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防溺水教案
“防溺水”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班会主题:提高防范意识,预防溺水事故 班会班级:五年二班 班会地点:教室
班会时间:2012年5月12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与宝贵,感悟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
2、使学生懂得溺水的主要原因和自救互救的方法,强化防溺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溺水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老师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学习预防溺水事故的知识。马上就进入炎热的夏季了,如果在炎热的午后或者傍晚,在小河、池塘里洗个澡,游个泳是多么惬意的事啊,但同学们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防止淹亡事故的放生。
据调查:在中国,意外伤害是0~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平均每年全国有近50000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平均每天有近150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失去生命。意外溺水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首要死因,10个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0~14岁儿童中,有近6
个是因为溺水身亡的。当儿童溺水时,2分钟后便会失去意识;4~6分钟后身体便遭受不可逆反的伤害。
下面我们看看2012年全国发生的主要淹亡事故: 6月21日,陕西省紫阳县发生一起5名女学生溺水死亡事故。在死亡的5名学生中,最大的14岁,最小的只有7岁。
6月25日,福建省福安市的三名小学生在溪畔游泳时溺水身亡。
6月29日,四川省达州市3名10岁左右的女学生在水塘玩耍时溺水身亡。
7月1日,河南省商都市3名女学生在水库游泳时溺水身亡。 7月4日,4名16岁左右的初中生在吉林省松花江游泳,3人溺水身亡,一人生还。
无数惨痛的事实告诉我们: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珍爱生命,谨防溺水!
二、剖析发生溺水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不会游泳,突然滑入深水,或者游泳动作没有完全掌握就逞强游进深水区;
2、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 3、在水中突发疾病尤其是心脏病; 4、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5、水温过低导致手脚抽筋,或者水草缠住手脚。 三、如何预防溺水事故
我们古代人凡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同样,游泳也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游泳时间选择;夏季午后4至6点,这个时间段水下和水面温度相差不大,不易造成手足抽筋。
地点选择:水质好没有污染的河流、池塘等,不要太深,不要有太多水草和淤泥。
注意事项:有大人在场,不要跳水,游泳前做些热身运动等等。
四、发生溺水事故时的自救互就
自救
具体方法是采取仰面位,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努力使口鼻露出水面,进行呼吸。呼气浅而吸气深,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等待救援。也可憋住气尽量不吸气,以免呛水。不可将手上举或挣扎,因举手反使人下沉。若因腓肠肌痉挛而致淹溺,立即呼救,自己将脚趾屈伸,并采用仰面位,浮出水面。
对于手脚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
要是大腿抽筋的话,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互救: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营救,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未成年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我们这里讲的紧急救护是为成人而言,因为在发生溺水事故后2-4分钟是抢救的黄金时间,需要争分夺秒进行抢救,否则会造成大脑不可逆的损伤,因此掌握正确的抢救方法显得格外重要。
当发现有人落水时,救助者不要贸然去救人,因为一旦被落水者抓住将十分危险。救助者应尽量脱去外衣、裤及鞋袜,从落水者身后或侧面接近,用左手握其右手或拖住头部用仰泳方式拖向岸边,不会游泳者切忌用手直接拉溺水者,而应在现场找一根竹竿或绳索,让他拽住再拖上岸,否则溺水者会把救护人员拖入水中。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呕吐物和泥沙等杂物,保持呼吸通畅;将溺水者的腹部垫高,使胸及头部下垂,或抱其双腿将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做走动或跳动\倒水\动作。
若是溺者已呼吸心跳停止,做完上述处理外,要进行人工复苏。可使溺者仰卧,救护者位于溺水者右侧,用一手捏住溺者的鼻子,另一手托着他的下颚,吸一口气,然后用嘴对着溺者的嘴吹气两次。左右手相扣臵于溺水者胸骨下段1/3处向下按压4-5
cm,按压30次再吹气两次,如此反复知道溺水者恢复呼气和心跳。
经过这次课我们知道,在游泳时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其实,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注意各种游水、戏水事项,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会在遭遇溺水懂得如何自救和他人遭遇溺水时如何抢救,溺水事件还是可以防止的,请同学们牢记这首防溺水儿歌
游泳一定告家长, 跳水潜泳把人伤。 伙伴不见大声喊, 叫来大人最理想!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