不慎、溺水、交通等安全事故常有发生,悲剧一个个摆在我们面前;许多孩子出现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神经过敏等心理健康问题;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等学习态度问题;部分孩子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行为习惯问题。这些不良习气的存在给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危害,我们不可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为了关爱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我们应尽力地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这一任务。那么,应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呢?
一、营造关心“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
建立并完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制。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由政府牵头,学校组织,居委员会、派出所及热心的退休教师等参加。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系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及
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心和保护责任。各级妇女、共青团组织担任“代管妈妈”行动,为“留守儿童”营造亲情、加强管理。
二、重视“留守儿童”的帮助与指导。
“留守儿童”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比如镜头中的杨思同学,要培养她良好的性格,健康的思想,必须重视个别帮助和指导。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接触才能真正了解她,恰当处理她的害羞、自卑、防卫心理带来的沟通障碍。在个别帮助时,要针对不同家庭情况所带来的不同心理状况,分析其性格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发展积极的性格特征,调整消极的性格特征。如,在学习上有什么困惑;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交往上有什么障碍;心理上有什么想不开的等等,我们可以让她去找自己信得过的老师谈话,内容可涉及校内外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辅导交流过程中鼓励她勇敢发表看法、宣泄情感、探索解决所面临问题的办法。
三、多与“留守儿童”家长交流与沟通。
一要让“留守儿童”的父母感受到由于他们的不关心给孩子造成的后果,督促他们要定期与孩子交流通过电话或书信沟通,给每位留守儿童的家长寄去《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信里着重强调联系和沟通的问题,要求他们平时多给孩子写写信打打电话,多多了解孩子在学校、在家中的情况,关心他们心灵上的感受,保持心灵的最近距离,深入孩子内心,鼓励孩子,人虽在外,却及时通过孩子和其爷爷奶奶等和老师多方面了解孩子,针对孩子,对症下药。二要让
“留守儿童”身边的监护人懂得如何教育这些留守学生。这并不容易,需要老师的苦口婆心,循循善诱;需要老师的吃苦耐劳,经常家访,以诚打动人,让老迈的教育经验变成适合孩子特点的鼓励、交流等好的教育方法。
四、建立学校 “留守儿童之家”。
一是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记载好留守学生父母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家庭情况、学生监护人姓名、联系方式等。充分关注到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和个性需求,把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阶段变化情况记录下来,且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进行补偿教育,并主动与学生监护人联系。
二是建立“爱心图书室”,开通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给家长写一封书信,弥补这些孩子“亲情上的缺失”。使学生们真切的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使学生在心灵上得到了安慰,对自己父母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
三是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四是开展以“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结队帮扶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帮助一、二名贫困留守学生,树立留守学生自立自强勤学守纪的榜
样,以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在班集体为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唱生日歌、送小礼物、送祝福等。
总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更是社会、学校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们。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