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2019学年河南省顶级名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下期期末 高二化学 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O 16、Mg 24、Al 27、P 31 一、 选择题(每题6分,共42分)
1.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甲醇低温所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制氢气用于新核聚变燃料 能源汽车 A. A 【答案】B 【解析】
B. B
C. C
宫二号”的火箭燃料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 D. D
分析:A项,甲醇低温制氢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项,氘、氚用作核聚变燃料,是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C项,偏二甲肼与N2O4反应生成CO2、N2和H2O,放出大量热,属于化学变化;D项,可燃冰是甲烷的结晶水合物,CH4燃烧生成CO2和H2O,放出大量热,属于化学变化。
详解:A项,甲醇低温制氢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项,氘、氚用作核聚变燃料,是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C项,偏二甲肼与N2O4反应生成CO2、N2和H2O,放出大量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
3N2↑+2CO2↑+4H2O,属于化学变化;D项,可燃冰是甲烷的
CO2+2H2O,
结晶水合物,CH4燃烧生成CO2和H2O,放出大量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属于化学变化;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变化、核反应的区别,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注意化学变化与核反应的区别,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核不变,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
- 1 -
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 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 【答案】C 【解析】
【详解】A.长颈漏斗不能用作分离操作,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应该选用分液漏斗,故A错误; B.NO易和空气中O2反应生成NO2,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不易溶于水,应该用排水法收集,故B错误;
C.FeCl3属于强酸弱碱盐,Fe 3+易水解生成Fe(OH)3而产生浑浊,为了防止氯化铁水解,应该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故C正确;
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会带出部分水蒸气,所以得不到纯净的氯气,应该将饱和食盐水出来的气体再用浓硫酸干燥,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从水溶液中出来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3.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 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Z 位于元素周期表ⅢA族,W 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r(W) > r(Z) > r(Y) B. 由X、Y 组成的化合物中均不含共价键 C. Y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弱 D. X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X为O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为Na元素;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IIIA族,Z为Al元素;W与X属于同一主族,W为S元素。根据元素周期律作答。
详解: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X为O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为Na元素;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IIIA族,Z为Al元
- 2 -
素;W与X属于同一主族,W为S元素。A项,Na、Al、S都是第三周期元素,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半径:r(Y)?r(Z)?r(W),A项错误;B项,由X、Y组成的化合物有Na2O、Na2O2,Na2O中只有离子键,Na2O2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B项错误;C项,金属性:Na(Y)?Al(Z),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强,C项错误;D项,非金属性:O(X)?S(W),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D项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推断,准确推断出各字母代表的元素是解题的关键,进而根据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结构和性质的递变规律作出判断。
4.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00 mL 1 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A B. 常温常压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A C. 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A D. 标准状况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6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三价铁离子在水溶液中部分水解,所以100 mL 1 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小于0.1NA,故A错误;
B.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因此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不是0.5mol,其中含氢原子数目不是2NA,故B错误;
C.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所以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大于2NA小于3NA,故C错误;
124gD.124gP4的物质的量为=1mol,根据P4的结构式,1molP4含有6molP-P键,即
31?4g/mol含有P-P键数目为6NA,故D正确; 答案选D
5.有机物X、Y、M相互转化关系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3 -
A. 可用碳酸氢钠区别X与Y B. Y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 X、Y、M均能发生加成、氧化和取代反应 D. X环上的二氯代物共有11种(不考虑顺反异构) 【答案】B 【解析】
【详解】A.Y不含羧基,与碳酸氢钠不反应,X含有羧基,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故A正确; B.甲烷分子为四面体结构,Y分子中含有-CH2-,所以Y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故B错误;
C. X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羧基,Y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羟基,M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酯基,所以均能发生加成、氧化和取代反应,故C正确;
D.采用定一移二的方法分析,X环上的二氯代物共有11种,故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掌握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点是D选项,注意采用定一移二的方法分析同分异构体的种数。
6.常温下,向10 mL 0.1 mol/L的CuCl2溶液中滴加0.1 mol/L的Na2S溶液,滴加过程中溶液中-lgc(Cu2+)随滴入的Na2S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滴加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溶液体积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Ksp (CuS)的数量级为10-30
- 4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